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藝術創作院導師辛有芳
辛有芳, 別署濤沙,林云堂主人。中國畫藝術創作院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民革中央畫院理事,河北省書協創作委員會委員,邢臺市書畫院副院長,邢臺市書法院副院長,邢臺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邢臺市政協書畫院秘書長。
《遠塵緣》
作品在《當代河北美術精品集》、《青少年書法報》、《書法之友》、《散文百家》、《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集》等多家專業雜志、報紙發表。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廣州美術館、臺灣、新加坡等地的多家美術館展出收藏。
《絲路凈土》
作品入選、獲獎:
2015年中國美協舉辦《中國夢·黃山魂全國山水畫作品展》山水作品《遠塵緣》獲優秀獎(最高獎項)
2015年中國美協舉辦《第三屆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山水作品《潤土》獲優秀獎(最高獎項)
《潤土》
2015年中國美協舉辦《2015“水墨彭城”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山水畫作品《絲路心語》獲優秀獎(最高獎項)
2015年中國美協主辦《美麗新絲路 翰墨定西行》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山水作品《絲路秋雨》獲優秀獎
《絲路心語》
2015年中國美協舉辦第二屆《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山水畫作品《絲路瑰寶》入選
2015 年中國美協舉辦《古蜀文脈·墨韻天府》——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山水作品《絲路凈土》入選。
《絲路秋語》
2010年中國美協主辦《和諧燕趙紅色太行》中國山水畫作品展山水作品《夢里太行》入選
2009年建國六十周年盛世風采民革中央書畫展《秋山高原圖》入選
《絲路瑰寶》
2010年全國第十一屆美展河北展區山水《駝梁情》獲優秀作品獎
1994年建國四十五周年全國兵器工業系統書畫大展花鳥畫獲銀獎
1989年建國四十周年全國兵器工業系統書畫大展花鳥畫獲銅獎
我對山水畫中“氣韻生動”之感悟
山水畫中所體現的“氣象、氣韻”是作品最終表現的目的。當然這取決于對大山大水感受的深度,而體現于作品對物象本質解釋的深度和技術形式本身表現的優劣而決定。在山水畫中,“氣”的應用與貫通被看作為整幅畫的靈魂,自身度物取真的認識能力或審美水平,會隨筆墨的運動而貫穿作畫的全程。
貫徹“心象”的力量,便是“氣”產生的動力,在畫山水和寫書法的過程中,如有此能力,也就達到了產生“氣韻”的境地。畫面所達到的藝術效果,也就達到了“韻”,對畫面的“氣韻”的追求,會因每個人的審美,修養性格的不同,而對“氣韻”的表達也有所不同,“技術”手段的不同,筆墨運用的不同,當然所表現出的“氣韻”也不會相同。
《書法作品》
在以淡墨表現“氣韻”中,所謂“淡中求厚”,層層加厚,會使畫面中層次清晰而不失筆力,是表現山水畫大師黃賓虹講古人墨法,妙用于水,水墨神化,為之氤氳,說明水在與墨的交融變化中才會產生出氣象萬千的“氣韻”。“氣韻”的表現還體現在畫面中的整體動勢,賓翁曰:“實中存虛,虛中有實,筆力是氣,墨彩氣韻”,沒有“虛”、“空”,也就沒有“韻”了。蘇軾也曾云:“言有盡而意無窮”,黃庭堅則主
《夢里太行》
