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阿毗達摩講要》第28講涅槃與戒定慧(01)

一、涅槃


涅槃的語義


講了生命和生命之因,也就是苦和苦集之后,接著來講第四種究竟法——涅槃(nibbà na)。 涅槃是漫長的生死輪回的終點,是毫無意義的生命流轉的止息,是佛教修行的終極目標,也是四圣諦中的第三圣諦——苦滅圣諦(dukkhanirodhaariyasacca)。


涅槃,巴利語 nibbà na 的音譯,源于動詞 nibbà ti,意為火被熄滅。其梵語為 nirvà ? a,即 nir + và na。若從詞源學的角度解釋,則為渴望(và na)的無、離(nir),所以涅槃的原意為“離愛” 。


在《長部義注》中說:


“從那渴望中出離為涅槃。”(D.A.2.64)


相、味、現起


涅槃的特相是寂靜,因為涅槃通過斷盡貪愛等而止息一切諸苦故。作用是不死,或者是令安息,即輪回諸苦的安息。現起是無相,即涅槃空無五蘊之相故;或者現起為無迷執,即寂止了貪瞋癡等一切迷執。


遮詮涅槃


涅槃是佛教的終極目標,是佛陀教法中的重要內容, 不過, 佛陀卻很少就涅槃發表長篇大論。 雖然我們平時所使用的語言文字可以用來表達生活中所感知的事物現象、經驗和想法,但是用來表述超越一切世間存在的涅槃時, 卻顯得貧乏無力。涅槃不可言喻、難以表達。所以,圣典在談論涅槃時,往往借助苦、貪、愛、漏等詞語,而使用苦滅、離貪、愛盡、無為、無漏、漏盡等否定的方式來表達(遮詮) 。例如有個游方外道食瞻部果者(Jambukhà daka) 問具壽沙利子說:


“賢友沙利子,所謂涅槃、涅槃,賢友,什么才是涅槃呢?”


沙利子尊者這樣說:


“賢友,貪盡、瞋盡、癡盡,這稱為涅槃。” (S.4.314, 330)


涅槃是貪、瞋、癡的完全滅盡,是一切煩惱的不存在,也是生死諸苦的究竟終盡。


又如佛陀在《小部·自說》中說:


“諸比庫,有彼一處,無地、無水、無火、無風,無空無邊處、 無識無邊處、 無無所有處、 無非想非非想處, 無此世、 無他世, 無日月兩者。 諸比庫,我也說該處無來、無去,不住、不死、不生,無住處、無轉起、無所緣,此乃苦之終盡。”(Ud.71)


涅槃雖然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途徑證悟,但卻不能把它說成是一種現象,或是一種結果。因為物質現象或心理現象、原因或結果、產生或消滅只適用于表述有為法,而并不適合于表達無為的涅槃。涅槃既不是任何物質形態,也不是任何心理狀態。 雖然涅槃可以作為道心和果心的所緣,但涅槃本身并非心,并非名法,它不會取任何的對象為所緣。涅槃并不依賴任何物質或意識等諸緣而產生、存在,它超越了一切名色法,超越了一切因果,超越了一切生住滅,超越了一切有為法。


表詮涅槃


盡管佛陀多數使用否定的方式來表達涅槃,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在三藏圣典中發現一些用肯定方式來描述(表詮)涅槃的詞語。 例如在 《相應部·無為相應》中,佛陀開示了一系列經文,在這些經文中,一共用了 33 種不同的詞語來形容涅槃,其中除了使用無為、無漏、不老、不死、無執著、不可見等遮詮的方式之外,還用了寂靜、 清凈、 解脫、微妙、安隱、終極、彼岸等肯定方式來描述涅槃。現在把這 33 種涅槃的不同名稱羅列如下:


無為 (asa? khata) 、終極 (anta) 、無漏 (anà sava) 、真實(sacca)、彼岸(pà ra)、巧妙(nipu? a)、難見(sududdasa)、不老(ajajjara) 、恒常 (dhuva) 、 不 潰 滅 (apalokita) 、不可見(anidassana) 、無迷執(nippapa¤ ca) 、寂靜(santa) 、不死(amata) 、微妙(pa? ?ta) 、吉祥(siva) 、安穩(khema) 、愛盡(ta? hà kkhaya)、不可思議(acchariya)、未曾有(abbhuta)、無災(an?tika)、無災法(an?tikadhamma)、涅槃(nibbà na)、無惱害(avyà pajjha)、離(virà ga) 、清凈(suddhi) 、解脫(mutti) 、無執著(anà laya) 、洲渚(d?pa)、庇護所(le? a)、避難所(tà ? a)、歸依處(sara? a)、到彼岸(paràyana)。(S.4.377-409)


在一些經典中, 有時甚至可以看到用 “快樂” 來形容涅槃,例如說:


“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財;


信任最上親,涅槃最上樂。”(Dhp.204)


雖然佛陀也使用恒常、快樂、清凈等詞語來描述涅槃,但必須清楚這只是相對于世間有為法的無常、苦、不凈、雜染等而方便說的。涅槃只有通過親身證悟才能真正體驗到,不管一個人花上多少時間、多少年歲企圖解釋和談論涅槃,世間凡夫也不能因此而有所體會。 猶如一只回到池塘中的青蛙,無論用什么詞匯向蝌蚪們描述地面上花草樹木的美麗,蝌蚪們也不可能憑其想象而有所領悟,除非它們成為青蛙。


