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發現的婦好墓是一座墓主人身份清楚、沒有失盜的王室墓葬。
該墓共出土隨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銅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還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貝殼。婦好墓出土的器物異常精美,如工藝精湛的小玉人、鑲嵌綠松石的象牙杯等。
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中,有多件上面鑄有“婦好”的銘文。特別是一件帶有“婦好”銘文的武器“鉞”,學界普遍認為是婦好可以領兵打仗的權力標志。安陽殷墟博物苑建有復原的婦好墓,供游人參觀。
考古發現,甲骨文記載婦好死后,國王武丁為祭祀婦好,在其墓壙上所修建的宗廟建筑。婦好──廟號“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辭稱“母辛宗”。這座建筑就是對母辛宗遺跡的科學復原。
尊立于婦好享堂前的漢白玉婦好雕像,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堅執銳,威風凜凜,顯示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女將的英姿和風采。她手持的這件龍紋大銅鉞,是其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紋銅鉞重9公斤。婦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武藝超群,力大過人。古代的斧鉞主要用于治軍,鉞曾是軍事統率權即王權的象征。
婦好的老公,也就是公元前1250-1192年在位的武丁,也就是武丁中興的主角,尚書和史記都有記載。其中重點突出了武丁重用賢能,比如傅說,甘盤,和周邊和親維持統治。也寫了武丁征鬼方,平定羌方,也就是文治武功全齊了。
這樣一個在商王朝赫赫有名的女將軍,令人詫異的是,史書上卻對她毫無記載,如果不是殷墟甲骨文的發現,世人永遠不會知道她的存在。
根據出土的甲骨文看,一般均為武丁對婦好出征前的一些獻祭和卜辭。
周伐殷商,避而不提婦好這名猛將,自然是又可能的。
再者,此時已經由男性主導政治,母系社會早已土崩瓦解。
甚至連考證嚴密的《史記》作者司馬遷,也未有記載這位奇女子,也就不足為怪了,畢竟西漢距商朝已經1千多年了。
甲骨文于20世紀初發現,婦好墓于1976年發掘;最古老最權威的史料《史記》和《尚書》分別成書于西漢、春秋,著錄時距婦好時代近千年,以那時的情況看,婦好恐怕早就湮沒無聞久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