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
2021年即將結束之際,居然炸出一部印度神片。
IMDb飆到9.7分!
你有多久沒看印度片了?
趕緊來跟著魚叔看看這壓軸好戲——
《杰伊·比姆》
Jai Bhim
印度神片的一大特點,敢說。
《摔跤吧!爸爸》,體育題材的勵志故事。
側面揭示了印度女性嚴酷的生存現狀。
因翻拍而翻紅的《誤殺瞞天記》,講述一場完美犯罪的同時。
又涉及了對警察的腐敗和階層壁壘的思考。
更早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部笑點密布的喜劇片。
折射出的是嚴峻又發人深省的教育問題。
這些印度神片,無一不是用類型片的外殼,包裹著辛辣的社會批判。
而《杰伊·比姆》,尺度再升級。
更犀利,更直接,更有「痛感」。
毫不留情地扯下了印度社會的遮羞布。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發生于1995年的印度。
拉賈,一個社會最底層的農民。
窮到沒有自己的土地。
一家上上下下,靠在別人地里抓田鼠打牙祭。
拉賈和妻子住在一間破舊的茅草屋里。
屋子上漏下濕,不蔽風雨。
雨天想親熱一番,都被漏下的雨水澆滅了興致。
拉賈許諾妻子,有生之年一定會蓋一間磚房。
兩人滿懷希望相擁入眠。
誰知,睡到半夜,門被狂風吹得轟然倒塌。
他們驚坐起,從幻想又跌回貧窮的現實。
雖然貧窮,但他們都勤勞善良。
拉賈平日幫有錢人家捕蛇,賺微薄的收入。
捕蛇時,他在犄角旮旯里看到戒指,都會主動還給主人。
主人給他小費獎勵時,他也會禮貌拒絕。
捕到蛇后,他將其放歸山林,還不忘提醒它逃遠一點。
可是生存依然是個無法回避的難題。
妻子懷孕了,對錢的需求更大。
為了補貼家用,他只得離家去更遠的窯廠搬磚。
沒想到,這一走就出了問題。
鎮長家珠寶失竊了。
曾為他們捕蛇的拉賈,因留下大量指紋成了最大嫌疑人。
一群警察氣勢洶洶沖到了拉賈家。
人不在?
直接判定他畏罪潛逃。
為了得到拉賈的下落,警察將懷有身孕的妻子強行帶走。
哥哥妹妹等親戚也一并被抓到警局。
沒有細致的問詢,警察上來就是一頓暴打。
他們認定拉賈的家人都在包庇他。
為了盡快將拉賈捉拿歸案,嚴刑逼供。
朝他們一頓棍棒,對懷有身孕的拉賈妻子也不放過。
拉賈對此還一無所知。
直到賺了些錢后,他在回家路上被堵截。
面對罪狀,拉賈百般否認,甚至以孩子起誓。
但警察聽不進去,為了逼迫他認罪,用盡殘忍手段。
把辣椒碾碎,放在他的傷口上。
甚至脫掉了他妹妹的裙子。
后來,其他人被放走,留下拉賈和他的弟弟、妹夫繼續遭受酷刑。
幾天后,警局傳出消息:
他們越獄了。
事情并不簡單。
起初,拉賈的妻子覺得,他越獄后一定會想方設法與自己聯系。
但,遲遲等不到信息。
部落也自發尋找,可掘地三尺都沒有人影。
妻子不免開始生疑,她覺得警察有問題。
但窮人如何對抗強權?
在婦聯主任的推薦下,妻子找到一個致力于保護人權的律師。
對方在尚無證據的情況下相信了她的控訴,并愿意無償幫助她。
就這樣,影片半個小時,真正的男主——律師錢德魯才正式出場。
他親自寫下訴狀,控告拘留拉賈的警官。
一場以卵擊石的硬仗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因為事情過于蹊蹺,最高法院受理了這一案件,答應他們三日后舉辦聽證會。
在對相關材料事無巨細地研究后,律師發現了問題。
疑點一,警方說拉賈當晚逃走時,有目擊證人,分別是藥店老板、餐飲店老板和典當行老板。
他們都說見到了逃跑的拉賈。
但律師實地調查后發現:
藥店、餐飲店、典當行這三個地方,都在警局的不同方向。
拉賈拖著受傷的身體,怎么可能一直在警局附近盤桓而不被發現?
