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五言絕句的基他格式
絕句和律詩,都有一個要求,即偶句必須押韻,單句不用押韻(首句是個例外,押韻或不押韻都可以)。拿絕句來講,第二句的最后
一個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個字必須押韻。如《登鸛雀樓》中的“流”字和“樓”字就是押韻的。押韻的字又必須是平聲字。當然,也有押仄
聲韻的詩,但很少,不屬于一般情況,在此暫且不論。
按照偶句平聲押韻的要求,再加上對和粘的規則,我們就可以從上面講過的那種基本格式,推導出其他各種不同的格式。如前所述,
基本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這個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換一種首句,就是一種新的格式。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為
首句,那么,下一句必須與之相“對”,又必須以平聲字結尾以便押韻,那就只能選“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必須與第二句相“粘”,又
必須以仄聲字結尾,那就得選“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與第三句相“對”,又必須以平聲字結尾,那就只能選“平平仄仄平”。這樣就
產生了第二種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舉例:
南山宿雨晴,春入鳳凰城。
處處聞弦管,無非送酒聲。
——劉禹錫《路旁曲》
依此類推,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作為首句,就可以推導出第三種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詩:
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陽微。
寂寂深煙里,漁舟夜不歸。
——司空曙《黃子陂》
如以第四句作為首句,又可推導出第四種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詩: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
以上是五言絕句的全部格式,共四種。其實就是基本格式中的四句倒換先后次序產生的。不同的首句,導出不同的格式。
對這四種格式,當然也可以機械地硬背硬記。不過,還是把硬記和掌握規律結合起來,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05)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單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絕句按照“對”和“粘”的規則繼續往后延伸四句,變為八句,即成五言律詩。
因為五言絕句有四種格式,所以五言律詩也有相應的四種格式。
第一種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這實際上就是把前面講過的基本格式重復兩遍。舉例:
方丈渾連水,天臺總映云。
人間長見畫,老去恨空聞。
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此生隨萬物,何處出塵氛。
——桂甫《觀李固清司馬弟出水圖》
需要注意的是,例詩中常有一些字,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格式的規定,這都是有原因的,將在后面逐步說明。
第二種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這種格式首句入韻。舉例:
何年顧虎頭,滿壁畫滄州。
赤日石林氣,青天江水流。
錫飛常見鶴,杯渡不驚鷗。
似得廬山路,莫隨惠遠游。
——杜甫《玄武禪師屋壁》
第三種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