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太極五行保健香,“熏”出你的健康來
季氏太極五行香熏療法,是同俱“熱能量熏、煙熏、灸療”三者綜合功效的獨特療法。
它是利用藥香里藥物燃燒時熏炙患者肌膚及穴位,通過熱力和藥力的作用進行預防、康復、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是在灸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有開竅救急、溫通經絡、行氣活學、止咳化痰、殺蟲止癢、消炎止痛、消腫散結、透疹拔毒、除濕散寒、補益氣血、回陽救逆、防疫保健、養生康復和益壽延年的作用。
香熏療法是由藥煙的藥力和熱量,作用于人體的體表而起到防疫、保健、康復及治療疾病的,藥物燃燒后的煙、氣體、熱量直接熏患部,對皮膚未稍神經的刺激,可反射到中樞神經系統、改變神經營養障礙,使病灶消除。另外香熏法可使被熏的局部皮膚溫度升高,血液微循環加以改善,使神經未稍傳導得到調節,激活了免疫功能,使機體抗病能力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提高,病菌被殺滅,病毒被中和,從而使疾病康復。
香熏的作用很廣,大多無創傷,每人都可以自己操作,既可以用以疾病的治療,也用于養生和康復,都有較好的效果,可長期使用。
香熏養生法又稱“保健熏”。不僅可以用于強身健體與保健,而且還可以用于久病體虛病人的康復,是祖國醫學中一種獨特的養生康復方法。
季氏太極香多年來暢銷海內外,根據市場需求,季氏已推出了:太極保健香、太極減肥香、太極美容香,并為多家大型機構指定使用。本香配合上季氏的操作心法,將起到事半功倍。
季氏五行太極香薰操作說明
香頭的燃燒溫度可達到300度,在香薰時被實施者千萬不要隨意回頭或用手撫摸皮膚熱燙處,以免被燙傷。
香薰的概述
太極香是在季氏祖傳秘方的基礎上,選用特殊中藥材精心研制而成。太極香的香薰是以中醫理論陰陽為總綱,十二經絡為依據,以五行相生相克辯證施治為指導,通過人體的整體與局部相結合,運用季氏療法,作用于人體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使陰陽平衡,經脈流注貫通,從而達到消除疾病,驅邪扶正之功效。
太極香薰有激發經絡傳導的作用,在季氏療法的香薰過程中患者病灶的具體位置、病灶的大小、病的輕重、走向、甚至不易被醫生察覺的隱患,都可直接反應在患者的皮膚上。其顏色、形狀都有所不同,如:紅、白、黃、紫的梅花斑,穴位的凸起與凹陷,皮膚的硬結、癢、熱、涼、扎、疼、水泡等。這種將內臟的疾病或經絡的病邪一一反應出來的形式,被廣大人士譽為不是B超勝似B超。
1.持香法與香薰手法
以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持香,香頭與人體之接觸面為35度—40度,高度為1—2公分,順時針從大圈劃小圈(立體螺旋式)在穴位與經絡上薰照。并及時磕去香頭燃燒過的死灰。
2.受香薰者的姿勢
香薰督脈時,選左側臥,脊柱要順直并顯現出人體的生理彎曲度,頸部要自然放松,兩肩臂自然擺放。任脈以右側臥為主,頭部及上肢多以坐姿為主,下肢多以仰臥或俯臥。
3.燃香與熄香法
燃香時在燭火上以35度角,并不斷慢轉香體點燃。熄香時采取隔絕空氣法放入密閉容器內熄滅香頭(如:放入茶葉桶、餅干盒內密封),切忌不可用水熄香。注:確認香已熄滅方可離開,提高防火意識。
4.香薰法
督脈與俞穴尋診法
主要以督脈為主,通過立體螺旋手法,并覆蓋膀胱經,由小到大作用于經絡穴位,以香的香氣透皮入絡,絡通過于經脈,經脈通于臟腑,在香薰的作用下,臟腑所隱之病癥就會在香薰時引發于皮膚,這種特殊的表現方式,往往是以臟腑的經絡及去向和所出入之俞穴而顯現的,在立體螺旋的手法下,其病癥就會相應的在俞穴上出現,紅、黃、紫、白等皮膚的顏色變化。此時,應特別注意皮色的變化。如:紅者為陽表,紫者為陽里,白者為寒,黃者為痰濕。
阿是穴薰照法
