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大遷徙位列新七大奇跡之一,是地球上僅存的少數(shù)幾個動物奇觀之一,人生必須見證的50個奇觀之一。但也存在很多誤區(qū),這里一一幫你列明
為了尋找水源和食物。旱季和雨季的交替,推動了動物們在塞倫蓋蒂(坦桑尼亞)和馬塞馬拉(肯尼亞)上來回奔波。說白了如果動物有國籍的話就是坦桑尼亞動物難民到肯尼亞來討飯,哈!
在這一支遷徙大軍中,170多萬頭角馬是主角,約40萬只湯姆森瞪羚,30萬頭斑馬,1萬2千只大羚羊。其中,只有角馬和斑馬會拼盡全力在馬拉河渡河。每年大遷徙中,會有1萬多頭角馬傷亡,雖然數(shù)量巨大,但這對于百萬級別的動物群體來說,還算合理。當(dāng)然還有追隨而來的獅子、土狼、豹、獵豹等食肉動物。
塞倫蓋蒂大草原和馬塞馬拉國家公園之間。其中,馬塞馬拉的馬拉河是遷徙路線中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遷徙途中最驚險的一段。馬拉河危機四伏,河里是潛伏的鱷魚群;陸地上各種肉食掠食者都在等待這一批龐大的年度遷徙大軍,伺機而動。河堤高、河水急,讓這一場橫渡變得更加兇險。有意思的是,每年角馬渡河的下水地點雖然略有不同,但大多都會參照他們祖先走過的路線,這是強大基因的力量。
誤區(qū)一:大遷徙在固定時間開始
正如東非作家和攝影家Jonathan Scott所說,每一只角馬出生的瞬間,就是遷徙開始的那一刻。同樣的,死亡即是遷徙落幕之時。為了水源和食物的遷徙,它們每天都在進行。而且每年的遷徙時間也是不固定的,是根據(jù)當(dāng)年氣候情況而定。2018年7月中旬動物大軍才抵達肯尼亞,8月下旬離開。而在2019年因為干旱5月底動物大軍就提前抵達了。直到9月底才慢慢離開。
誤區(qū)二:所有景區(qū)都有遷徙
大遷徙只發(fā)生在塞倫蓋蒂和馬賽馬拉兩個景區(qū)之間,而肯尼亞其他景區(qū)是沒有動物遷徙現(xiàn)象的。
誤區(qū)三:只有大遷徙期間才能看到動物
從數(shù)量上來說,肯尼亞的草原上生活著數(shù)不清的動物,參與大遷徙軍團的動物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從種群上來講,除了有份參與大遷徙的角馬、斑馬,還有更多其他種類的動物生活在馬塞馬拉,那里是他們一生守護的家園。因此,在肯尼亞全年都能見到數(shù)量可觀的野生動物。拿人流簡單舉例就是平時火車站和春運時期的火車站。
誤區(qū)四:沒看到動物過河就等于沒看到遷徙
遷徙是一個動物流動的整體過程,在遷徙期間去馬賽馬拉絕對不錯失這一壯觀景象。但看動物過馬拉河需要一定的運氣。有時候同一天去看過河(在不同渡口),有的游客可以看到多批次過河景象,有的游客一次也沒看到。雖然天河之渡是整個遷徙過程最精彩的部分,但不能代表遷徙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