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這篇文章寫的實在太長了,因此我把它分為兩部分:
1·手機各個配置名詞解釋
2·高性價比手機推薦
如果你對手機的各個配置都比較了解,那你可以直接跳過第一部分進入第二部分。
以下內容更新時間為2019年9月11日:
首先先來科普一些關于購買智能手機之前,你必須了解的知識點:
1·SOC
手機SOC,指的是System on Chip,為系統(tǒng)級芯片。指的是將CPU、GPU、RAM、通信基帶、GPS模塊等等整合在一起的系統(tǒng)化解決方案。
現在高通,MTK等都是交鑰匙方案,一般手機廠商買一款CPU,其他的基帶啊GPU啊啥的解決方案都附帶上了。
2·CPU和GPU
一般我們談論手機性能的時候,主要談論的就是CPU。CPU一定程度決定了手機的運行速度和軟件啟動的快慢。
GPU決定你玩大型手機游戲時候特效能開多高。
為啥我要把這倆合在一起說?和臺式機以及筆記本不同,手機上CPU和GPU都是捆綁銷售and集成在一起的,一般強力CPU的GPU都不會弱雞,比如當前安卓陣營最強的CPU之一,驍龍845配備的Adreno 630同樣是最強力的GPU。
目前主流SOC方案的廠商有高通,MTK,三星,華為海思。其中三星和MTK的存在感在2019年的今天幾乎不存在了。MTK的話,諾基亞,小米的部分低端機再用,拼多多上的山寨機也多采用MTK的方案,三星基本除了魅族無人光顧。而華為海思麒麟系列只供給華為和榮耀的手機。
先說說使用最廣泛的高通系列:
驍龍450:實際就是驍龍625降頻版,省電小能手,但是打游戲不太夠看,配備的Adreno 506也就玩?zhèn)€王者榮耀,吃雞就比較吃力了 。多裝備在千元以下手機上。個人認為,如果要買老年機,這個U很不錯,畢竟非常省電,性能也說得過去。年輕人就算了吧,誰買個智能機只拿來聊微信和玩小游戲呢?
驍龍625:古董U,然而在2018年依然在發(fā)光發(fā)熱,希望不要在2019年再看到它了。雖然性能已經不夠看了,但是的確是一代經典。和450一樣,對年輕人而言性能不足,不建議選購。
驍龍630:625升級版,2018年高通推出用于替換老舊的驍龍625。相較于625,630GPU(Adreno 508)方面提升了大約20%的性能,CPU雖然換了架構但是性能還有一點輕微的退步·····依然不建議選購。
驍龍636:驍龍660縮水版,砍了GPU(Adreno 512砍到Adreno 509)但是其他和660基本相同規(guī)格。普遍配備在千元出頭的智能手機上。這個U我還是比較推薦的,GPU比較弱但是CPU的性能還是很強的,未來三年都不至于性能太落伍,推薦給手機僅僅是聊個微信刷個微博上個網站的同學,但是不適合愛玩手游的同學。
驍龍660:高通曾經的中高端U,14納米的一代經典,雖然同樣有點老但是性能可觀,即便已經推出兩年了,GPU和CPU依然不落下風,目前常見1000-1500價位智能手機上。這個U拿來吃雞已經沒太大壓力了。但是考慮到推出的時間,這個GPU(Adreno 512)不一定能稱的住未來一兩年的大型游戲。
驍龍670:從670開始已經邁入10nm的時代了。10納米和14納米不可同日而語,10nm級別的CPU功耗比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用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來說,耗電更低,性能更強。馬爾跑的又快,吃的又少。我強烈建議預算在1500以上2000以下的同學選購10nm級別CPU,保證在未來幾年手機性能不落伍。
接著說670,這個U是倆大核+6小核的配置,架構與驍龍710一致,性能比660的性能提高了約20%左右,但是和710的性能差不大,基本可以看作是710降頻砍GPU版。
由于目前配備670的U和710的U差價不大,(國產品牌670的手機1500左右,710手機1700左右)我倒更推薦選購710,因為670砍掉了對2K屏幕的支持,基帶從X15砍到了X12,這兩點對日常體驗影響略大。
