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崇華,男,山東日照人,現年71歲。1939年生于東海之濱,幼年愛好書畫,苦讀四書五經,誦遍百家文選,至青年時深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18歲拜訪朱復戡、求得刻章一枚:東海游士。鼓勵他只有發奮苦讀,游覽祖國名山大川,方得神韻山水于心間。故九上黃山、八上泰山、六上蒙山,刻苦學習黃賓虹的繪畫藝術,得山水精華于筆墨之間、得先人精神于凝視之中?,F年已七十有余,仍辛勤耕耘。2009年日照市委、日照博物館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為其專門辦繪畫50周年個人展覽,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山東書畫院名譽院長
辛崇華,男,山東日照人,現年71歲。1939年生于東海之濱,幼年愛好書畫,苦讀四書五經,誦遍百家文選,至青年時深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18歲拜訪朱復戡、求得刻章一枚:東海游士。鼓勵他只有發奮苦讀,游覽祖國名山大川,方得神韻山水于心間。故九上黃山、八上泰山、六上蒙山,刻苦學習黃賓虹的繪畫藝術,得山水精華于筆墨之間、得先人精神于凝視之中?,F年已七十有余,仍辛勤耕耘。2009年日照市委、日照博物館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為其專門辦繪畫50周年個人展覽,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山東書畫院名譽院長
辛崇華 1941年出生于山東日照,自幼酷愛書畫藝術,六十年代拜著名山水畫大家張仃為師。后受教于黑伯龍 陳維信 朱復戡諸先生,五十多年來,在大師長期教誨和指點下,悉心鉆研中國畫傳統理論,常年深入生活,足跡遍及全國名山大川,領會山川之精神,探悟筆墨之構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大氣雄健、古樸厚重的藝術風格。
他學習傳統又不為傳統所拘,在植根生活的基礎上博采眾家之長,銳意創新,作品渾厚灑脫,生活氣息極濃。其作品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報刊、雜志發表,多次參加展覽,并有多幅作品獲大獎。部分作品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展出。近年來連續在各地舉辦個人畫展,多幅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博物館收藏。作品入編《山東美術家辭典》、《中國美術家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F為中國美協會員、山東美協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東方書畫院名譽院長,東方美術研究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唐風韻書畫院名譽院長。
2010.9.7在中國新聞在線二樓畫室我遇見了辛老,他那和藹可親的笑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談及時下的書畫壇之追逐名利胡吹亂寫亂畫,不真正地潛心研究藝術的怪現象,很是為這些所謂的書畫家感到可恥。他覺得真正地藝術家和商人是不一樣的,不少所謂的藝術家把自己淪為了商人,是很有負擔的。辛先生主張順其自然,他不是沒有錢花,行走在自然界是要多交朋友,多領略自然的風土人情,追求自己的那種精神,不要背著四處搞錢的思想,這樣給自己增加了包袱,反而不好。要有舍得的風格。
心態放寬一點,名利看淡一點,藝術上多追求一點。辛崇華先生在談到自己對藝術追求的感受,總結的很到位。畫家不是理論家,要用作品說話,只有自己多實踐,多到大自然中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和自然接觸,多觀察多畫多思考。這樣才能畫出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有新穎的自己的創新的東西。辛先生就是這樣的畫家,他隨時隨地經常性地寫生,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繪畫上了。他自己笑著說,除了來朋友玩兒,業余時間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畫室里進行創作。
辛老從小就喜歡山水喜歡繪畫,但是那時他在農村,家庭困難,沒有條件去學畫畫。1960年辛先生考上了獸醫中專,畢業后分到獸醫站搞行政工作,這時紙張筆墨都有了,從這時他就一心鉆研繪畫藝術,拜當地的有名畫家黑白龍和陳維信為師,四處求藝寫生。一直到現在已經退休了,70歲的他還仍然努力地在書畫藝術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觀看辛老現場所創作的山水畫,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先生的用水和用墨很獨到,也就是水墨味很好。他的畫不像新安畫派的細膩清爽和明快。辛先生的畫應該和他的山東大漢性格相似。體現了豐富的地域優勢和特點。他的山水重渲染,勾染和皴法運用較多。其筆力甚為堅挺,在用墨上也十分厚重,畫家對畫作處理經過多次染暈,使其畫面的整體效果又與北宋的著名畫家范寬的風格頗為相似。畫作是畫家人生情趣、藝術修養最直接的體現,不管是粗獷豪邁,不管是輕柔細膩,更不管是古道西風,山水畫作或小橋流水,或題材多變,或風格多樣,但必須是忠于現實而又超越現實去實現美感。辛先生的畫作既不囿于客觀形象的束縛,又能讓筆墨隨意揮灑,直抒胸臆,在畫面傳統留白中的人生感悟,雖用書法說話,但熱情之飽滿仍凸顯既空靈又灑脫,其畫中有書,書中有理,也是刻意用詩性流淌的美學觀念。讓你在閱讀國畫藝術的熏染之中,零距離感觸畫家對大千世界的真摯情感與博大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