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矮袋鼠 是袋鼠科的一員,是一種小型袋鼠,同家貓一般大小,只生活在澳大利亞。因其圓胖呆萌的外表,常常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動物”。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有袋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鼠科 Macropodidae
屬: 矮袋鼠屬 Setonix
種: 短尾矮袋鼠 S. brachyurus
短尾矮袋鼠體長40-54厘米,尾長25-30厘米,重量2.5-5公斤。
短尾矮袋鼠與人的比例
短尾矮袋鼠身體矮小而粗壯,它粗糙的皮毛呈現棕灰色,下部顏色漸淺,呈淡黃色。作為袋鼠科一員其尾長卻相當短。
短尾矮袋鼠的尾巴
短尾矮袋鼠耳朵圓潤、頭部短而寬,鼻子裸露。
短尾矮袋鼠與袋鼠科的其他成員不同的是,后腿短而發達,這使得它可以攀爬小樹和灌木。
短尾矮袋鼠的前爪與后爪
跳躍的短尾矮袋鼠
短尾矮袋鼠常見于開闊的林地,并且以小型家庭為活動單位。以植物為食,研究表明當地的一種開花植物是短尾矮袋鼠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它們可以很長時間不飲水,而是從植物中吸取維持生存所需要的水分。但是當有水源時,它們也會直接飲用。
雌性短尾矮袋鼠每年可以繁殖2次,孕期大約30天,每胎產下1只幼崽。
幼崽會在育兒袋中生活6個月,大約在第8個月斷奶。短尾矮袋鼠的壽命在10歲左右。
短尾矮袋鼠在澳大利亞西南部的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有一些分散的小種群。在阿伯尼附近的禿頭島生活著一個小群體。較大的種群分布在洛特尼斯島。
短尾矮袋鼠是歐洲人最早發現的澳洲哺乳動物之一。
荷蘭水手Samuel Volckertzoon寫到,1658年在洛特尼斯島上看到“野貓”。
1969年,Willem de Vlamingh把它們錯認成巨型老鼠,并把該島命名為“洛忒尼斯”( Rotte nest),這個名字來源于荷蘭語,意思是“老鼠巢穴”。
短尾矮袋鼠英文 quokka這個單詞可能源于努加族語gwaga一詞。
世界上最快樂的動物
前景卻不樂觀
短尾矮袋鼠并不害怕人類,人類與之靠近也很平常,尤其是在洛特尼斯島上。
洛特尼斯島被開發出來用于旅游休閑,減少了短尾矮袋鼠的棲息地,也增加了疾病傳播。
每年吸引的大量游客給它們喂食,改變了它們的攝食習慣以及晝夜習慣,這往往不利于它們的健康。
目前,公眾在該島上以任何方式觸摸動物都是違法行為,對于此類行為,島上相關權力機構會進行起訴,實施相應的處罰。
盡管短尾矮袋鼠在島嶼的數量不少,但是其分布十分有限,被列入易危物種。在澳大利亞大陸,它們受到如狐貍等捕獵者的威脅,因此需要稠密的地表植被作庇護之用。
大面積砍伐樹木和農業發展導致其棲息地減少,因此造成這個物種數量的下降。因清理燒毀沼澤地,以及貓、狗和澳洲野狗的引入,使得問題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