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雅號】
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2、詩杰→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4、詩家天子 七絕圣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圣→杜甫
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圣”。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wěn)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fā),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于熔鑄詞采, 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16、鄭鷓鴣→鄭谷
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17、崔鴛鴦→崔玨賦
《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18、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先生之稱】
臥龍先生→蜀漢、諸葛亮
靖節(jié)先生→東晉、陶潛
五柳先生→東晉、陶潛
羲皇上人→東晉、陶潛
昌黎先生→唐朝、韓愈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廣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逍遙先生→五代、鄭遨
通玄先生→五代、張薦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馬光
南豐先生→北宋、曾鞏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頤
明道先生→北宋、程顥
伊川先生→北宋、程頤
橫渠先生→北宋、張載
紫陽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陸九淵
誠齋先生→南宋、楊萬里
潛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學先生→明朝、方孝孺
陽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歸有光
亭林先生→明朝、顧炎武
船山先生→明朝、王夫之
梨洲先生→清朝、黃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黃宗羲
謝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齋先生→清朝、蒲松齡
隨園先生→清朝、袁枚
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中山先生→民國、孫文
【居士之稱】
青蓮居士——李 白(唐代大詩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耐辱居士——司空圖(唐詩人)
烏傷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蓮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
龍丘居士——陳慥(北宋詩人)
無盡居士——張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儀(北宋文學家)
山谷居士——黃庭堅(北宋文學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學家)
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
翠微居士——薛紹彭(北宋書法家)
一佛居士——鄭 俠(北宋文學家)
鹿門居士——米 芾(北宋書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詩人)
六一居士——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東坡居士——蘇 軾(北宋文學家)
淮海居士——秦 觀(北宋詞人)
后山居士——陳師道(北宋女詩人)
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
清真居士——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
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軒居士——辛棄疾(南宋詞人)
彝齋居士——趙孟堅(南宋畫家)
簡齋居士——陳與義(南宋詞人)
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
石林居士——葉夢得(南宋詞人)
后村居士——劉克莊(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詩人)
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
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詩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詩人)
于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
幽棲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詞人)
后村居士——劉克莊(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元明清
無諍居士——劉 迎(金文學家)
云林居士——倪 瓚(元代畫家)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詩人)
瑁湖居士——陸居仁(元書法家)
清容居士——袁 桷(元代著名作家)
衡山居士——文征明(明畫家、文學家)
無相居士——宋 濂(明畫家)
圣華居士——丁云鵬(明畫家)
梅村居士——吳偉業(yè)(明代詩人)
青藤居士——徐 渭(明晚期文學藝術家)
石頭居士——袁宏道(明文學家)
滄溟居士——李攀龍(明文學家)
香光居士——董其昌(明清書法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畫家、文學家)
遵巖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溫陵居士——李 贄(明文學家)
蓮溪居士——薛論道(明散曲家)
慎娛居士——李流芳(明文學家、畫家)
蝶庵居士——張 岱 (明末清初文學家)
梅溪居士——錢 泳(明清文學家)
柳泉居士——蒲松齡(清文學家)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學家)
