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蜜餞黃瓜治暑熱泄瀉 【用 料】 黃瓜5條,蜂蜜l00克。 【制用法】 將黃瓜洗凈,去瓤,切成條,放在鍋內(nèi),加少許水,煮沸后即去掉多余的水,趁熱加入蜂蜜,調(diào)勻至沸即成。食之。 【功 效】 清熱解毒。用治小兒夏季發(fā)熱、泄瀉。 2.嫩高梁霉治小兒腹瀉 【用 料】 嫩高粱霉4或5個。 【制用法】 在高粱吐穗時,剪取其剛生長出來的嫩烏霉(未黑者)。用水洗凈吃。 【功 效】 固胃澀腸。用治小兒腹瀉。 3.綠豆粉蛋清治上吐下瀉 【用 料】 綠豆粉9克,雞蛋清1個。 【制用法】 共調(diào)和為餅。嘔者貼于囟門,腹瀉者貼于足心,有效。 【功 效】 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用治夏天小兒上吐下瀉不止。 4.烤白果仁雞蛋治停食腹瀉 【用 料】 白果仁2個,雞蛋l(fā)個。 【制用法】 將白果仁曬干,研末,將雞蛋用釘子從上端扎個孔,再將白果粉裝入蛋內(nèi),將雞蛋豎在烤架上微火烘烤至熟。去皮可食。 【功 效】 健脾理虛,固澀。用治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 5.蘋果泥治食積泄瀉 【用 料】 蘋果l個。 【制用法】 將蘋果洗凈去皮,切片,放碗內(nèi)加蓋,放人鍋中蒸熟,搗爛如泥。喂食。 【功 效】 補(bǔ)心益氣,生津止渴,健脾和胃。用治小兒消化不良,癥見腹瀉、口渴、不思飲食。 6.山藥蓮肉糊治小兒泄瀉 【用 料】 山藥l00克,蓮肉l00克,麥芽50克,茯苓50克,大米500克,白糖l00克。 【制用法】 將前五味共磨成細(xì)粉,加水煮成糊狀。白糖調(diào)服,日服3次。 【功 效】 健脾祛濕,和胃止瀉。用治小兒腸胃功能紊亂引起的泄瀉。 7.砂仁蒸豬腰治脾虛久泄 【用 料】 砂仁 3克,豬腎l個,油、鹽各少許。 【制用法】 將砂仁研成末,豬腎剖開去導(dǎo)管及網(wǎng)膜,洗凈后切成薄片,與砂仁末拌勻,加油、鹽調(diào)料,放入蒸鍋內(nèi)蒸熟服食。 【功 效】 益氣調(diào)中,安腎補(bǔ)脾。用治小兒脾虛久瀉、食積癥。 8.嬰兒腹瀉食療5方 方一 【用 料】 粳米(大米)或小米50克。 【制用法】 洗凈加水煮粥至100毫升。日服3次,每次30毫升。 【功 效】 適于半歲以內(nèi)的小兒腹瀉(下方相同)。 方二 【用 料】 干蓮肉20克,白糖少許。 【制用法】 干蓮肉研成粉末,加米湯或開水至200毫升,煮成l50毫升,加白糖少許。日服3次,每次50毫升。 方三 【用 料】 白胡椒9克, 白糖少許。 【制用法】 白胡椒加米湯或開水煮成100毫升。日服3次,每次30毫升, 方四 【用 料】 山藥粉l5克。 【制用法】 加開水120毫升,煮成100毫升。口服3次,每次30毫升。 方五 【用 料】 藕粉30克。 【制用法】 加水l20毫升,煮成100毫升。口服3次,每次30毫升。 注:以上5方主治因脾胃消化功能差而引起的嬰兒腹瀉,以健脾止瀉之法治療。如嬰兒腹瀉嚴(yán)重,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時,應(yīng)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配合以藥物治療。 9.胡椒粉餅溫中止兒瀉 【用 料】 胡椒粉1克,熟大米飯l5克。 【制用法】 將剛蒸熟的大米飯?jiān)谑种信某尚”A餅,把胡椒粉撒在餅的中央。待餅已不燙手時,將其正對肚臍貼上,以繃帶固定,4~8小時除去。 【功 效】 用治嬰幼兒單純性消化不良之腹瀉。 注:如患兒嚴(yán)重脫水,在應(yīng)用本法的同時,注意補(bǔ)液,以防意外。 1.田雞米飯治小兒疳積* 【用 料】 田雞(又名青蛙)5~8只,花生油、食鹽少許,大米l00克。 【制用法】 田雞去皮及內(nèi)臟,切塊,用花生油、鹽拌勻。