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審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案 號:(2017)最高法行賠申242號
案件類型:行政
案 由:行政補償
裁判日期:2017-12-27
合 議 庭 :劉慧卓劉崇理張志剛
審理程序:再審
申 請 人 :蕭縣人民政府
被申請人:杜建平文書
性質:裁定基本信息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蕭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安徽省蕭縣龍城鎮大同街138號。
法定代表人武戈,該縣人民政府縣長。
委托代理人王化猛,該縣人民政府法制辦副主任。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杜建平,男,1956年1O月7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
再審申請人蕭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蕭縣政府)因被申請人杜建平訴其行政賠償一案,不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皖行賠終5號行政賠償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組成由審判員張志剛、審判員劉崇理、審判員劉慧卓參加的合議庭,依法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安徽省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查明:杜建平的房屋位于蕭縣××中××路東側。2001年2月,杜建平申請辦理了蕭國用第209號國有土地使用證,證載房屋占地面積為102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83平方米,西鄰王世連,東鄰章金標,用途為住宅。2011年8月26日,杜建平向蕭縣建設局提出房屋翻建申請。2012年4月12日,蕭縣建設局批準其建設住宅18O平方米。至房屋被拆除時,一、二層主體已建設完工,建筑面積為227平方米,未裝修。2013年12月31日,蕭縣政府發布《蕭縣政府關于龍河綜合治理項目區域房屋征收的公告》,杜建平的房屋位于征收范圍內。同日,蕭縣政府發布《蕭縣龍河綜合治理項目區域房屋征收補償方案》,載明拆遷范圍:南至縣污水處理廠,北至世紀大道,東、西至該項目規劃控制紅線;征收補償方式實行房屋產權置換或貨幣補償;征收補償安置辦法主要有:
1、被征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征收房屋的補償價格由依法選定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在征收范圍內公示。
2、被征收人合法房屋選擇房屋產權置換的,遵循“征一還一”的原則,在瑞祥安居小區安置房源1#樓、2#樓、21#樓及18#樓西半部分安置房源內進行安置。
3、房屋征收期間,被征收人實行自行過渡的辦法,由征收部門發給臨時安置過渡費。
4、搬遷補償,住宅置換房屋搬遷費,按每平方米4元的標準發放;產權置換房屋臨時過渡補償費,被征收人簽訂產權調換協議并完成搬遷后24個月內,按每月每平方米4元的標準發放;超過24個月后,自逾期之月起,按每月每平方米8元的標準執行,發放期限從被征收人搬遷之日起至安置房交付之日止。
2014年6月28日,江蘇三師土地房地產評估公司蕭縣分公司對杜建平的房屋作出《房屋征收評估報告》,評估結果為房屋面積227平方米(一層為105平方米,二層為122平方米),裝潢及附屬物估價為6074元。2015年6月5日,蕭縣政府作出蕭政秘〔2015〕347號房屋征收補償決定,認定杜建平的住房面積為180平方米,無裝潢、無附屬物,決定補償杜建平瑞祥安居小區內住宅180平方米,臨時安置費每平方米4元,計算12個月,如逾期交房,臨時安置費加倍補償,搬遷補償費720元或者補償人民幣410040元,搬遷補償費720元。杜建平不服該補償決定,申請復議。宿州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9月14日作出宿復決字〔2015〕119號行政復議決定,撤銷蕭縣政府作出的補償決定。2016年4月1日,蕭縣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杜建平的房屋進行拆除。
杜建平的東鄰為章金標,章金標持有的國有土地使用證記載其房屋占地面積為44平方米,建筑面積為64平方米,用途為綜合。2015年5月26日,蕭縣政府委托的房屋征收實施單位蕭縣龍城鎮人民政府與章金標簽訂征收補償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為,對章金標的房屋采取貨幣補償的方式,一層42.8平方米認定為商業面積,評估價格為每平方米6834元并獎勵每平方米1000元;二層45.2平方米認定為住宅,評估價格為每平方米2878元并獎勵每平方米200元;三層45.2平方米認定為住宅,評估價格為每平方米2278元;新建房屋1O平方米,每平方米補償1500元;裝潢及附屬物補償合計26062元;搬家費573元;總補償金額為619022元。依據蕭縣住宅與房地產信息網公布的蕭縣龍城鎮(縣城內)2016年1O月住宅成交價格均價約為3600元/平方米。
