展覽名稱:基本陳列《青海歷史文物展》
展覽地點:青海省博物館二樓第二展室
第四部分 吐蕃東進
公元6世紀,西藏山南地區建立起吐蕃政權。新興的吐蕃政權向青海方向擴張,并最終攻滅了吐谷渾,唐蕃雙方隨即在青海地區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軍事與政治角逐。安史之亂爆發后,吐蕃趁唐軍東調平叛之機,占領青海大部。9世紀中葉以后,吐蕃內亂不斷,沙州漢人張議潮一度趁機控制了青海東部。唐末,吐蕃全境爆發大規模平民奴隸暴動,青海吐蕃勢力也分崩離析,不復統一。
唐蕃時期興起一條連接中原與西藏、尼泊爾、印度的道路,即唐蕃古道。青海成為這條中原與南亞間商貿之道、民族友好之道的重要環節和必經之路。
第 一 單 元
唐 蕃 交 往
吐蕃興起后,松贊干布派使者向唐太宗請婚,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唐蕃雙方以甥舅相稱,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展開了頻繁交流和溝通。唐高宗繼位后,吐蕃吞并吐谷渾的勢頭不減,唐朝內部舉棋不定,致使吐谷渾最終為吐蕃吞并。吐蕃控制青海游牧區后,又攻陷唐西域羈縻十八州,安西四鎮并廢。大受震動的唐朝決定反擊,并助吐谷渾復國,結果唐軍在大非川慘敗。唐、吐蕃在青海東部展開爭奪,唐神龍三年(707年),唐中宗嫁金城公主于吐蕃贊普,再次化干戈為玉帛,進一步加強了唐蕃之間的交流。之后,雙方時和時戰,唐玄宗開元和天寶早期,唐軍對吐蕃屢有勝績。安史之亂爆發后,唐軍被東調平叛,吐蕃大舉擴張,控制青海一帶達百余年。
文成公主廟 展版圖
第 二 單 元
都 蘭 遺 珍
吐蕃統治青海時期,青海文化受吐蕃文化影響,包括羌、吐谷渾以及漢族在內的青海各民族大量融入吐蕃民族中。都蘭縣境內的熱水鄉血渭草場共有封土墓300余座,該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為研究吐蕃統治下的青海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烏蘭泉溝墓場景復原
都蘭熱水血渭一號大墓場景復原
鏤空花瓣紋金飾片 都蘭縣熱水墓群出土
金胡瓶 都蘭縣熱水墓群出土
第 三 單 元
唐 蕃 古 道
公元7世紀初,唐與吐蕃王朝關系日益密切,唐蕃古道隨之構筑,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古道全長3000余公里,跨越今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五省區,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內,是中原內陸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的必經之路,也是絲綢之路“南亞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唐蕃古道不僅是一條和平友好、貿易交流的官驛大道,承載漢藏友好、科技文化傳播的“文化運河”,更是維系唐蕃甥舅情誼,深化漢藏民族友好關系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千百年間,唐蓄古道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民族團結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綠地菱花紋綾殘片 都蘭縣熱水墓群出土
鴛鴦棲花紋文字錦 都蘭縣熱水墓群出土
編輯: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