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16:26:35 來源: 北京文學 舉報
分享至
對于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但也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網(wǎng)友紛紛表示不解,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
為什么又會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呢?其中蘊含了什么風險嗎?
1、高考新模式帶來的影響
新高考3+1+2模式已經在各省逐步實施,傳統(tǒng)的文理分科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說他們對高考新模式不太清楚,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新規(guī)定的具體內容。在新高考的3+1+2模式中,3代表傳統(tǒng)的三大主要科目,1代表物理和歷史兩個科目選擇一個即可。
2代表地理、生物、政治和化學之間選擇兩門。然后根據(jù)新高考的科目選擇模式——計分制,將其各學科成績計入高考總分。英語被降為輔修科目這一現(xiàn)象,教育部回應說英語不是被降級,而是教育部正在慢慢調整各個學科之間的均衡。
2、英語科目教學比重減少的原因
但是在新高考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呼聲,希望教育部能夠取消英語科目的重要地位,將英語作為興趣學科供學生選擇。這一觀點再次引發(fā)了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激烈討論。近年來,英語逐漸成為一種主科附屬品,如今也已經在高考中被取消,這也是最具爭議的話題。為什么英語會淪落到今天的地位?
作為中國人的母語,我們從小就在學習漢語,學習其他知識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我們有語言基礎。由于中國英語沒有語言環(huán)境和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英語學習也遵循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學生們很難適應,所以英語占用了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對于中國孩子來說,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26個英文字母,我們已經書寫了許多年。雖然接觸的時間長,但大多數(shù)學生都學的是“啞巴英語”,就是只能說不能寫。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是比較難學的。許多邏輯思維能力強的理科學生往往在英語學科上拿不到很好的成績,導致許多學生因為偏科錯過了理想的大學。
學生的高考成績會決定我們進入不同的大學,也有一些學生會考慮出國,所以他們不太重視高考成績,這些學生不在我們考慮的范圍之內。
大學生畢業(yè)后大部分在國內工作,英語在畢業(yè)后并不是經常用到,但它卻在高考這樣一個重要的考試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此外,英語學習科學本身很枯燥,需要更多的精力。我們中國學生要學的科目很多,競爭的壓力也很大。如今,隨著中國的強大,英語的地位確實與以往有所落差。作為經歷過文理分班考試的小編認為,英語取消聽力考試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是一件讓人非常高興的事。
現(xiàn)在國家已經陸續(xù)出臺了政策,降低了英語在考試中的比重。例如,遼寧省的英語成績從120分降至100分,上海取消了小學英語考試。許多學生希望,在新高考的3+1+2模式下,將學習的重心進行轉移,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自己喜歡的科目,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熱情。
在教育部門所給出的回應中表示,立馬取消英語科目是難以做到的,因為高考涉及的領域之廣,學生之多,沒有辦法一步到位地解決根本問題。但是,國家一直在緩慢地調整,適應時代的變化。
3、學好英語的關鍵
如果學生想學好英語,他們應該做什么?作為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小編有一些建議。首先,無論高考如何改革和改變,我們作為學生現(xiàn)在要做的努力學習,因為我們的高考只有一次,我們的青春只有一次。當我們無法改變現(xiàn)狀時,不要放棄自己。
總結:
即使英語學習很枯燥,我們也應該克服困難。例如,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英文報紙或英文電影,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的英文場景。最后,如果背誦英語單詞很無聊,我們可以把它們分開,每天背誦一部分。只要相信自己,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