萬松居士——錢 載(清詩人、畫家)
板橋居士——鄭板橋(清書畫家、文學家)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學家)
隨園居士——袁 枚(清文學家)
破塵居士、圓明居士——雍正皇帝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
天瓶居士——張 照(清代書法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
葦間居士——邊壽民(清代畫家)
樵山居士、觀白居士——張 崟(清代畫家)
晚學居士——吳熙載(清篆刻家)
瓶庵居士——翁同龢(咸豐六年狀元,近代史頗有影響政治家)
仁山居士——楊文會(清末佛學家)
無競居士——張之洞(清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近代
太炎居士——章炳麟(國學大師)
曲園居士——俞 樾(國學大師)
量守居士——黃 侃(國學大師)
戒欣居士——趙蓓欣(當代國畫家)
傳立居士——崔建立(一然,當代國畫家)
東嶺居士——李艷曉(作家、律師、攝影師、拍攝佛教祖庭)
康德居士——周師全(現代名醫(yī))
若齋居士——張耀虎(現代青年書法家、作家、詩人)
【人物并稱】
孔孟→孔子、孟子
孟荀→孟軻、荀況
楊墨→楊朱、墨翟
老莊→老子、莊子
屈宋→屈原、宋玉
馬班→司馬遷、班固
枚馬→枚乘、司馬相如
曹王→曹植、王粲
徐庾→徐陵、庾信
李杜→李白、杜甫
王孟→王維、孟浩然
高岑→高適、岑參
元白→元稹、白居易
劉白→劉禹钖、白居易
劉柳→劉禹錫、柳宗元
韓柳→韓愈、柳宗元
韓歐→韓愈、歐陽修
沈宋→沉佺期、宋之問
溫李→溫庭筠、李商隱
歐曾→歐陽修、曾鞏
蘇辛→蘇軾、辛棄疾
蘇陸→蘇軾、陸游
蘇黃→蘇軾、黃庭堅
張柳→張先、柳永
程朱→二程、朱熹
陸王→陸九淵、王陽明
孫洪→孫星衍、洪亮吉
康梁→康有為、梁啟超
儒家五圣→至圣:孔子 / 復圣:顏淵 / 宗圣:曾子 / 述圣:子思 / 亞圣:孟子
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萇
大戴、小戴→戴德、戴圣
儒家、墨家→顯學
晁錯、賈誼→政論家
建安七子→徐干、陳琳、應玚、劉楨、王粲、阮瑀、孔融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向秀、阮咸、王戎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揚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鷹、羅聘
十大名醫(yī)→秦越人〖戰(zhàn)國〗、華佗〖漢末〗、張仲景〖漢末〗、孫思邈〖唐代〗、劉河間〖金代〗、李東恒〖金代〗、張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時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二陸→陸機、陸云
大謝、小謝→謝靈運、謝朓
南徐北廋→徐陵、廋信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老杜、小杜→杜甫、杜牧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郊寒島瘦→孟郊、賈島
詞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詞中二李→李煜、李清照
唐宋古文八大→韓愈、柳宗元、歐陽修、 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父子)
二程→程顥、程頤 (兄弟)
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
南宋四大詩家→尤袤、楊萬里、范成大、 陸游
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
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楷書四大家:唐-顏真卿、柳公權、歐陽洵、元-趙孟頫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 鄭光祖、白樸
元劇四大家→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王實甫(西廂記)、白樸(梧桐雨)
元劇五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 白樸、鄭光祖(倩女離魂)
元散曲雙璧→張可久、喬 吉
劉基、宋濂→明初文宗
劉基、高啟→詩齊名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
清初三大師→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桐城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
歸奇顧怪→歸莊、顧炎武
干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蔣士銓、趙翼
南袁北紀→袁枚、紀昀
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
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適)→ 顧炎武、 顏習齋、戴東原、吳稚暉
四大名旦→ 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須生→ 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余叔巖、馬連良、言菊朋、高慶奎
相聲八德→ 李德钖、玉德隆、焦德海、張德全、周德山、馬德祿、劉德治、李德祥
【詩人戲稱】
溫八叉:唐代溫庭筠文思敏銳,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人號之“溫八叉”。雖數舉進士不第,卻常代人作詩。一生作詞頗多,現存六十余首。
長爪郎:唐代著名詩人李賀因其手指奇而長,被時人稱為“長爪郎”。其又名“詩鬼”。
詩家天子:唐代王昌齡的七絕寫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而被譽為“詩家天子”。
鄭鷓(zhè)鴣( gū):唐代鄭谷自稱“七歲侍行湖外去,岳陽樓上敢題詩”。司空圖則稱他“當為一代風騷主”。他寫過一首《鷓鴣》詩,其中“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兩句,廣為傳誦,被人稱為“鄭鷓鴣”。
五言長城:唐代劉長卿極負詩名,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時以“錢郎劉李”并稱,其作詩長于五言,被譽為“五言長城”。
紅杏尚書:宋代宋祁寫詩作詞辭文優(yōu)美,描寫生動。所作《玉樓春》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為不朽名句,時人稱他為“紅杏尚書”。
張三影:宋代張先作詞注重修辭,語言工巧,曾因“云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墜輕絮無影”三句善用“影”字,被譽為“張三影”。