安徽省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四條第(四)項之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實施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本案中,蕭縣政府于2016年4月1日組織對杜建平的房屋實施強制拆除,故杜建平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2015年5月26日,蕭縣政府委托的房屋征收實施單位蕭縣龍城鎮人民政府與杜建平的東鄰章金標簽訂征收補償協議,兩人房屋東西相鄰,房屋所在區域、結構基本相同,為體現公平原則,應參照章金標的補償協議及《蕭縣龍河綜合治理項目區域房屋征收補償方案》,綜合確認杜建平房屋的賠償標準。
一、關于房屋的賠償。
(一)杜建平房屋性質的認定。杜建平持有的國有土地使用證及房屋翻建申請表中均記載其房屋用途為住宅,杜建平也未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其房屋曾用于經營,而章金標持有的國有土地使用證記載其房屋用途為綜合,杜建平房屋與章金標房屋的性質不同,故杜建平的房屋不宜認定為商業用途,不宜參照章金標房屋一層的補償標準進行賠償。杜建平認為應對其房屋以商業用途的標準進行賠償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
(二)杜建平房屋可賠償面積的認定。杜建平的國有土地使用證記載的房屋建筑面積為183.6平方米,其于2012年4月向蕭縣建設局申請翻建房屋的面積為18O平方米,其房屋實際測量的結果為227平方米。章金標的國有土地使用證記載的房屋建筑面積為64平方米,房屋實測面積為133.2平方米,蕭縣龍城鎮人民政府與章金標簽訂的補償協議中依據其房屋的實測面積進行補償,故杜建平的房屋可賠償面積應參照章金標房屋面積的計算方式,以其房屋實際面積227平方米進行計算。
(三)房屋應賠償數額。因蕭縣政府未提供對杜建平房屋價值進行評估的證據,故對其房屋價值參照章金標的房屋價值進行確認。章金標房屋二層住宅的補償價格為2878元/平方米并獎勵200元/平方米,綜合價格為3078元/平方米。參照該補償標準,綜合樓層差異及蕭縣2016年1O月商品房成交均價3600元/平方米等因素,酌定杜建平房屋一層的賠償標準為3400元/平方米,二層的賠償標準為3078元/平方米。綜上,蕭縣政府應賠償杜建平房屋損失一層357000元(3400元/平方米×105平方米)、二層375516元(3078元/平方米×122平方米),共計732516元。
二、房屋附屬物損失。杜建平的房屋未投入使用,也未裝修,且蕭縣政府在強拆前,委托江蘇三師土地房地產評估公司蕭縣分公司對杜建平的房屋裝潢及附屬物估價為6074元。故杜建平提出賠償其房屋附屬物損失25000元的賠償請求,不予支持。對杜建平房屋附屬物的損失以評估價值為標準,應賠償6074元。
三、關于產權調換。本案雖系行政賠償案件,但涉及房屋征遷,為更好地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權益,參照《蕭縣龍河綜合治理項目區域房屋征收補償方案》第七條第(二)項的規定,被征收人合法房屋選擇產權置換的,遵循“征一還一”的原則,在瑞祥安居小區安置房源1#樓、2#樓、21#樓及18#樓西半部分安置房源內進行安置。應給予杜建平選擇產權調換和貨幣補償的權利。蕭縣政府應在安置房源內為杜建平提供227平方米的安置房,選擇具體房源時,面積差額部分由雙方按市場價互找差價。如選擇安置房屋,則蕭縣政府不再支付房屋賠償款。依據上述補償方案第七條第(四)項之規定,住宅置換房屋搬遷費,按每平方米4元的標準發放;產權置換房屋臨時過渡補償費,被征收人簽訂產權調換協議并完成搬遷后24個月內,按每月每平方米4元的標準發放;超過24個月后,自逾期之月起,按每月每平方米8元的標準執行,發放期限從被征收人搬遷之日起至安置房交付之日止。如杜建平選擇產權置換,蕭縣政府應支付杜建平置換房屋搬遷費908元(4元/平方米×227平方米);因杜建平的房屋于2016年4月1日被拆除,臨時安置補助費應自2016年4月1日起按征收補償方案的有關規定計算。
杜建平要求賠償其精神損失50000元的賠償請求無法律和事實依據,不予支持。
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四條第(四)項、第三十六條第(八)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三條之規定,判決:一、蕭縣政府于判決生效后60日內賠償杜建平房屋損失732516元;二、若杜建平選擇產權調換,蕭縣政府于判決生效后6O日內在安置區杜建平安置面積為227平方米的房屋(以安置區內現存房源進行安置,面積差額部分由雙方按市場價互找差價),蕭縣政府不再支付房屋賠償款;三、若杜建平選擇產權調換,由蕭縣政府按規定支付杜建平房屋搬遷費908元,并按規定支付杜建平227平方米安置面積的臨時安置費(自2016年4月1日起至通知杜建平上房之月止);四、蕭縣政府于判決生效后6O日內賠償杜建平附屬物損失6074元;五、駁回杜建平其他賠償請求。
