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與形形色色的建筑相伴,而建筑拍攝作為攝影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自然也是大多數影友都會選擇去嘗試拍攝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建筑攝影的幾種主要構圖方法。
增加前景
前景在攝影構圖中能起到突出主體、增加照片空間感和深度的作用。因此,正確地利用前景與背景的配合,可以使照片中的景物更加和諧統一,從而更富感染力。
下圖照片拍攝了意大利威尼斯島上的教堂和鐘樓, 攝影師使用了廣角鏡頭,蹲下身子選擇較低的機位從下向上仰拍。由于照 片中天空部分較為單調,于是攝影師退后幾步,以古典的路燈作為前景來拍攝。
形狀對比
在單調的中性背景的映襯下,具有多種圖案或豐富細節的被攝體的形狀會非常搶眼,這種背景可以起到極好的襯托作用,例如下圖這張照片中的藍天。
另一種構圖表現方法是利用反差所構成的形狀,例如這張照片中頂棚形成的弧形剪影,通過黑色剪影隱藏所有的細節,使被攝體變成具有相同密度色調的、生動的圖像輪廓。要善于觀察和發現景物之間的規律和聯系,通過簡化進行畫面表現。
三角形構圖
攝影師在拍攝鳥巢體育場夜景時,利用了附近的河流作為襯托,在水面中形成了亮麗的倒影,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形態。三角形中的三個視覺中心為建筑的主要位置,可以讓照片看上去更富有變化。
三角形構圖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靈活的特點,尤其適于風景攝影和建筑攝影。常在使鏡頭從建筑底端向上仰拍時,都會獲得種線條向上匯聚的效果,這種效果讓建筑看上去頂端窄窄小底部寬大,像一個穩定聳立的三角形一般。
古典式畫框
在拍攝藍天下的建筑時,攝影師通常會尋找一個適合襯托拍攝主體的框架。
上圖,在拍攝比薩圓頂大教堂和斜塔時,攝影師沒有立即接近建筑物,而是選擇了一扇拱門作為前景。選擇框架式前景可以把照片觀賞者的目光引向框架內的景物,從而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這里使用框式構圖的另一個原因是,將鏡頭向上傾斜,可以避開地面上雜亂的游客。
框式構圖與鏡像
城市中的玻璃外立面建筑是攝影師經常拍攝的題材,通過不同造型的玻璃組合,可以將真實的世界扭曲變形,形成各種奇幻的效果。
上圖,攝影師使用長焦變焦鏡頭,著重表現了建筑上的一組玻璃中的畫面,并且利用建筑的暗調外墻作為照片的邊緣,讓照片在視覺上形成一種明暗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明亮的畫面內容。
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通常指畫面中的主體呈圓形。圓形構圖在視覺上給人以旋轉、運動和收縮的審美感受。在圓形構圖中,如果出現一個集中視線的趣味,那么整個畫面將以這個點為軸線,產生一種強烈的向心力,例如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旋轉的樓梯時就可以產生這種效果。
上圖,攝影師在街頭的鳥籠雕塑中向上仰拍,獲得特殊的匯聚形態。
圓形構圖也被成為O形構圖,在拍攝時通常會把主體安排在圓心,使其形成視覺中心。下圖,攝影師在拍攝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建筑物時,使用圍墻上的圓形空洞作為前景,將建筑安排在中心的位置,并且根據自動測光的數據降低曝光補償,讓其中的建筑曝光正確,而前景自然因曝光不足形成剪影形態,成為襯托主體的陪體。
大小對比和明暗對比結合對稱構圖
在拍攝建筑時,為了表現其形態的高大,通常要安排個體較為渺小的常見靜物或人物,形成視覺個體上的對比。
上圖,攝影師在拍攝國家大劇院內部時,采用了多種構圖手段相結合的表現方法。首先,在取景時利用室內的暗部與窗戶附近的高光形成明暗對比,這一點在測光后降低曝光補償,保證亮部的畫面細節即可實現。其次,在規劃畫面時,利用地面形成的鏡面效果,將建筑的倒影一同納入到取景范圍當中。再次,等待清潔工經過倒影的亮部時,及時按下快門,通過清潔工個體與整個環境空間形成的視覺上的大小對比效果,讓畫面產生強烈的沖擊力。
夸張的透視效果
利用兩臺相機分別使用長焦鏡頭和廣角鏡頭拍攝同一個物體,使用廣角鏡頭,想讓該物體與使用長焦鏡頭所得的個體等大,就必須在拍攝的時候選擇離被攝物體近一點的位置。
拍攝距離不同,拍攝的畫面效果也有所差別,長焦鏡頭具有拉伸效果,畫面沖擊力強,成像顯得松散,適合在小空間和近距離內表現有張力的建筑。長焦鏡頭拍攝的畫面成像緊湊,猶如所有元素擠在了一起,適合表現擁擠的建筑、車流和人群。
以上部分圖文摘自
人民郵電出版社——《畫面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