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釧整理
初診:2013年7月23日。朱某,女,33歲。現病史:臍下疼痛1周。平素月經尚規則,周期30-37天,經期8天,末次月經6月25日,量中等,色暗紅,無血塊,有痛經史,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腰酸腹痛及乏力,惡心欲吐,白帶量少呈乳白色,無異味。平時易疲勞,納一般,寐淺,二便調。雙肩部發麻3天余,平素膽小,如背后有人呼她,一受驚則出現腹痛,持續3-4小時方緩解。2-0-0-2,均為剖宮產,先工具避孕。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婦檢:外陰(-),陰道暢,陰道分泌物量中,呈白色,豆渣樣,宮頸輕糜,宮體前位,質中,飽滿,活動好,無壓痛,雙側附件無殊。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中醫診斷:腹痛(腎氣虛)
方藥:五腎湯(野蕎麥根、仙鶴草、絡石藤、荔枝腎、對葉腎)+烏藥6g、沉香3g、黑豆30g,7貼。
二診:2013年7月31日。口苦3天,大便干,1天1次。腹痛已除。經未轉。在診病過程中,趁其不備,擊掌使驚,未見腹痛。
方藥:中藥守上方+杞子20、首烏20g,7貼。
三診:2013年8月14日。末次月經8月2日-8月11日,伴腰痛,無腹痛,就診時再次趁她不備,猛然擊掌,使她受驚,亦未發生腹痛。夜寐差,夜尿頻。
方藥:十味溫膽湯+益智仁10g、桑螵蛸12g,6貼。
按語:馬老認為該患者因腹痛就診,婦科檢查排除盆腔炎可能引起的腹痛,結合癥狀,考慮患者乃因腎氣虛引起腹痛,患者經期腰酸腹痛及乏力均符合腎氣虛之癥,而經前乳房脹痛及雙肩部發麻屬于氣滯,氣滯為患見脹或痛,氣不通則麻木,故治療以補腎行氣止痛為主。祖國醫學講:驚則恐,恐則氣下,五志中的恐在五臟中對應的是腎。患者受驚后腹痛持續3-4小時方緩解,更符合腎氣虛腹痛。馬老用以溫州民間驗方七腎湯(紅對葉腎、白對葉腎、龍芽腎、菜頭腎、荔枝腎、棉花腎、花麥腎)加減,采用五腎湯以補腎健脾,通絡止痛。加烏藥溫腎,行氣止痛。烏藥具有行氣中和血,氣行則血和,是其特點。《藥品化義》稱沉香“氣雄橫行,故有通天徹地之功……疏通經絡,血隨氣行,痰隨氣轉,凡屬痛癢,無不悉愈”。沉香行氣止痛,又可溫中降逆,恰好治療患者的惡心欲嘔。黑大豆“調中下氣,通經脈”。婦科理論是“若預通之,必先充之”。黑豆的通經脈作用就是在其補腎的前提下實現的。二診腹痛除,加杞子、首烏在滋補肝腎的同時,又有潤腸的作用。三診馬老故意在安靜狀態下突然拍手以驚嚇患者,患者在未意識的狀態受驚后未出現腹痛,悉聽馬老細解我國古代就有驚嚇免疫療法,以不時的刺激患者受驚達到患者對于驚嚇的免疫。該患者也可運用此法。因患者三診特意刺激受驚,腹痛未發,乃愈。再進十味溫膽湯以益氣養血寧心治療,益智仁、桑螵蛸這兩味藥既補腎又縮尿,無不體現馬老在遣方選藥方面考慮的細心周密,值得吾輩深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