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證入水動作不要變形
當游泳進入疲勞狀態,凡是需要力量的動作部分可能已經無法做得像一開始那么好,那么標準到位。此時,應將關注點轉移到那些幾乎不需要力量,和可能浪費力量的動作細節上。以入水為例,應繼續保證肘高于腕,腕高于掌,而不能聽任胳膊隨意入水,越是沒有力氣的情況下,對身體重力的運用技巧就越發顯得重要,失重的手臂入水前伸可以變成用意不用力的“拉”,帶動肩膀轉動,與此同時,打腿加速髖部轉動,肩與髖的轉動配合得越好,則產生的前進的合力就越大。
2、劃水隨意,徹底放棄用力
當游泳持續游進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時,身體的疲勞有時倒是小事,心理感到無聊,無法集中精神到游泳上才是真正的挑戰,這和我跑第一個半馬時的感覺很相似,跑到19公里時覺得腳似乎不是自己的腳了,只是機械性的往前,身體本身的重力成為推動運動繼續的關鍵。游泳也是也是如此,到一定距離時,想要保持強勁有力的高肘劃水已經變得困難,此時,應徹底放棄發力,將有限的力量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身體重力上來。
3、出水動作要一如既往的干凈迅速
對于短距離的沖刺游泳來說,出水動作的好壞影響可能沒有那么大,但對于長距離的游泳來說,出水動作的好壞決定了力量浪費的程度,間接地決定著游泳的距離。有的泳者出水時,手掌會不由自主的勾手,帶起很多水;有的泳者出水前推水方向錯誤,將原本應向正后方的推水變成了向上推水,導致在出水前身體總會下沉一部分;有的泳者出水時手臂不泄力,似乎劃水時的余力尚未耗盡,造成額外的力量浪費。
其實對于能夠長距離游泳的人來說,呼吸已經不是問題,分享一個不在水中也可以練習呼吸能力的方法,在陸地上嘴巴正常自然張開,以肺部舒適為前提,通過鼻子盡量延長長呼氣時間,想象劃水和打腿的時長,在保證肺部舒服的前提下,提高呼與吸之間的時長,這個練習對于提升在水中的呼吸能力,建立自己的換氣節奏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