二、涅槃的分類

涅槃可以分為一種涅槃、兩種涅槃和三種涅槃。


一種涅槃——無為不死界


涅槃是無為法 ,又 稱不死界。涅槃的本質并非因緣造作, 故稱無為界。⒁除了涅槃之外,一切諸法都是因緣造作的有為法。


有四種究竟法:色法、心法、心所法和涅槃。其中,色法、心法、心所法稱為名色法,又稱行法、 有為法。 凡是諸緣和合、有生有滅、 具生滅相的諸法, 都是有為法。涅槃離造作,非因緣和合,無生滅相,故唯有涅槃才是無為法。


兩種涅槃


1.有馀依涅槃界;


2.無馀依涅槃界。


有馀依,巴利語 sa-upà disesa。 sa 是還有, upà di 是生命所依,即依賴作為過去世渴愛之果報的五蘊。sesa 是殘馀,即還有殘馀的五蘊。 阿拉漢圣者雖然已斷盡煩惱,但在未般涅槃期間,由于身心尚存,仍須體驗苦樂。以其煩惱已完全寂滅故,稱為有馀依涅槃界。


無馀依,巴利語 anupà disesa,是已無殘馀的五蘊。阿拉漢圣者般涅槃后,以諸蘊完全寂滅故,稱為無馀依涅槃界。


佛陀在《如是語》中說:


“諸比庫,有兩種涅槃界。哪兩種呢?有馀依涅槃界和無馀依涅槃界。


諸比庫,哪種是有馀依涅槃界呢?諸比庫,在此,有比庫是阿拉漢、漏盡者,已具足住,應作已作,已捨重擔,得達己利,滅盡有結,正智解脫。但他仍存續的[眼等]五根未壞故,能體驗可意、不可意,感受樂與苦。他的貪已盡、瞋已盡、癡已盡。諸比庫,這稱為有馀依涅槃界。


諸比庫,哪種是無馀依涅槃界呢?諸比庫,在此,有比庫是阿拉漢、漏盡者,已具足住,應作已作,已捨重擔,得達己利,滅盡有結,正智解脫。諸比庫,在此,他的一切感受已無諸愛樂而成為清涼。諸比庫,這稱為無馀依涅槃界。”(It.44)


有馀依涅槃界是煩惱的完全寂滅(kilesa parinibbà na),無馀依涅槃界是諸蘊的完全寂滅(khandha parinibbà na)。如何理解呢?證悟涅槃分為兩個階段:先證有馀依涅槃,再證無馀依涅槃。


以我們的果德瑪佛陀為例,當菩薩在 5 月月圓日于菩提樹下證得正自覺時,他的阿拉漢道智完全斷盡了一切煩惱和習氣。 從此,菩薩就稱為佛陀(Buddha)或正自覺者(Sammà sambuddha)。煩惱斷盡之后,五蘊是不是立刻就離散?不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斷盡煩惱, 證悟了涅槃界, 從此, 佛陀可以取涅槃為目標進入阿拉漢果定(phalasamà patti)。 雖然佛陀已經不會再造作任何新的善惡業,不會再造作任何能引生未來輪回之因, 但是,菩薩在過去生也曾造作了很多善或不善之業, 連這堆果報五蘊也是由過去業帶來的。自從佛陀證得阿拉漢果后,他還繼續生活了四十五年。在此期間, 因為煩惱已經斷盡,只殘馀五蘊,故有馀依涅槃又稱煩惱的涅槃。


四十五年后的 5 月月圓日, 當佛陀在古西那拉(Kusinà ra)的沙喇樹林中般涅槃時, 即進入無馀依涅槃界。 從此, 佛陀的五蘊完全寂滅了,剩下的只是一堆時節生色(尸體) 。七天后, 這堆時節生色也被燒掉了, 只留下許多的舍利(sar?ra)。


當佛陀般涅槃了, 還會不會再投生?還會不會以其他的方式存在?還會不會以所謂的“化身”度眾生?不會! 假如佛陀還有任何的生存因素,或者以任何生存方式存在著,那就不能叫“無馀般涅槃界”!對于沙利子尊者、摩嘎喇那尊者、 馬哈咖沙巴尊者、阿難尊者等諸阿拉漢都是如此,在他們證悟阿拉漢道時,即斷盡了一切煩惱,稱為有馀依涅槃。在他們般涅槃時,五蘊也完全寂滅了,稱為無馀依涅槃。


三種涅槃


涅槃又可以稱為空、無相和無愿。


1.空(su¤ ¤ ata):涅槃是貪瞋癡的空無,故名。


2.無相(animitta):涅槃沒有貪瞋癡之相和諸行之相,故名。


3.無愿(appa? ihita):涅槃沒有貪瞋癡之愿求,故名。


明天我們繼續分享《阿毗達摩講要》



佛說:我一直在關注你、保佑你,

用一切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有關涅槃
善意佛
內心永遠祥和、清凈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
諸比庫,我說為業的即是思,因為由于它的意愿,人們才會通過身、口、意造業。
法句經 中英對照 3-TheMind (Dh.33-43) 三、心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汨罗市| 大关县| 榆中县| 蒙山县| 水城县| 贵德县| 改则县| 伽师县| 西吉县| 博客| 抚远县| 高密市| 武鸣县| 普宁市| 佛坪县| 延安市| 册亨县| 罗甸县| 吉安市| 佳木斯市| 隆回县| 海林市| 文化| 托克逊县| 聂拉木县| 宁阳县| 克山县| 新蔡县| 射阳县| 泾川县| 云梦县| 临汾市| 且末县| 江永县| 葫芦岛市| 富蕴县| 璧山县| 宁安市| 文昌市|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