驍龍675:高通刀法精湛,把16nm的U拿出來改改成了11納米的675。Cortex A76,和855同樣規(guī)格的兩個大核心,小核心和710同款。單看大核心跑分都可以吊打835了.但是GPU是612,性能捉雞。換句話說,在應用or網站打開速度這顆U表現會很棒,但是打游戲開不了很高的特效。
驍龍710:本人認為是一代神U,10nm中值得關注。710功耗低,性能不弱,在性能和功耗中的平衡做的相當不錯。且對比同期旗艦驍龍845,僅僅是CPU和GPU性能不足,基帶落后了一點,其他諸如藍牙5.0,qc4.0快充等都是支持的(當然廠商愿不愿意上這些功能是另外的話題了)。換句話說,如果你的預算是2000元,那么我強烈推薦你選購710。
驍龍712:710高頻版,沒啥好說的,2019年高通拿出這么一玩意來純粹是擠牙膏。
驍龍730:分為驍龍730和驍龍730G兩款。730G相較于730更換GPU為Adreno 618 GPU,圖形能力更強。二者同為兩大核六小核設計。相較于710,性能提升蠻大的。2019年中千元機神U之一
驍龍835:同樣是10nm的U,不過因為2017年發(fā)布的,用的是第2代Kryo架構(710,845等是第三代)四大核(A73,2.4G)+四小核(A53,1.9G)設計,相較于2018年高通頂級旗艦845而言,功耗和性能都要低一些,但是,相較于710,多核和GPU性能能夠構成優(yōu)勢,但是在單核跑分下710更強。835也是值得選購的對象,但是由于這款上代旗艦多用于2017年的旗艦手機,18年基本沒看到這款U。如果你囊腫羞澀想選購上一代旗艦的話,這款U可以考慮,畢竟如果是游戲黨,835配備的Adreno 540依然可以算頂級GPU,至少吊打710的Adreno 616。
驍龍845:2018年頂級CPU芯片,4個A75(2.8GHz)+4個A55(1.8GHz),Adreno 630頂級GPU芯片,目前安卓陣營性能王者之一。但是注意,由于主頻拉的太高,這款U的能耗也有些高,論續(xù)航能力還不如835。除了耗電量和發(fā)熱量大以外,845基本沒有什么缺陷。
驍龍855:nm工藝制程;采用1×Kryo485 Gold (2.84GHz) + 3×Kryo485 Gold (2.41GHz) + 4×Kryo485 Silver (1.78GHz)八核心架構。GPU采用旗艦Adreno640,擁有2×256算術邏輯單元,每秒超過7萬億次運算。19年旗艦U,單論性能超越了麒麟980。但是根據貼吧吧友的測試,能耗比翻車,功耗有點大,續(xù)航受到影響比較嚴重。
說完高通家再說一下華為家的海思麒麟系列,由于我對海思麒麟的中低端系列實在不了解,所以只能談一下他家的兩代高端產品:
麒麟980:海思在2018年拿出來的旗艦,同時也是全球第一款arm商用7nm,單論GPU性能(Mali-G76)要比驍龍845弱百分之十左右,但是CPU遠強于845,僅僅弱于尚未鋪貨的855(2019年高通旗艦)。放一個麒麟980對比驍龍845的跑分對比圖:
前者980,后者845
單從處理器和GPU性能來看,麒麟980的確是非常值得考慮的旗艦SOC,華為,yes!
麒麟810:華為2019年7月推出的7納米soc,是世界上第四款7納米級別。2+6核心的設計,達芬奇架構NPU,AI評分23944分,領先驍龍855 17%。定制的G52MP6性能不錯,全面壓制競品芯片驍龍730。雖然定位雖然是次旗艦,但是足夠秒了驍龍835了。
麒麟970:中國第一款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達到頂級性能的商用arm芯片,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不論CPU還是GPU都擊敗了當年的高通旗艦835,然而存在發(fā)熱量大的缺陷,日常使用會降頻,算是一個比較大的遺憾。華為就是靠這款U洗刷了當初萬年K3V2的屈辱,17年推出這款SOC的時候也是很漲國人面子的,一顆意義重大的處理器。
安卓陣營說完了,來說說蘋果吧······
其實蘋果家很好說,一張圖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