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先從《易經》的原文說起,易經: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辨別吉兇的方法,存在于卦辭和爻辭之中;所擔憂的悔吝之事,存在于容易忽略的細節之中;行為沒有過失,存在于及時悔悟改過。
辯吉兇者,存乎辭。如果我們學完了整本易經,將卦辭爻辭都學好、學通了,出現一個卦象就不必看其他方面,只要看它的卦爻辭就可以來判斷它的吉兇。比如乾卦的九五爻動了,就看九五的爻辭“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它預示鴻運當頭,事業通達,干什么成什么,這里就不要再想它是六合卦、六沖卦等其它東西了。大道至簡,道理就這么簡單。
辨別吉兇要從卦辭和爻辭中去尋找。周公孔子時代的占筮用的是蓍草法,經過“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等復雜的過程演成一卦之后,根據爻的變動情況,對照文王、周公所注的卦爻辭來判斷吉兇。比如乾卦的初九爻動了,提醒你“潛龍勿用”,如不要出征,不要行動,還不到行動的時間,這是用卦辭爻辭來斷吉兇。
漢代京房對易經貢獻很大,后人把他的學術稱為“京房易”,他把一卦變為十六卦來綜合分析,所以也叫“京房十六變卦”。漢京房為了使預測更具有準確性,把天干地支裝入每一卦之中(渾天甲子),首創了八卦納甲法,這就是他發明的“火珠林”占筮法,這種占筮方法也就是現在用三個銅錢搖卦的六爻預測法,當然現在的這種預測法與原始的“火珠林”法有所不同,它是由“火珠林”法改進而來的。到了宋代,邵康節先生發明了梅花易數預測法,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以八卦萬物類象或年月日時來起卦,以體用五行生克的方法進行分析,然后再看這一卦所變出的錯綜復雜卦象,最后確定吉兇。大道至公、大道至簡。學習易經就是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以便于得心應手地去運用。
憂悔吝者,存乎介。“憂”是憂慮,“悔”是后悔、悔恨,“吝”是阻塞、不通、遺憾、惋惜,小的困難、小的隔閡。“介”是微細、微小、細節的意思。為什么出現憂悔吝呢?是因為我們在細微之處沒有注意,因微細的地方沒有做到位才會出現憂慮、悔恨和阻塞不通。如果出現了“憂悔吝”的情況,就要從事物的微細之處和變化的細小環節中去找原因。
做人做事要想避免“憂悔吝”的出現,一定要認真對待事情的每一個細小環節。《道德經》中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若想做大人、成大事,就要從微細處著手;若要解決好難題,做好艱難的事情,就要從容易、平易處著手。“介”有很多意思,在此處作微細、微小來講比較合適。
震無咎者,存乎悔。“震”是動的意思,做一件事情、一件工作的時候,在行動當中,要想不出現過失,不出現災殃,一定要能夠及時悔悟、改過,能夠悔改就不會出現過失,就能避免過失。小編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