層層追問下,警方不得不承認,是他們做了偽證。
疑點二,米廠老板聲稱,同樣「越獄」的拉賈弟弟曾撥來電話。
但實際上,拉賈弟弟不識字,基本的字母和數字都分不清。
警方被迫再次承認,是他們偽裝拉賈弟弟撥打了電話。
警方的謊言如此輕易就被拆穿。
但拉賈依然下落不明。
律師當即要求重新調查此案,他將重點轉向對拉賈的搜尋。
最后,在另一名正直警司的協助下,他們在臨縣的失蹤人口登記冊上看到了拉賈的照片。
照片中的拉賈,已是一具尸體。
驗尸官表示,這是在路邊找到的尸體。
他們根據拋尸的線路,調查沿途的監獄。
找到了拉賈的弟弟和妹夫。
這才得知了「越獄」背后血淋淋的真相。
原來,警局所長向下屬施壓,要求他們必須讓拉賈認罪,不惜使用暴力手段。
所以,拉賈越否認,警察越殘暴。
茍延殘喘之際,拉賈費力說了句「我沒有偷……」
警察一聽就火大,朝胸口一腳踹去。
導致肋骨斷裂,直接刺穿心臟。
為了隱瞞執法過失,警察向他們的眼睛里倒進辣椒粉。
使得拉賈弟弟什么也看不到,誤以為拉賈只是昏迷。
警察將弟弟和妹夫轉移到其他監獄。
又將拉賈的尸體拋到臨縣的馬路邊。
之后對他們三人蓋上「越獄」之名,并靠權勢上下打點,解決后顧之憂。
所長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欺上瞞下。
其實,并不是辦案效力低,想糊弄意外出了差錯。
實際上, 他不僅清楚拉賈無罪,還抓到了真正的罪犯。
犯罪現場的指紋,除了拉賈外,還有另一個人的。
而那個人才是真正的竊賊。
那為何還要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根本原因在于,他暗中收取了兇手的大量賄賂。
為了結案,只能找來替罪羊,將其屈打成招。
奈何拉賈意志堅決,至死不屈。
使得警察的詭計不僅未能得償,反而釀成謀殺案。
真相終于大白,案件得到了公正的裁決。
但顯然,支離破碎的家庭已經無法回到從前。
一個失竊案件,犯人逃之夭夭,無辜者凄慘死亡。
個體悲劇,牽涉出的是社會的重重積弊。
首先揭示出的是司法體系的腐敗。
90年代的印度,憲法的平等只是一紙空文。
所長為了私利,掩蓋真相,互相包庇。
又為了破案,濫用私權,暴力執法。
事情敗露后,向下甩鍋,向上官官相護。
這不是個例,片中,律師見到了許多深陷冤假錯案的可憐家庭。
比如,警方為了逼迫一個男子承認他沒有犯過的罪。
竟然強暴了他的妻子。
警察的肆意妄為和徇私枉法,與印度上千年來罪惡的種姓制度有著密切關系。
從印度教發源而來的種姓制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份。
每個人的地位從出生時就已經被決定了。
出身低微者,直接與品行低劣者劃等號。
因此,片中出現了十分荒誕的一幕。
在警局門口,警察居然通過提問嫌犯的姓名,決定是否對其定罪。
出身高種姓的人,即使犯了罪也可以被放走。
而低種姓的人,就成了可憐的替罪羊。
拉賈的案件同樣如此,因為他是人們眼中的賤民。
雖然他幫權貴人家抓走讓他們心驚膽戰的蛇,還幫對方找到失落的首飾。
但對方并不領情,反而在丟東西時先想到他的出身。
忽視了惡是不分階層的這一如此淺顯的道理。
這種強權背后根深蒂固的歧視,正是律師錢德魯致力于打破的。
他與韓國電影《辯護人》中的宋佑碩一樣。
面對強大的公權力孤軍奮戰,勇敢地維護手無寸鐵的普通人。
這位近乎完美的正義使者,其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他出身高種姓,但卻一生為低種姓的底層人們奔走。
六年間主持了96000多起案件,接手窮人的人權案從不收費。
而拉賈的案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
但回看片名,大概會有人問:
杰伊·比姆是誰?
在整個故事中并沒有出現。
其實,「杰伊」在印度語中指勝利之意,而「比姆」才是人名。
比姆是公認的印度憲法之父。
他出身賤民,致力于改變種姓歧視。
倡導人人平等,抨擊落后的種姓制度。
為人權事業奉獻了一生。
可惜的是,死前卻未能看到印度社會的實質性改變。
錢德魯正是繼承了比姆的衣缽。
拉賈案件的勝利,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
底層人民集體游行,高喊著「萬歲比姆」,反抗不公和暴政。
直接推動政府出臺人身保護令,有效保護了底層居民的人身權益。
然而,揪心的是——
即便種姓制度明文上早已被廢除,也無法動搖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
種姓制度已經成為印度社會的潛規則。
疫情期間,種姓制帶來的問題越發嚴峻。
上半年印度疫情大爆發,日增確診40萬+,公園變火葬場的景象還歷歷在目。
低種姓人民,被暴露在感染風險最高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當中。
得到的醫療保障卻是最次的。
再加上長期營養不良導致體質不佳,更容易成為重癥患者。
甚至,疫情期間還爆出多起低種姓女性患者被強奸的新聞。
和電影中的拉賈一樣,他們根本不被當作人來對待。
毫無遮掩地對種姓制開炮,這也是這部影片之所以備受贊譽的原因。
就像評論所說,「嘲笑印度有一千種角度,唯獨電影不行?!?/span>
這部影片,延續了印度電影一貫的敢說,上演了一部現實版的《捕蛇者說》。
「苛政猛于虎」的批判之意不言自明。
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這也正是印度神片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