張:“書畫以韻為主”,古人所言,亦后來畫論“從虛處生發,筆不到而意到”之意。北宋范溫《潛溪詩眼》中也提到:“有余意之謂韻”。以簡淡求韻致,是歷代畫家、特別是文人畫家的極力追求。歷代畫家面對大自然之象,抒“心象”之情,其審美內涵也是不斷變化的,從而山水畫的所謂“韻”也得到了不斷的豐富。
山水畫中所體現的“氣韻”,最終又取決于自身的個人修養。因此,除了“畫技”有極深的功底外,還必須應該重視文化與人品的修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全面提高個人藝術修養,才會深刻領悟“氣韻”生動的內涵,才能創作出更生動、完美的作品。
落墨于外 蘊筆于內
——辛有芳山水畫的筆墨追求
趙欣歌
我與有芳并不熟識,但恰巧伯君推薦。我想以伯君的眼力,這位畫家一定不俗。剛好,與幾位朋友簡農、書俊等聊起有芳,沒想到他們都對有芳有一定的了解,對他的藝術成就嘖嘖稱贊,說當下畫家中有芳畫的確實很不一般,應該寫點東西總結總結。我匆匆從外面回來后看了有芳的作品,發現這位畫家心態應該還是很靜很淡的,真是難得的遠離著當代藝術界的喧囂和浮躁,在努力尋找著自己的精神樂園。
有芳生于中國北派山水的誕生地太行山下武陟縣,這里奇峰競秀,美輪美奐,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山水勝景耳濡目染,從小就感染著他,塑造著他,也呼喚著他以美的形式和筆墨語言再構神奇的自然山川。我看過他的幾件太行山的小景寫生,流露了畫家恬淡從容的心態,筆調輕松,淡墨青嵐。局部
取景的山之一角,蒼蒼莽莽,還有溝谷險壑、林木屋舍、薄霧青靄,用筆豪放,洋洋灑灑。但畫家也善于以細節,如佛寺、屋瓦、田地、小道、怪樹、流云等突出強化畫面的濃淡、繁簡的對比,以增加畫面的視覺沖擊力和整體的構成氛圍。這些作為大創作的素材,筆墨清秀,尺幅雖小,但有其獨特的形式美。
有芳一方面水墨寫生創作,一方面注重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有芳對于宋元傳統,明清時期的畫家,十分重視。他對于描繪名山大川的許多作品耳熟能詳,這決定了他創作的高度。他對書法很有研究,對于文人畫以書入畫,在創作實踐中多有體驗。尤其對于山峰的轉折和形態,多是以書法韻味的線條為
基礎,再轉化出平面視覺的形式語言。當然,有芳創作的源泉在群山,但他創作的不是具體的某峰某山。正如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畫家畫的是心中的山,是大自然變化無窮的奇妙瑰麗。畫家的創作不是表象的攝影,而是要傳達山水的神韻,表現山川的靈魂。
有芳的作品融合了北方山水的雄渾與南方山水的空靈,這與他多年求學的經歷相吻合。《遠塵緣》是一件大幅近景山水,刻畫了秋冬時節窗前的自然環境和空間,營造了別具一格的園林勝景。畫家面對心中的美景,落筆坦然,繪寫山川,怡然自得,在對自然山川的刻畫中愉悅人生,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看似平常和生活化的自然景色,經過畫家的取舍,凝結了新的趣味,凸顯了小中見大,別
有洞天的意境。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見素抱樸”,回歸自然,要求以宏觀的宇宙之心觀照自然山川。有芳確實在采取欣賞的態度和追求美的心理把自然山川視為最無欲望、
最恬淡的存在,以減淡的筆墨和隨意的筆法刻畫著返璞歸真的理想心境。
畫家選擇刻畫對象需要豐富的經驗和長期的磨礪。有芳筆下的空間可視為“有”,也可以視為“無”,有無
之間顯現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間有極致之美”。莊子還說“天與人一也”,“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看來畫家畫的是山水,其實表現的卻是自己的心態。“天人合一”是中國人的人生理想。