即那里痛就鎖定那里薰照,先以解除痛苦為主,其次在薰照中如皮膚出現紅與紫的癥狀時,就在此處運用立體螺旋手法連續薰照。同時密切注意紅與紫的皮表顏色之延伸與走向,當延伸時,香照要連綿不斷追隨,起到徹底的調整。
5.香薰時間
尋診經絡時為30 分鐘至45分鐘,每穴3分鐘至5分鐘。
6.禁忌癥及注意事項
1) 月經期慎用,一般不香薰。
2) 10歲以下兒童不宜香薰。
3) 心臟、肝臟、頭面部的穴位,一般不得超過3 分鐘。
4) 督脈香薰時從大椎向下畫圈移動至尾椎,任脈香薰時,從頜下順天突穴至丹田穴,臂部從肩走手為主,腿部以從腰腹走腳為主。“先上后下,先陽后陰”
5) 眼周圍及面部施香薰要慎重。
6) 香薰10 天為一個療程,每次45分鐘至1小時。
7)香頭的燃燒溫度可達到300度,在香薰時被實施者千萬不要隨意回頭或用手撫摸皮膚熱燙處,以免被燙傷。
7.季氏療法香薰的保健與整復:
1) 臟腑的調整
督脈:從大椎至腰椎、尾椎止。重點穴位大椎、神道、至陽、中樞、命門、腰俞、長強
任脈:在人體前面從喉部直下心口至肚臍、氣海止。重點穴位天突、膻中、中脘、神闕、陰交、氣海、關元、
2) 四肢的保健: 先以有癥狀處為重點,再選穴位。
上肢:肩髃、曲池、陽池、大陵、合谷
下肢:伏免、委中、足三里、解溪、昆侖
3) 足部的保健: 涌泉
4) 頭部保健: 頭痛、頭昏、目痛、眼跳等。重點穴位百會、陽白、攢竹、頭維、風池、大椎
5) 面部保健、美容、美白祛斑
牙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痹、中風不語、嘴歪眼斜等。重點穴位太陽、上關、下關、頰車、翳風、大迎、四白、迎香、水溝、承漿
8.季氏療法香薰的適應癥:
風濕、落枕、關節痛、鼻炎、咽炎、感冒、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腎炎、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乳腺增生、前列腺炎、甲亢、顱腦病、精神神經病,神經衰弱、面神經麻痹等。
備注: 季氏治療與培訓請咨詢。020-38621609 029-87323069
切勿以佛香、普通香及仿冒產品香薰,以免出現實不良后果。請認準季氏牌專利產品。
追述季氏太極五行保健香概述
文/ 賈生華(化學教授)
(一)季氏太極香的特點
在季氏療法中,季氏太極香已廣泛運用于臨床治療,治療范圍包括內科、外科、兒科、婦科、腫瘤等等,其療效顯著,深受患者歡迎。把季氏太極香療與季氏脊柱療法相結合更是相得益彰,療效更為神奇,治愈了許多疑難雜癥,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季氏太極香能有非同一般的療效,自然與它的制作特點密不可分。
季氏太極香是由季氏療法掌門人季秦安先生所創制,香由許多種草藥組成,其氣味芳香濃郁,外觀顏色純正(不含任何色素添加劑),香體粗壯且長,長度為240毫米,直徑24毫米,香質結構密實,機械性能強,耐壓不易碎,方便攜帶。該香由五條細香盤旋而成,橫截面顯五瓣梅花狀,燃燒后形成五個熱力點。此五個熱力點的作用相當用“太極五行梅花針”施治,燃燒后的熱氣流可形成螺旋形流動,可治五臟六腑之疾患。一枝香可以持續燃燒3小時左右,并伴有濃郁的芳香氣味,產生的煙氣稀薄,對環境有一定的消毒殺菌作用。季氏太極香燃燒時火力十足,有效輻射范圍約為20公分,滲透能力強,其燃點中心溫度可達800℃左右,而且藥力也十分顯著。
更值得關注的是季氏太極香燃燒能產生“磚紅色”火焰,可輻射出630—670納米的紅光波,其峰值為650納米。現代科學實驗證實,650納米紅光,是人體吸收的黃金波段,最易被人體吸收。在如此強大的光、熱、藥的合力作用下,勢必會迅速被人體組織細胞吸收、活化,并產生光化學反應和生物化學反應,激發誘導活化酶的生成,促進人體細胞蛋白合成增加、新陳代謝增強,提高肌體的免疫功能。這無疑對人體是有益的。
