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2歲大學畢業最后幾個月開始自學圍棋,當時被老師逼迫在實驗室,于是利用實驗室電腦網上和人下棋。大學畢業后QQ上評測有一次能到1段(其實當時QQ測評高手較少),很快就下來了
時隔10年,最近網絡上刷短視頻開始看職業選手,非職業的野狐9段高手下棋,尤其是看很多高段位對陣低段位的棋。看得多了之后發現高手下次的套路,明白了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
解釋:如果對手正努力圍小空(比如:爬2路),你一定不要阻攔他,相反你要努力成就對手的意圖,壓著他獲取外勢就好。如果對手的計劃被破壞,對手很有可能“被迫”去圍大空。
這句話特別有趣,反饋了很多1段上下棋手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對手想走的地方,你就不讓對手實現。雖然高級棋理中這個是成立的,不讓對方舒服。低段愛好者會理解著對方走,我就要破壞。
解釋:嘗試著在棋局結束的時候,手工點目,可以從9路棋盤開始,不會點目的人是永遠稱不上入段的。如果你發現對手在盤面已經輸了50目的時候,還在和你鏖戰,你就知道對方根本不會判斷形勢
感悟:很多棋的基礎不是死活而是點目,脫先,棋子,形勢判斷,打入選點,布局等前提就是你能判斷一塊棋的目數。
解釋:獲取實地是很劃算的,就像現金一樣靈活。外勢是未開采的寶石,如果你能判斷外勢的價值就相當于手握金礦。
感悟:1段前總覺得對方如果點角掏我的空,我很難受。如果能理解外勢的價值,就可以更加清晰判斷什么時候獲取外勢,什么時候獲取實地。如果對方在你想獲取外勢的地方破你的實地,你應該成就對手,進一步擴大外勢。
解釋:你可能采用了三連星構筑了龐大的模樣,看起來整片都是自己的子力,對方投入了一子到你大模樣中。事實表明,如果對方基本功不算太差,想殺死對手成功率很低
感悟:殺氣時有幾個考慮的點要時刻思考
1,首先一定要知道殺棋很難,很可能殺崩了,優勢的局面輸。
2, 殺棋之前一定要連接自己,保證自己所有棋都是活的或者連著的,否則不要輕易開殺
3, 學會轉換,你不一定真的需要殺死對方全部,只要分斷殺死一部分就夠了
4,逼迫對方活棋,讓對方2眼活,你獲取外勢還活著實地是很劃算的做法
5,當你不想殺死對方的時候,對方可能會自己把自己玩死。當你想拼命殺死對方的時候,自己可能把自己玩死。(自己感悟)
解釋:圍棋變化很多,保留當前局部的變化,在棋盤的另外一個局部先行一步棋,根據對方的選擇,絕對原來局部的變化。
感悟:可能解釋的不夠簡明,這個思維要經常保持,不太清楚該走左邊還是右邊的時候,不妨在非關鍵部分走一步試應手的棋,根據對方的變化,決定關鍵局部如何處理。
殺棋是有時會比較強硬的靠在對方子上,根據對方扳,退等,判斷我下一步該如何走。場景很多
解釋:能脫先就脫先,保留當前的變化,將棋子落在棋盤上最大的地方。脫先的前提就是價值判斷,涉及:死活,強弱,價值等等。如果你能經常脫先,而對手無法制裁你,說明你的境界是在對方之上。
感悟:低段的問題在于,殺紅了眼,對方走一步就一定要回應。對方叫吃自己就要補,未走完的定式一定要走完。對方已經活棋,自己還是迷戀吃掉對方殘子。其實,要經常考慮脫先,棋盤上有比吃掉對方更大的地方。
解釋:象棋圍棋都有布局,圍棋里有大量死活,殺氣,手筋等,其實對于大部分人而言與職業之間的差距本質上不是計算能力,而是看過的棋局多少。
感悟:如果不知道“七死八活”,“金角柜”,“羋式飛刀”,“刀疤五8氣”等,你可能需要在實戰中依靠計算力和對方pk,其實對方已經知道了幾十種變化中的最優解,你走錯一步就輸了。圍棋高手見過棋型的死活,大概目數,常見收官方法等太多,所以只需要計算剩下不知道的部分。這也是學習圍棋的主要價值,同時也是棋類游戲不完全是智商游戲的原因。
解釋:推翻上面所有的道理,只要你的計算力夠強大你可以為所欲為。
感悟:不拿AI,就拿柯潔來講,柯潔的棋在對手看來都是無理,有些想法在其他人看來可笑。(一個節目中柯潔想到AI的可能,大家都覺得可笑,結果AI就是那么走的),其實圍棋的道理就那么多,大家都懂的情況最終pK的就是計算能力。
只要計算力足夠,即使走的強硬,對手那你根本沒辦法。年齡大了的棋手,并非是圍棋理解不如新的棋手,僅僅是因為計算力無法支撐自己的想法而已。絕大部分妙手,其實都是計算到了,對方還沒算到。
解釋:靠別大砍大殺,開始有連貫性的想法,落子的目的是為了達成想法
感悟:想法不是指一口氣殺死對方,或者一個子圍100目,這些都太直白。想法必須是有意識的主導棋局的走向,比如:落子之前就考慮好獲取實地還是外勢,比如在對方厚的地方棋子,利用對方吃棋整形,在破空前規劃好逃跑的路線。想法指的是全局的落子順序,而非局部的對殺,通過全局的判斷和配合達成戰略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