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大家都是分享賺錢的經驗和路徑,虧錢的路徑有什么好分享的。其實不然,很多年前,在學CFA的時候,我就問過某實戰經驗很強的老師一個問題:賺錢的時候很容易,能翻很多倍,但是無論賺多少,最后股災來臨的時候,總是更容易跌回來,如何避免這個問題?老師回答說,你可以學一下FRM(Financial Risk Manager),賺錢的第一要素是懂得控制風險。雖然聽起來很像在推銷課程,但在市場上待的時間越久,越覺得這句話有道理。
要想學會在市場上持續賺錢的本領,首先要研究錢是如何虧出去的。
分享一個散戶虧錢的典型路徑:
股市低迷,無人問津→
聽說周圍有人在股市里賺錢了→
也去開個戶,放點小錢試試水→
嘗到甜頭,追加投資→
又賺錢了,繼續追加投資(甚至加杠桿,借錢炒股),一天不漲就難受→
單邊上漲結束,市場見頂,小幅震蕩→
一天不賺錢就難受的焦急心態,疊加“向下波動小,就算倉位高也不會產生大幅虧損”的幻覺→
在對風險的麻木和對盈利的渴望中加大倉位,并不斷尋找還會繼續上漲的市場觀點說服自己,施加心理暗示(比如幾次牛市頂部,都有人喊出1萬點)→
下跌初期,將所剩不多的子彈拿來補倉→
主跌浪開始,已無有效策略應對,在死扛,割肉和抄底的過程中,越陷越深→
在市場最底部,終于明白現金的重要性,開始割肉風控→
市場觸底后開始反彈,但不再信任市場,膽小,輕倉參與→
踏空,由于錨定效應,不愿追高→
主升浪過半,終于意識到“牛市來了”,再次全倉殺入→
再次被套在山頂→
以上重復循環。
盡管有很多人說過類似路徑,但我覺得大部分人說得比較籠統,我上面這個,是對實際情況和心態的描述比較到位的。你們可以好好揣摩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類似的心態和境遇,比如在今年年初至今的這一波漲跌之中,你的交易行為和心理是如何的。(我為什么知道得這么多,因為我當年就是這么過來的啊^^!!)。
其實上面這一串,跟金融關系大嗎?更多的恐怕是人性吧。人性的弱點,導致了這一連串的交易行為和金融心理。再說幾個這個領域的專有名詞,有興趣你們可以自己研究下:錨定心理(出現過的價格,一定還會回到那個價格),虧損厭惡(被套后不止損,不賺錢我不賣),凈值1.1陷阱(被套很久無所謂,剛開始賺錢就急于兌現盈利),路徑依賴(賺錢后加大投入),從眾心理(又稱羊群效應,聽說鄰居炒股賺錢了,我也去開個戶),過度自信(通常是在牛市里,人人都是股神),選擇性信息獲取(只關注跟自己觀點一致的信息,從而導致了自我觀點的強化)。
就算是我,能把交易心理分析得這么清楚,也經常能在自己交易的過程中,發現類似心理的影子,沒辦法,畢竟是人。所以這個時候,對交易體系的構建,交易規則的制定,以及交易紀律的貫徹執行,就非常重要了。必要的時候,需要借助旁人,甚至計算機程序來參與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