賀梅子:宋代賀鑄作詞擅長錘煉字句。他作《青玉案》詞,生動地描繪了江南景色和相思情意,特別是末尾幾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绷钊速澷p,被稱為“賀梅子”。
謝蝴蝶:清代謝學士詠吟《蝴蝶詩》三百首,時稱“謝蝴蝶”。
祁魚蝦:清代祁珊洲,因有“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的詩句,被詩人王海洋稱為“祁魚蝦”。
【九流十家】
儒 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 家→墨子
道 家→老子、莊子
法 家→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韓非
名 家→公孫龍、惠施、鄧析子
陰陽家→鄒衍
縱橫家→蘇秦、張儀、鬼谷子
雜 家→呂不韋、淮南王
農 家→許行
小說家→宋牼
【中國女子稱謂】
女士:源于《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yǎng)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杰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借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zhàn),對方不應戰(zhàn),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后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杰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并當過掌管宮廷王后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都t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p>
靜姝:嫻靜美好,借指嫻靜美好的女子。取自《詩經? 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清?陳田《明詩紀事己簽·梁有譽》:“夫文藝之于行業(yè),猶華榱之丹艧,靜姝之綺縠?!?/p>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p>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
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對女子身份的稱謂】
“千金”、“令媛”、“女公子”,尊稱別人的女兒。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
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后”,官員之母稱“太君”,一般人之母稱“媽媽”。
【我國古代貴婦人的稱謂】
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婦的等級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碩人、淑人、夫人。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到漢代,列侯的妻子稱“夫人”,列侯死,子復為列侯,稱“太夫人”。漢代皇帝的妾也稱“夫人”。唐代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國公的母或妻及妃為“國夫人”;三品以上官員的母或妻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員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則封宗室貝勒至輔國將軍之妻為“夫人”。在古代,“夫人”有時也是對婦女的一種敬稱。
淑人——宋徽宗時定制。文官正、從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國將軍之妻為淑人。
碩人——婦人封贈之號。宋政和初年定命婦等級,大夫以上封碩人。
令人——宋制,內命婦有奉恩令人等封號,為正六品。外命婦之號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為六品。明清為四品官之妻的封號。清又以奉恩將軍之妻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間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議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階相當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則為六品官之妻的封號。
孺人——據《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宋代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號,則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號。舊時也通用為奴人的尊稱。
【序】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禮義之邦」著稱于世。古人大多比較謙虛,所以古人在言談和文字當中就有很多謙辭敬辭,現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
謙辭:指表示謙虛或謙恭的言辭。敬辭:指含有恭敬的口吻。兩者常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交際與書信往來中的禮貌雅語。
【中國傳統(tǒng)謙辭用語】
1、「家」字: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戚。如:
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
家母、家慈:稱母親。
家兄:稱兄長。
家姐:稱姐姐。
家叔:稱叔叔。
2、「舍」字: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如:
舍弟:稱弟弟。
舍妹:稱妹妹。
舍侄:稱侄子。
舍親:稱親戚。
3、「小」字: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
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
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
小生(多見于早期白話):青年讀書人自稱。
小可(多見于早期白話):謙稱自己。