已故的我國著名中醫學家,中醫針灸專家周楣聲教授,在用灸治方法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時,組織了一些科研人員,對灸治的治療機理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明確指出灸治法具有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抗休克,改善微循環,保護腎功能和糾正體液代謝紊亂等多方面的作用。季氏太極香在灸治時,具有藥力足,火力強,穿透性好的特點外,又能產生輻射及易被人體吸收的黃金波段——紅光波。所以更能有效發揮以上作用,產生非常的療效。
(二)季氏太極香臨床應用之我見
就我個人來說,是一位中醫愛好者,以前對灸法治病了解甚少,近一兩年才開始涉及,我用季氏太極香為自己和家人、親戚朋友治了一些病,覺得效果很好。現舉例如下:
一、患者賈××,男,60歲,我的弟弟。2009年底春節前打掃房上衛生時,不小心從梯子上跌下,致左下肢骨折,在縣中醫院治療后出院在家休息。因不能下床活動,長時間臥床,形成腰痛,下肢浮腫。我便用季氏太極香為其試治。施治穴位:陰交、中注(雙)、命門、腎俞(雙),每穴施灸15分鐘左右。施灸過程中他感到像扎火針一樣,但很舒服,當晚排尿量大增。次日下肢浮腫消退,在床上翻身也不覺腰痛了。后囑其家人為之施灸了兩三次,便能下床活動,不久骨傷也愈合了。由此例可以看出太極香保護腎功能是很強的。中醫認為腎主骨,主水,腎功能的恢復可以順利排尿,促使骨傷愈合,腎功能正常了,腰也就不痛了。
二、患者王××,男,59歲,鄰居。2010年底腳趾被車壓壞,住院治療多日。出院后至2011年4月腳趾骨傷沒有愈合,走路一拐一拐。我偶然碰到他,得知此后,便送他一支季氏太極香,讓其在腳趾受傷處直接施灸。幾天后碰見他,他激動地說,真靈,太極香治骨傷有特效,現在我的腳全好了,能走路了。這又說明太極香對骨傷的消炎和愈合有很好的作用。
三、患者賈××,男,45歲。我侄兒。受風寒感冒,出現頭痛、發燒,腿軟,膝痛,鼻塞等癥狀。我說用太極香試試吧,選了他的太陽(雙)、迎香(雙)、大椎、風池(雙)進行灸治,每穴十分鐘左右,不一會只見他汗出、熱解、鼻通了,腿也不痛了。他非常驚訝,說:沒想到香灸效果如此神速,不到一個時辰便治好了我的感冒。他又說,以前每次感冒要吃藥、打針,至少也的一個星期左右才能好,有時會更長,得一個月左右。由此可以對照看出香灸治療的優點,能有效抗擊病毒的入侵,而西醫慣用抗生素來殺滅病毒,豈不知抗生素的濫用會對肝腎功能產生很大的損害。且目前很多人已產生了抗藥性,抗生素在他們身上已不起多大作用了。
四、患者張××,男,一歲半。妻侄女之子。患濕疹相當嚴重,頭部、面部、腹部、背部全出現了疹斑,孩子覺得很癢,用手亂抓,有的地方疹斑潰爛,流黃水。曾帶孩子到市兒童醫院和市二院治療了多次,毫無效果。孩子的奶奶、姥姥、爺爺、爸爸、媽媽都很著急,很心疼。我到他家走親戚,他們家人問我有什么辦法,我想了一下說,用季氏太極香灸治。可孩子家人說,孩子太小行不行,燒壞了咋辦。我說,等孩子睡著后再灸,不會有問題,灸前在疹斑處涂抹上生姜汁效果會更好。我從疹斑的走向分析,孩子脾胃運化失調,才造成濕疹,便選以下穴位,中脘、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神闕、風池、大椎、止癢穴(奇穴)、脾俞、胃俞、合谷等穴,讓他們每次選用三至五穴施溫和灸,每穴十分鐘左右。灸治三天后,只見孩子疹斑處出現水泡,水泡破后往外流水,但孩子已不癢了。家長見后心中害怕,便停止灸治。過了幾天,水泡褪去,皮上結痂,隨之結痂脫落顯出皮膚,皮膚光潔完好,至此孩子濕疹痊愈。一家人喜出望外,對太極香的療效有了敬佩之情,還主動向我們索要。濕疹是病毒外邪侵入機體所致,但用太極香能有效地治愈如此之嚴重者實屬罕見。
五、患者唐××,女,63歲,弟妻。偶然被毒蜂蜇傷,在村衛生所打了消炎、止痛針,第二天,顏面腫脹,兩眼瞇成一條縫,視物困難,面部疼痛且伴奇癢。恰好我在家,就用季氏太極香在她的面部患處直接施灸。不一會,只見她面額部有毒汁滲出。灸了半個多小時,流出約十幾毫升毒液,作罷。當時她也覺得不痛不癢了。第二天,面部腫脹消失已盡。由此可以看出太極香可以提高機體免疫細胞的吞噬作用,調整體液代謝紊亂,消炎止痛。
