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姐說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上課的時候感覺
好簡單啊,都聽懂了
下課做題的時候
一臉懵逼
這都是什么?
明明上課的時候都能聽懂
為什么自己做題就蒙圈?
許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疑惑
然而,這并不是個例
在跟同學交談的過程中
發現有好多同學都有這樣的困擾
今天,數姐為大家分析一下。
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
又該如何解決呢?
很多同學都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覺得反正上課的時候老師會講,不預習也可以聽得懂,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思想,老師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都是比較全面的,也就預示著,知識點非常多,需要掌握的東西非常多,一節課45分鐘,你能夠保證自己45分鐘全部都在學習嗎?一般是不能的,一個人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前預習就起到了“打基礎”的作用,而上課的時間是用來補充知識的。提前預習,找到自己不懂的點,上課也會更加專心。
有些同學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老師上課講的時候,可以認真聽講,等到下課的時候,不會自主練習,僅僅利用上課的時間來學習,消極的對待學習,完全忽略了課堂后的時間,沒有完全的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這就很容易造成:“上課聽懂,下課就懵”情況。
在碰到簡單題的時候,認為自己懂了,所以就扔到了一邊,等到想撿起的時候發現撿不起來了,發生這樣的事情主要是由于對自己太過于自信,覺得自己聽懂了,但是其實只是瞬時的記憶,課后需要重復學習,進行鞏固,才是真正的懂。
同時,在碰到難題的時候,下意識的就覺得自己不會,缺乏學習、鉆研的勇氣,其實,同學們要有這樣一種思維,難題不都是由簡單題堆疊到一起的嗎,要相信自己可以學會,然后慢慢去分析,難題也可以輕松掌握。
學習三部曲,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復習鞏固,知識才能掌握的扎實,三步缺一不可。
有一大部分同學,本身很聰明,上課講授的知識也都能聽懂,只是因為課后沒有復習鞏固,導致知識掌握的不扎實,知識框架不完整,導致學過既忘。
等到考試的時候,碰到稍稍難點的題目就頭疼,最后對題目產生恐懼感,更不利于以后的學習。
數姐給大家的幾點建議,趁著寒假,趕快養成好習慣。
一、減少被動學習,養成積極、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多,預習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會主動學習的同學就會比別人有更大的優勢,提前預習,對自己不能理解的題目有個大致的了解,等到上課的時候,不會的地方認真聽老師講解。
二、勤學好問,碰到不會的問題主動詢問老師。
從中學開始,就已經有了晚自習,一般學校的晚自習是不安排課程的,是用來讓大家自主學習的時間,這個時候,碰到不會的題目,要主動的去向老師請教,也可以利用課間的時間去辦公室問問題,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對做其他的事情也會有益處。
三、掌握好上課時間,做到真正聽懂
上課認真聽課是學習每一門課程的基礎,上課的時候,不能只是單單的聽講,而是要思考每一個問題,多刨根問底,跟著老師的授課節奏,合理安排時間,做好筆記,便于課后復習。
四、課后積極鞏固、復習,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養成好習慣。
課后認真整理上課的筆記,將稍有欠缺的筆記補全面,找出一些類型題,進項專項訓練,認真完成上課老師布置的作業,積極主動的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初中數學”公眾號,是由三好網(sanhao.com)發起并運營的初中數學學科賬號,關注即可免費獲取:①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題型分類講解,考點精準解析、中考每日一題②初中教育類好文③數姐貼心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