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4、「老」字:用于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
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
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
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
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5、「敢」字: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
敢問:用于問對方問題。
敢請:用于請求對方做某事。
敢煩:用于麻煩對方做某事。
6、「愚」字:用于自稱的謙稱。如:
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
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7、「拙」字:用于對別人趁自己的東西。如:
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
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
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8、「敝」字: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
敝人:謙稱自己。
敝姓:謙稱自己的姓。
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
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9、「鄙」字: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
鄙人:謙稱自己。
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
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寒舍:謙稱自己的家。
犬子:稱自己的兒子。
「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別人先行一步。
「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
「鈞諭」:書信中稱尊長所說的話。還有鈞裁、鈞安等。
「貴庚」:問人年齡。
「貴恙」:問對方的病況 。
「玉成」:成全。如:深望玉成此事。
「玉體、玉音」:指對方身體或言行 。
「違教」:指離開某人后未見面(多用于書信)
「雅教」:稱對方對自己的指教。
「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誨。
「昆玉」:對別人弟兄的敬稱。
「潭府」:尊稱他人的宅第。如:潭第多福。
「惠鑒、鈞鑒、雅鑒、臺鑒、臺覽」:請您審閱、審查、指教。
「謹悉」:恭敬地知道。
「謹啟」:恭敬地陳述。
「茲有」:現在有。
「頃按、頃奉」:剛剛接到。
「奉箴」:接到來信。
「鑒于」:考慮到。
「本擬」:本來打算。
「業(yè)示」:已經在。
「逕與」:直接地同。
「賡即」:接著立即。
「不日」不久、不多天。
「不時」:隨時。
「歉難」:因不能滿足對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
「孔殷」:十分急切。
「售罄」:賣完。
「鑒宥」:請原諒。
「不克」:不能。
「瑕疵」:微小的弱點。
「迭函」:屢次發(fā)信。
「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復函為荷)
「稽遲」:拖延、不及時。
「惠納、笑納」:接受。
「卓奪」:高明的決斷。
「時祉、近祉」:現在幸福、近來蠻不錯。
「臺安、臺祺、臺餒」:您安好、吉祥、平安。
「商安、教祺」:經商、教書安好。
「衛(wèi)冕」:指競賽中保住上次獲得的冠軍稱號。
「惠贈」:敬辭,指對方贈予(財物)。
「惠允」:敬辭。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件事。
「駕臨」:敬辭。稱對方到來。
「見教」:客套話。指教(我)。如:“有何見教” 。
「見諒」:客套話,表示請人諒解。
「借光」:客套話,用于請別人給自己方便或向人詢問。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辭。
「金婚」:歐洲風俗稱結婚五十周年。
「金蘭」:可用做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如“義結金蘭” 。
「進見」:前去會見(多指見首長)
「進言」:向人提意見(尊敬或客氣的口氣),如“向您進一言”、“大膽進言”。
「晉見」:即進見。
「覲見」:(書)朝見(君主)
「垂問」:敬辭。表示別人(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詢問。
「垂愛」:(書)敬辭。稱對方(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愛護(多用于書信)
「久違」:客套話。好久沒見。
「久仰」:客套話。仰慕已久(初次見面時說)
「問鼎」:指謀圖奪取政權(中性詞)
「伉麗」:(書)夫妻。如:伉麗之情。
「勞步」:敬辭。用于謝別人來訪。
「勞駕」:客套話。用于請別人做事或讓路。
「留步」:客套話。用于主人送客時,客人請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塵」:(書)蒙受灰塵,(指君主因戰(zhàn)亂逃亡大外)
「名諱」:舊時指尊長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內眷」:指女眷。
「內人」:對別人稱自己的妻子。
「賞臉」:客套話。用于請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贈品。
「舍間」:謙稱自己的家,也稱“舍下” 。
「舍親」:自己的親戚 。
「臺端」:敬辭。舊時稱對方(多用于機關、團體等給個人的函件) 。
「臺甫」:敬辭。舊時用于問人的表字。
「臺駕」:敬辭。舊稱對方。
【中國傳統(tǒng)敬辭用語】
1、「令」字: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如: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
令愛、令嬡:尊稱對方的女兒。
令兄:尊稱對方的兄長。
令弟:尊稱對方的弟弟。
令侄:尊稱對方的侄子。
2、「拜」字:用于自己的行為動作涉及對方。如:
拜讀:指閱讀對方的文章。
拜辭:指告辭對方。
拜訪:指訪問對方。
拜服:指佩服對方。
拜賀:指祝賀對方。
拜識:指結識對方。
拜望:指探望對方。
拜托:指托對方辦事情。
3、「奉」字。用于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如:
奉達(多用于書信):告訴,表達。
奉復(多用于書信):回復。
奉告:告訴。
奉還:歸還。