六、患者朱××,女,65歲。我妻。兒子曾用季氏太極香和季氏療法為她治好了頸椎椎管狹窄引起的上肢麻木和“老寒腿”,對季氏太極香的療效深信不疑。她從小時手掌就患有怪病,每到夏季掌心便生出米粒大的疹點,奇癢,并不斷向外滲水。直至秋天疹點消褪,手心要褪一層皮,每年如此。有人說這是鵝掌風,但多方求治無效。去年(2010年)夏天,她突然想用季氏太極香試一試,想不到奇跡出現了。她只灸治了兩次,便沒有出現疹子,一切正常,她有說不出的高興。今年夏天來臨前,用太極香灸治了幾次,結果很好,掌心再也不出疹子了。
七、下面是我給自己用太極香治療的事例。
(一)、用季氏太極香灸治好了我的灰指甲。
我左手大拇指和無名指感染灰指甲多年,曾用“亮甲”藥治療,無效。我也是抱著試一下的態度,用季氏太極香直接對準“灰甲處”施灸,只兩次。過后不幾天,“灰甲”褪落,甲根部生出新甲。近日我修整了灰甲,再灸了兩次,并用指甲花染甲。結果新甲慢慢長出,老甲慢慢褪去。這再一次說明季氏太極香火力大,可滲透甲內,殺滅真菌。
(二)、糖尿病與并發癥的灸治。
我患糖尿病已有二十幾年的歷史,由于自我控制的比較好,所以沒并發癥,肝、腎、心、脾、肺均正常,心腦血管也正常。可是隨著年齡的變化,2011年初體檢時,發現心臟供血不足,血粘度偏高。隨后又出現手足冰涼等并發癥跡象,于是我開始用季氏太極香來糾正這些不良現象。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王全年在他的《臟腑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這樣指出“五臟是肺、肝、脾、胰、腎,五腑是腸、胃、膀胱、膽、心”,并且把胰和脾嚴格加以區分。他認為傳統意義上的脾具有運化功能是不對的,它只不過是淋巴系統的一個內分泌臟器,不參與消化,更不參與運化。而胰臟是真正參與消化與運化的重要臟器。根據王博士的觀點,傳統意義上的脾經,理應歸屬于胰臟,在傳統脾經循行線上尋找合適的穴位必然可以調節胰臟的生理功能。
糖尿病是胰臟運化功能不全的表現,胰臟功能欠佳,便不能把糖有效的轉化為營養物質,而使多余的糖變為“糖毒”損害身體。
王全年博士認為胰臟的五行屬火,是運化動力的源泉,糖尿病病人胰臟運化動力不足是糖尿病的病根,若能提高胰臟運化的功能,血糖和并發癥自然會得到控制。
胰臟運化動力不足,在中醫看來是陽氣虛弱的表現。因為只有陽氣充足,才能化生萬物。根據陽生陰長之理,只有胰臟的陽氣充足,才能化糖為營陰以滋生身體。所以,我個人認為糖尿病病人的本質是陽虛,不是陰虛;陽虛不能化生津液,故顯得口渴,陽虛不能消解糖分,才使血糖升高,大量糖分從尿中流失。因而,人顯得消瘦無力。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是設法補充病人的陽氣。宋朝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記載:“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灸灼第一。”真元即陽氣,認為補陽的第一法寶乃是灸治。
依照以上推理,我在傳統足太陰脾經(即胰經)循行路徑找出以下穴位,用季氏太極香施灸,每穴灸15分鐘以上,個別穴位灸30分鐘。具體穴位:
1、隱白(足太陰之井穴,五行屬木)。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說:“腹中有寒氣,隱白主之;飲磕身伏多唾,隱白主之”。灸此穴可生火,對胰臟陽氣有恢復作用。
2、大都(足太陰之滎穴、五行屬火)。第一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處。《備急千金要方》曰:“后閉不通,灸足大都隨年壯”。灸之可以加強胰臟之火力。(隨年壯,指隨年齡的大小而決定艾灸的壯數。)
