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自然界中危機四伏,因此動物們幼年時期的死亡率要比其在一生中的其他任何時間都要高,為了保證香火不斷,就得確保后代們的數量或者質量。
畢竟幼崽還未發育成熟,各項身體機能都比較脆弱,眾多天敵又在一旁虎視眈眈,想要延續自家的香火著實困難。
為了應對這個危機,動物們普遍會作出兩種策略:
對于哺乳動物這種壽命相對長的動物,會選擇少生優育,盡量繁殖出身體素質強的幼體;
而大多數壽命較短的生物,就會選擇一次性繁育數目龐大的后代,盡管死亡率高,但總會有部分可以撐到下一個生命階段。
而在這之中,不少動物還發明了'神奇'的生存技能,比如能化繭成蝶的毛毛蟲。
眾所周知,毛毛蟲是蝴蝶或飛蛾的幼年形態, 雖然它們沒有進化出復雜高級的身體構造,但是它們很能吃,通過進食能夠讓它們輕易地將許多能量轉化為自己的個頭,然后在蟲蛹時期進行重組,進化為成蟲。
但大部分毛蟲長出來的身體并不調,行動緩慢,還富含大量的蛋白質,這點可真是深受其天敵們的喜愛。
因此為了活下去,它決定采取狐假虎威的方式威懾掠食者保護自己,或者通常攝取植物毒素保存在體內企圖毒死對方,
還有部分的毛蟲會利用色素在身體上形成嚇人的圖案用來嚇跑天敵。
吐信子來保護自己的銀月豹鳳蝶幼蟲
生活在長江流域的銀月豹鳳蝶幼蟲,它可以模仿蛇類,不僅如此,當它受到掠食者的攻擊時,它還能夠吐出分叉的假舌頭模仿蛇吐信子。
仿蛇天蛾幼蟲鼓起尾巴以此模仿蛇的頭部
再例如仿蛇天蛾幼蟲,也叫赫摩里奧普雷斯毛毛蟲,它們生活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大地上,在夾竹桃科藤蔓的葉子上,可以看見它們鼓起自己的尾部擺動的樣子,或是模仿一條毒蛇的頭來嚇唬想要捕食它們的天敵。
除此之外,還有昆蟲幼蟲時期會將自己與所居住的環境植物融合在一起,比如尺蛾的幼蟲,它大多生活在花卉或者花瓣上,它可以將自己改頭換面地裝飾成花瓣的模樣,偽裝成花朵。
除了通過偽裝保命,還有選擇強化自身的選手,比如螞蚱和蟑螂,直接在蟲卵中完成了自身的鍛造,雖然沒能達到成蟲那樣成熟的身體器官,但身體結構是完整的,能夠獨立完成捕食或者其它一些運動。
在水下捕食的蜻蜓若蟲
甚至是蜻蜓的若蟲,就算若蟲時期它們依然生活在水中,但是也會和成蟲一樣有著類似的外形與捕食能力。
將自己幼蟲時期的發育階段鎖定在若蟲時期,還擁有不一般的進化蛻變能力,能夠多次脫殼蛻皮來完善自己的外形,使自己的外殼更加堅硬,同時長出生殖器官或者翅膀.
在這類動物中尤其強悍的當屬螳螂了。
螳螂作為昆蟲界十分具有捕食能力的掠食者,它們的若蟲就與成蟲一樣具有強悍的捕食能力。
當幼蟲從保護著上百個蟲卵的卵鞘中爬出,它們就可以對小體型的獵物進行捕食。如果一些若蟲沒有發育的特別快,無法長到成蟲的一部分大小,那么它們還會進行五六次的蛻皮。
這一進化之路顯得有些漫長并且艱難,因此兇悍的螳螂若蟲會用它們強而有力的鉤爪吞噬一切它們能夠吃到的東西。為了提高自己捕食的效率與精準度,螳螂若蟲會花心思了解自己的體型能夠打敗的對手。
剛剛孵化出來的螳螂若蟲,拉著絲線,等著外骨骼變得更加堅硬
當螳螂受驚嚇時,它們便會主動發起攻擊,用它們鋒利的爪子橫掃面前的一切,雖然看起來有些慌亂,但是極具殺傷力,不小心就會被造成致命一擊。
除此之外,為了威脅到敵人,螳螂若蟲還會努力伸大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看起來氣勢十足,但是這種虛張聲勢的防御策略在螳螂種族內部就顯得沒那么有效了。因此,很多未成年的年輕螳螂會盡可能的在發育初期就四處分開,自己尋找合適的庇護所,以免碰到同類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加速自己的成長進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戰斗時成為'捕食者'而不是'獵物'。
大部分的昆蟲幼蟲都會努力撐過自己較為弱小的發育初期,一旦它們堅持下來,那么就會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堅固棲息處,進行下一次蛻皮或者進化到下一個更有利的蟲齡階段。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幼蟲沒來得及走到這一步,就夭折了。
事實就是如此,對于剛出生'手無縛雞之力'的昆蟲幼蟲而言,除了祖傳本領外還要具備足夠的運氣,才能讓自己僥幸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