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位于西亞地區,是西亞主要大國之一,總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17位。伊朗領土遼闊,東南部與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接壤,西部和土耳其、伊拉克等國為鄰。
伊朗能夠擁有如此遼闊的版圖與輝煌的歷史密不可分。伊朗古稱波斯,波斯帝國極盛時期,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在亞洲擁有現在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等地,在非洲控制現在的埃及地區,在歐洲控制巴爾干半島東部地區。
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后來隨著波斯帝國的滅亡,以及其他大帝國的崛起,波斯人的控制范圍逐漸變小,最終固定在了伊朗高原以及附近的地區。相比鼎盛時期,雖然伊朗的范圍大大縮小,但畢竟擁有雄厚的基礎,奧斯曼帝國崛起之后,控制了西亞大部分地區,也沒能奈何伊朗。
1828年,奧斯曼帝國與伊朗愷加王朝簽訂協議,確定了兩國邊界,奧斯曼帝國滅亡后,這條邊界又成為了伊朗與伊拉克,土耳其等國的邊界。不過到了1932年,伊朗和土耳其的邊界又發生了微小的變動,這是因為當時伊朗和土耳其達成了一筆領土交易,伊朗付出大約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得到了大約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土耳其和伊朗類似,也曾創造輝煌的歷史,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同樣地跨亞歐非三大洲。一戰結束后,奧斯曼帝國逐漸瓦解,1923年,現代土耳其宣告成立。土耳其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雖然無法和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相比,但也是西亞的主要國家之一。那么伊朗為何可以占到土耳其的便宜,以面積小的土地換得了面積較大的一塊土地呢?
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土耳其有求于伊朗。1923年,現代土耳其成立后,與伊朗延續了1828年的歷史邊界,兩國邊界北起阿勒山,南到靠近伊拉克的奧什諾維耶一帶。阿勒山靠近伊朗和亞美尼亞的邊界,現在完全位于土耳其境內,不過根據1828年土耳其和伊朗的邊境條約,兩國以阿勒山的山頂為界,各自占有一半阿勒山。
阿勒山相傳是大洪水之后諾亞方舟停泊的地方,被亞美尼亞視為圣山,但在歷史上,阿勒山地區不斷被割讓、占領,隸屬過亞美尼亞、伊朗等多個國家。后來奧斯曼帝國控制了阿勒山地區,與伊朗簽訂了邊界協議,各自控制了一半阿勒山。到了1923年,伊朗和土耳其仍然以阿勒山為界,當時的伊朗已經衰落,根本無力開疆拓土,但到了1932年,突然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土耳其希望得到伊朗控制的一半阿勒山,并愿意付出面積相等的一塊土地。這是因為,現代土耳其成立后,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發動了大起義。庫爾德人生活在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的邊境地區,一直試圖獨立建國,奧斯曼帝國滅亡后,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便發動了起義,試圖脫離土耳其。
為了平定起義,土耳其多次出兵,但由于庫爾德人生活在邊境地區,每當土耳其發動進攻,這些庫爾德人都可以通過阿勒山逃到伊朗,讓土耳其大軍無功而返。于是土耳其便希望得到伊朗控制的阿勒山,試圖在山脈的另一側設置防線,防止這些庫爾德人進入伊朗。
為了得到伊朗控制的阿勒山,土耳其表示愿意付出面積相等的土地,這樣兩國都不吃虧,但伊朗并沒有同意。伊朗認為,是土耳其有求于自己,怎么能以一比一交換呢?于是伊朗拒絕了土耳其,最后土耳其無奈,只好提高了土地面積,表示愿意付出阿勒山南部大約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伊朗控制的一半阿勒山地區,面積大約為100平方公里,土耳其愿意付出雙倍的土地,最終伊朗表示了同意。1932年,伊朗和土耳其在德黑蘭簽訂了領土交換協議,此后土耳其構筑防線,最終平定了庫爾德人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