3、公孫(足太陰之輸穴,五行屬土)。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底前下方凹陷處。此穴絡穴,聯絡胃經,與沖脈相通,可提高消化功能。《針灸甲乙經》:主腹中脹,食不化。灸公孫穴,對腸胃運動有雙向調整作用。
4、然谷(腎經滎穴,五行屬火)。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前下緣凹陷中。可以有效運化五谷,消解糖分。主治糖尿病。
5、漏谷(足太陰之穴)。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面后緣。也是小腿全息反射脛骨內緣血糖調理區。治療“完谷不化”,灸此穴可有效防止五谷營養成分的流失。
6、三陰交(足太陰之穴,三陰經交會穴)。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灸此穴,可提高肝胰腎之陽氣,利于糖分消解。
7、合谷(大腸原穴)。全身要穴之一,《四總穴歌》:面口合谷收。手背部第1、2掌骨之間,約平第2掌骨中心點。可促進胃蠕動增強,調整胃分泌功能,腸道對營養的吸收。
8、地機(足太陰之郗穴)。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備急千金要方》:“太陰郗主腹滿積聚”。此穴顧名思義,足太陰之機關所在,氣血深聚之要穴。
9、足三里(胃經合穴、下合穴)。全身要穴之一,屈膝,自犢鼻直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此穴作用廣泛,適于各種疾病。
10、關元(任脈經穴、小腸募穴、任脈與足三陰交會穴)。下腹部正中線上,臍下3寸。為元陰、元陽交關之所。《備急千金要方》:“主寒氣入腹”。主腎間之動氣,即三焦之陽氣,對全身陽氣的提升作用很大。調理腸道。
以上十穴可以輪換選用,每天三至四穴,不必全用。另外足底胰臟反射區也是必灸之處
經過兩次灸治,我的手和腳就不再涼了。我自覺心中高興,堅持了十幾天,每天按以上穴位輪換施灸。最近到醫院做了一次檢查,結果肝腎功能健全,血流變指標全部正常,血糖也正常,空腹血糖在4.6---6.0之間,餐后兩小時8.0—9.0之間,不時出現血糖偏低的現象。我準備減少降糖藥的用量,以防止血糖過低。
由此看來,我的思路是正確的。能產生這么好的作用,當然與季氏太極香的特點分不開,它藥力足,火力強,穿透能力好,其產生的光和熱以及藥氣易被吸收,因而能很快提升機體的陽氣,為胰臟提供運化之動力。
關于用太極香灸治肝病的設想
周楣聲教授認為,對急慢性肝炎及肝區疼痛者,灸治均能收效,不僅可使肝痛當即緩解,而且經十多次治療后,肝功能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復或正常。他常用組穴是以腹背相應諸穴。如,腹部選日月、期門、章門,背部選肝俞、膽俞,手足十指尖可參伍應用。據此我認為,用太極香施灸效果肯定好。另外鑒于我們以前在治療肝病中使用的“玉丹丸”對黃疸肝炎、肝硬化等有著顯著療效(凡經過我們治療過的病人都已康復),若能在季氏太極香施灸治療同時,再內服“玉丹丸”,我想效果一定會更好。不過這一想法還得從長計議,等待時機成熟,方可實施。
(以上只供季氏療法內部交流使用。)
附:【奇穴·止癢穴】
止癢1:大腸經“曲池”穴上1.5寸。
上臂外側橈側線,屈肘橫紋頭外側凹陷上1.5寸。
止癢2:“血海”內側1寸。
大腿內側,腘窩橫紋上2寸,股骨內上髁上方內側1寸處。
治癢:大腸經“臂臑”穴上2寸。
正坐,自然垂上臂。位于上臂外側,肩峰直下與腋前皺襞相平處。皺襞是由黏膜和黏膜下層向腔面形成的突起。
止癢穴:恥骨聯合旁開2厘米,左右各1。
參考文獻:
【Ⅰ】正安激光答疑,p2-4.
【Ⅱ】周楣聲《灸繩》,P22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