奉陪:陪伴。
奉勸:勸告。
奉迎:迎接。
奉托:拜托。
奉送、奉贈:贈送。
4、「惠」字:用于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動作。如:
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的上款):請保存。
惠臨: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
惠顧(多用于商店對顧客):來臨。
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
惠贈:指對方贈譽(財物)。
5、「恭」字:表示恭敬地對待對方。如:
恭賀:恭敬地祝賀。
恭候:恭敬地等候。
恭請:恭敬地邀請。
恭迎:恭敬地迎接。
恭喜:祝賀對方的喜事。
6、「垂」字:用于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
垂愛(都用于書信):稱對方對自己的愛護。
垂青:稱別人對自己的重視。
垂問、垂詢:稱別人對自己的詢問。
垂念:稱別人對自己的思念。
7、「貴」字: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
貴干:問人要做什么。
貴庚:問人年齡。
貴姓:問人姓。
貴恙:稱對方的病。
貴子:稱對方的兒子(含祝福之意)。
貴國:稱對方國家。
貴校:趁對方學校。
8、「高」字:稱別人的事物。如:
高見:高明的見解。
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
高齡:稱老人(多指六十歲以上)的年齡。
高壽:用于問老人的年齡。
高足:稱呼別人的學生。
高論:稱別人的議論。
9、「大」字:尊稱對方或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
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稱年長的男人。
大哥:可尊稱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人。
大姐:可尊稱女性朋友或熟人。
大媽、大娘:尊稱年長的婦女。
大爺:尊稱年長的男子。
大人(多用于書信):稱長輩。
大駕:稱對方。
大師傅:尊稱和尚。
大名:稱對方的名字。
大慶:稱老年人的壽辰。
大作:稱對方的著作。
大札:稱對方的書信。
10、「敬」字:用于自己的行動涉及別人。如:
敬告:告訴。
敬賀:祝賀。
敬候:等候。
敬禮(用于書信結尾):表示恭敬。
敬請:請。
敬佩:敬重佩服。
敬謝不敏:表示推辭做某件事。
11、「請」字: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如:
請問:用于請求對方回答問題。
請坐:請求對方坐下。
請進:請對方進來。
12、「屈」字。如:
屈駕(多用于邀請人):委屈大駕。
屈就(多用于請人擔任職務):委屈就任。
屈居:委屈地處于(較低的地位)。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3、「光」字:表示光榮,用于對方來臨。如:
光顧(多用于商家歡迎顧客):稱客人來到。
光臨:稱賓客到來。
14、「俯」字:公文書信中用來稱對方對自己的行動。如:
俯察:稱對方或上級對自己理解。
俯就:用于請對方同意擔任職務。
俯念:稱對方或上級體念。
俯允:稱對方或上級允許。
15、「華」字:稱對方的有關事物。如:
華誕:稱對方生日。
華堂:稱對方的房屋。
華翰:稱對方的書信。
華宗:稱人同姓。
16、「老」字:用來尊稱別人,有時特指老年人或。如:
老伯、老大爺、老太爺:可尊稱老年男子。
老前輩:尊稱同行里年紀較大、資格較老、經驗較豐富的人。
老兄:尊稱男性朋友。
老總:尊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某些高級領導人(多和姓連用,后也稱一些企事業(yè)第一把手為老總)
17、「叨」字。如:
叨光(受到好處,表示感謝):沾光。
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謝):領教。
叨擾(受到款待,表示感謝):打擾。
18、「雅」字:用于趁對方的情意或舉動。如:
雅教:稱對方的指教。
雅意:稱對方的情意或意見。
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指正批評。
19、「玉」字:用于對方身體或行動。如:
玉體:稱對方身體。
玉音(多用于書信):尊稱對方的書信、言辭。
玉照:稱對方的照片。
玉成:成全。
20、「芳」字:用于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
芳鄰:稱對方的鄰居。
芳齡(多用于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年齡。
芳名(多用于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名字。
21、「賢」字:用于平輩或晚輩。如:
賢弟:稱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齡小的男性。
賢侄:稱侄子。
「鼎力」:(用于請托或感謝):大力。
「足下」:稱對方。
「包涵」:請人原諒。
「斧正」:請人改文章。
「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時客人請主人不要送):止步。
「笑納」(用于請對方收下禮物):請接納收下。
「府上」:稱對方房屋。
「指正」(用于請人批評自己的作品或意見):指出錯誤,使之改正。
「賜教」:給予指教。
「久仰」(多用于初次見面):仰慕已久。
「壁還」:歸還物品,等等。
【中國傳統(tǒng)禮儀用語】
詩寫華夏吟九州,墨氳中國著今古。
頭次見面用幸會,很久不見說久違。
認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
請人幫忙說勞駕,請給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不知適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請問,請人指點用賜教。
贊人見解用高見,自身意見用拙見。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看望別人用拜訪,起身作別稱告辭。
別人離開用再見,請人不送用留步。
賓客來臨說光臨,答人問候用托福。
歡迎顧客說光顧,歡迎購買說惠顧。
問人年齡用貴庚,老人年齡用高壽。
讀人文章用拜讀,請人改文用斧正。
對方字畫為墨寶,招待不周說怠慢。
請人收禮用笑納,辭謝饋贈用心領。
問人姓氏用貴姓,回答詢問用免貴。
表演技能用獻丑,別人贊揚說過獎。
向人祝賀道恭喜,答人道賀用同喜。
請人擔職用屈就,暫時充任說承乏。
對方來信稱惠書,贈人書畫題惠存。
尊稱老師為恩師,稱人學生為高足。
請人休息為節(jié)勞,對方不適說欠安。
老人年齡說高壽,女士年齡稱芳齡。
向人詢問說請問,請人協(xié)助說費心。
接受好意說領情,得人幫助說謝謝。
希望照顧說關照,托人辦事說拜托。
歸還物品說奉還,請人赴約說賞光。
自己住家說寒舍,愿人安康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