大米煮成軟飯,待米鍋滾沸時放入田雞,以小火蓋嚴(yán)鍋蓋燜熟后食用。 【功 效】 補(bǔ)虛贏,利小便,解毒熱。用治小兒疳積及濕熱所致的水臌。 注:田雞1只,去頭及內(nèi)臟,大米50克,共煮作粥,用治小兒疳積,癥見腹大體弱、喜食生米等異物、皮膚干燥、頭發(fā)焦枯。 2.內(nèi)金餅治小兒食積 【用 料】 雞內(nèi)金2個,白面粉100克,白糖少許。 【制用法】 將雞內(nèi)金放在瓦上用微火焙干,研成粉末,與白面粉、白糖加水?dāng)嚢瑁缋语灅永邮炜墒场?/font> 【功 效】 健胃,消食,化積。用于小兒消化不良,食欲不佳,可增進(jìn)飲食。 3.內(nèi)金丸治小兒疳積 【用 料】 炒雞內(nèi)金、炒山楂、枳殼、白術(shù)各等分,蜂蜜適量。 【制用法】 將前四味研成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服5~10克,每日2次。 【功 效】 消食,導(dǎo)滯,化積。用治小兒疳積腹脹。 4.鴨內(nèi)金消食化積 【用 料】 鴨內(nèi)金(即鴨腎內(nèi)衣)25克,蘿卜500克。 【制用法】 先煮鴨內(nèi)金1小時,再加入蘿卜煮半小時。每次飲湯1杯,日用2次。 【功 效】 消食化積,下氣利水。用治小兒疳積、痞積、腹大露筋、身體虛弱、食不消化、喜食異物、頭發(fā)焦枯。 5.豬肝珍珠湯治疳積痞積 【用 料】 豬肝50克,珍珠草25克。 【制用法】 共煎熟。食肝飲湯,日服2次。 【功 效】 補(bǔ)肝養(yǎng)血,清熱消積。用治小兒疳積、痞積。 6.丁香姜汁奶治小兒疳積 【用 料】 丁香2粒,姜汁l茶匙,牛奶250毫升,白糖15克。 【制用法】 將丁香、姜汁、牛奶同放鍋內(nèi)煮沸,除去丁香。加白糖調(diào)飲。 【功 效】 理虛,止嘔,降逆氣。用治小兒疳積瘦弱、食入即吐。 7.石榴葉治小兒疳積 【用 料】 鮮石榴小嫩葉(以早晨露未退時采摘為佳)適量。 【制用法】 煎湯。根據(jù)年齡酌量服0.6~3克。 【功 效】 健胃消食。用治小兒疳積。 8.鰻鱺油治小兒疳癆 【用 料】 活大鰻鱺數(shù)條。 【制用法】 將魚清水漂洗后,投入沸水鍋中,加蓋煮2~3小時,將浮于水面的魚油盛取于瓷皿中備用,用時加食鹽少許。每服半匙,日2次,飯后服。 【功 效】 補(bǔ)虛贏。治小兒疳癆。 9.鴨膽粉治小兒五疳癥 【用 料】 鴨膽汁30克,懷山藥粉30克,蜂蜜l5克。 【制用法】 鴨膽汁與山藥粉和勻,曬干,研末。以蜂蜜加水1匙,與藥粉調(diào)勻蒸10分鐘,空腹服下。l~3歲,每服3克,每日 l次;3~6歲,每服3克,每日2次;6—9歲,每服3克,每日3次。如口渴,可另用雞內(nèi)金煎水飲。 【功 效】 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消積化滯。用治小兒疹后發(fā)熱、消瘦、口渴、面黃之五疳。效果良好。 10.炒蠶蛹和脾胃消疳積 【用 料】 蠶蛹l00克,油、鹽各適量。 【制用法】 將鍋置于火上,加食油待熱,放人蠶蛹翻炒呈金黃色,撤上鹽末即成。食之。 【功 效】 健脾消積。用治小兒疳積、消瘦、脾胃虛熱。 11.銀魚湯治小兒面黃肌瘦 【用 料】 銀魚50克,山楂25克,谷芽50克。 【制用法】 煎湯。內(nèi)服。 【功 效】 養(yǎng)胃陰,和經(jīng)脈,助消化。用治小兒疳積、形體消瘦、不思飲食。 12.消疳靈治小兒疳疾 【用 料】 生梔仁30粒,桃仁7粒,皮硝9克,蔥頭7個,飛籮面1匙,雞蛋l(fā)個(去黃),蜂蜜適量。 【制用法】 將上藥研為細(xì)末,用蜂蜜、蛋清調(diào)勻。荷葉為托,貼敷肚皮上,用紗布固定。忌食生冷、魚腥、點(diǎn)心等。 【功 效】 清熱,活血,消積。用治小兒疳積,癥見頭大斂細(xì)、面露青筋、腹大、便泄。 注:據(jù)《經(jīng)驗(yàn)奇效良方》介紹,貼敷1周,藥呈青黑色,其病自退. *〔疳積〕中醫(yī)指小兒的腸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