杜建平、蕭縣政府均不服,提起上訴,安徽省高級人民政府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另查明,杜建平以蕭縣政府2016年4月1日強拆其房屋的行為違法為由,于2016年7月5日向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該院經審理于2016年1O月31日作出(2016)皖13行初119號行政判決,確認蕭縣政府的強拆行為違法。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蕭縣政府向本院申請再審稱:
1、原審判決對被申請人可賠償房屋面積以房屋實際面積227平方米進行計算錯誤。根據被申請人提供的國有土地使用證記載,房屋建筑面積為183.6平方米,其于2012年向蕭縣建設局申請翻建房屋的面積為180平方米。2008年航拍圖顯示章金標房屋為兩層,準建證顯示的是第三層,章金標的實測面積均為合法面積,而被申請人的合法面積少于實測面積,不能按照實測面積進行補償。
2、原審判決以3400元/平方米作為一層賠償標準,3078元/平方米作為二層賠償標準沒有事實依據。再審申請人對章金標的賠償是依據發改委出具的營業性用途及土地證的綜合用途確定的,被申請人沒有提供相應的商業用途的證據,其土地證顯示也是住宅,與章金標房屋使用的性質完全不一樣,因此,絕不能按相同標準進行補償。
3、原審判決依據蕭縣住宅與房地產信息網公布的蕭縣龍城鎮2016年10月份住宅成交價格均價3600元/平方米也是錯誤的。該信息網公布的數據不能也不應作為法院認定事實的依據,且根據《蕭縣龍河綜合治理項目區域房屋征收補償方案》,只能按照房屋征收補償標準予以計算,而不應按照商品房買賣標準予以計算。綜上,請求:
1、撤銷安徽省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皖13行賠初30號行政賠償判決;
2、撤銷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皖行賠終5號行政賠償判決;
3、請求再審法院改判對杜建平進行行政賠償之房屋面積認定為180平方米,價格由房地產評估機構評估;4、本案的訴訟費用由杜建平承擔。
本院經審查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本案中,蕭縣政府違法強制拆除杜建平的房屋,杜建平有權就該行為造成的財產損害要求賠償。因本案涉及征收,杜建平被拆除的房屋與章金標被征收的房屋東西相鄰,房屋結構、所在區域基本相同,原審法院參照章金標與征收實施單位簽訂的征收補償協議及《蕭縣龍河綜合治理項目區域房屋征收補償方案》綜合確定杜建平房屋的賠償依據、標準及方式,并無不妥。二審法院判決駁回杜建平、蕭縣政府的上訴,維持一審判決,并無不當。
關于房屋面積問題。杜建平的國有土地使用證記載的原房屋建筑面積為183.6平方米,蕭縣建設局同意其建設的面積為180平方米,房屋實測面積為一層105平方米,二層122平方米,共計227平方米。與杜建平被強拆房屋相鄰的章金標的被征收房屋證載面積小于實測面積,而其補償協議是依據實測面積進行的補償,原審法院以此作為參照,將杜建平房屋的實測面積227平方米作為認定杜建平的房屋可賠償面積,體現了公平原則。蕭縣政府認為章金標的房屋實測面積均為合法面積,與杜建平被拆房屋實際情況不同,但其并未按照舉證規則提交證據予以證明,故一、二審法院不予支持其該項主張,并無不當。
關于賠償標準問題。因杜建平房屋已經滅失,且蕭縣政府未提供對杜建平房屋價值進行評估的證據,一審判決參照章金標的二層住宅的補償標準和蕭縣2016年10月商品房成交均價等因素,結合杜建平房屋與章金標房屋之間的差異及杜建平房屋樓層之間的差異,酌定杜建平房屋一層的賠償標準為3400元/平方米、二層的賠償標準為3078元/平方米,并無不妥。蕭縣政府主張杜建平房屋與章金標房屋的使用性質不同,兩者不能按相同標準補償,同時原審法院也不應按照蕭縣商品房成交均價計算賠償標準。然而,實際情況是原審判決在酌定賠償標準時已經充分考慮了杜建平房屋與章金標房屋之間的用途差異,酌定過程中僅僅是將蕭縣商品房成交均價作為了一個參照因素,因此蕭縣政府的上述主張不能成立。
綜上,再審申請人蕭縣政府的再審申請理由不能成立,其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再審申請人蕭縣人民政府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張志剛
審判員劉崇理
審判員劉慧卓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書記員王寧
書記員袁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