這是把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著中國藝術形而上的審美境界。山水畫崇尚自然,以自然山川為描繪對象,以情寫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物我兩忘,這是畫家的終極追求,也是山水畫悟對通神的至高理想。
有芳畫了許多有關絲綢之路主題的作品。這或許是畫家的擔當,或者也是“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需求。有芳早年長于刻畫太行山等北方的山脈,后來到浙江求學,又深受元明傳統的南方山水的影響,
形成他的寓形于外和蘊筆于內的筆墨風格。河西走廊是畫家近年常去尋找靈感的地方,尤其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對當代的文化意義和文明高度具有重要的象征性。《絲路秋語》脫胎于莫高窟的大漠風情,但想象的夢幻虛無和山花爛漫的裝飾味道折射了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
作品為了突出理想的西方極樂世界和夢中佛教圣地的空靈俊秀,斜向構圖讓云霧在畫面徐徐流動,更深地傳達了一種視覺的思考。近景小道蜿蜒的巉巖巨石隨著云騰山轉,大自然在觀眾心中也蕩漾起來。畫面自然寫出,雖然也有干擦積墨,但筆墨濃淡完全服從于布局的需要,許多塊面轉折、蓊郁草木一般點到為止,不做過多的渲染。同時結合水墨與淺絳的敷色,由近及遠,由生動到停滯,由活潑到靜止,顯得愈來愈荒寒蕭瑟。
山水畫要體現大自然的規律,大的塊面關系必須保證氣韻通暢,畫面才能活起來,才能生動感人。畫家只有無束縛地、自由自在地創作,以一種逍遙的心態對待萬物,才能更傳神。由于有芳對太行山情有獨鐘,理解了樹石與云水的刻畫要講究不同的筆法。相對于樹石的厚實,云水往往更在意虛實的節奏和筆墨的強弱,畫面的黑白層次直接決定了氣韻生動與否。有芳在處理這些方面時,善于從大局著
手,以大關系為重,畫面大片的云霧在雄偉峻拔的群山縹縹緲緲,層層蒼翠傲然挺立,云深不知處的神奇,十分形象的突出了無限的風光。
有芳的作品有一種大氣魄。這種大氣魄不論作品尺幅的大小,題材的簡繁,多能游刃有余。《絲路心
語》從題目上看,屬于“路漫漫其修遠兮”的遠景山水。遠近對比,濃淡對比,曲直對比……天地之間渾然一體。但有芳所游既廣,自然于各地山水頓悟頗多。絲路之山不僅山高路遠,又崎嶇險峻,還考驗著行者的意志。對于有芳來說,山水需要與人的心靈相通,所望之山,行之于筆,乃畫家的胸中之山,非現實的山川也,其實這是畫家的胸懷學養。
有芳在傳統皴法的基礎上,特別重視構成的明暗關系,以不同長度粗細,從不同角度或疏或密的斜豎線組織山體,并根據具體的山勢走向,來塑造畫面的結構,這種視覺語言會使畫面結實有力,遠看如龍蛇起伏,近看筆墨粲然。《絲路凈土》以西北的山脈特點為主,山谷深邃,一望無際。近景的草木變化多樣,主干挺拔,枝椏虬曲,側枝外伸,由于經年累月風霜雨打,根系發達,多深插于石縫裂
隙,成了絕妙的景觀。對于山上植被的刻畫,有芳追求似與不似的境界。畫家在草木的塑造上存其神,遠近變化,高低搭配,重點表現山川植被的依存關系。許多樹木傲然挺拔,層層疊疊,一望無際,群山隱逸,漸行漸遠,絲路隱沒在云深不知處的霧靄中,更增加了路途的艱險和未知。
有芳有深厚的文藝修養。這體現在他畫中以書法之筆刻畫對象,同時又以書畫合璧的形式裝潢作品。他的作品多有單獨題跋的長篇佛經、書畫論、名言詩詞等。這既是對畫作的深化,也是對作品的文人化處理和傳統的繼承。他的書法多以行書、小草書寫,不茍于形式,自然靈活,章法講究,中間鈐以多枚小印章,顯得古雅蒼茫,韻味無窮。
中國畫藝術創作院導師辛有芳
接下來是橫幅大片,請將您的手機向左旋轉查看瀏覽
中國畫藝術創作院專家、導師在給學員授課指導
中國畫藝術創作院專家、導師張復興在給學員點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