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持續分化的股份制銀行 ——上市股份制銀行中報全解讀

8月末,A股上市的8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報全部出爐。本報告從資產、收入、存款、凈息差、資產質量、撥備、發展潛力六大方面,全方位解構、對比各家銀行真實經營業績,力求探尋業績分化背后的原因,深入尋找投資價值。

一、六大方面剖析

1、資產

在傳統業務模式下,資產規模是銀行獲利的最根本要素。長期來看,銀行業整體資產規模增速和名義GDP增速是正相關的,貸款規模長期會保持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步增長,多年來二者維持在10-20%之間的增長。在2017年以來猛烈去杠桿的大背景下,銀行資產規模增長出現明顯降速。2018年上半年資產增速最快的光大銀行僅實現4.77%增長,浦發銀行甚至出現罕見負增長。貸款規模增長相對穩定,股份制銀行平均實現8%左右增長,興業、華夏、光大等銀行增長較快,浦發、中信增速最慢。

2、收入&利潤

銀行業的收入和利潤在2018年上半年,均取得了令人驚喜的回升,至少從結果上看為“拐點說”提供了直接支持。2018上半年營收的同比平均增速為6.04%,而上年同期平均增速為-2.74%;利潤的同比平均增速為6.22%,而上年同期平均增速為4.27%。非息凈收入的增長(2.77%)快于利息凈收入(-2%),利息凈收入只有招行實現5%以上增長,民生、光大降幅達10%以上。

3、存款

存款是銀行主要的負債手段,也是銀行資產擴張的基礎和保障。在去杠桿、去通道、去同業的監管背景下,銀行業務回歸本源,銀行吸存能力重新被提升到了戰略地位。從一定意義上說,銀行大力發展零售、財富管理業務,最終目的是在獲取客戶的同時拓展穩定、低成本的存款。

從存款總量看,股份制銀行存款整體增長依舊乏力,6月末較年初平均增長4.47%,較2017年6月末平均增長4.7%。存款增長相對較快的銀行有光大、平安、民生、中信。

從存款結構看,招行個人活期存款占比遙遙領先,達到24.08%,其它銀行占比均不超過10%,這是招行付息負債成本低、凈息差高的主要原因。公司活期存款占比高的銀行主要有中信、華夏、浦發、招行。從活期存款增量來看,個人活期較年初增長較多的有浦發、民生,公司活期較年初增長較多的有光大、招行,而中信、興業、平安等多家銀行公司活期存款出現大幅下滑。

4、凈息差

凈息差=(銀行全部利息收入-銀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平均生息資產,衡量的是銀行的各類生息資產獲取凈利息收入的能力。

在銀行業估值的決定性因素中,凈息差僅次于銀行資產質量。對于資產規模龐大到數以萬億的股份制銀行而言,一個百分點的凈息差差距將影響幾百億的利息凈收入,以2017年招商2.43%和興業1.73%凈息差為例,二者生息資產規模均為6萬億,則由凈息差因素導致的凈利息收入差距達到420億,可見凈息差對銀行的重要性。

2018年上半年行業凈息差整體呈現溫和回升趨勢,平均凈息差1.92%,比2017年中期的1.89%提升3個BP。招行依然一騎絕塵,達到2.54%的超高水平,已經超過四大行(農行凈息差2.28%,在四大行中最高)。緊隨其后的是平安2.26%,其它銀行凈息差集中在1.6%至1.9%之間,最低的光大1.63%、民生1.64%。

民生銀行凈息差邊際改善力度最大,較去年同期提高24個BP,中信、光大和招商的提升力度也較大。華夏、平安的凈息差較上年中期分別下降24、19個BP,值得關注和警惕。

招行和平安凈息差高,但成因完全不同:招行雖然生息資產收益率低,但付息負債成本率全行業最低,而平安優勢是生息資產收益率最高,然而其付息負債成本率也基本是全行業最高。換言之,招行的凈息差是負債領先型,而平安的凈息差是資產驅動型。前者是最為良性、穩定的盈利模式,后者必然以高額的信用成本為代價,這會反映在以后的資產質量上。

5、資產質量

關注和研究銀行不良貸款總量,首要解決的是數據真實性問題。傳統的不良貸款率數據存在人為調整失真問題,本文以下分析先通過對比“不良偏離度”來確認各家銀行風險分類的真實性,然后選擇了“不良+關注率”“逾期貸款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率”等三個指標作為“真實不良貸款”的代理變量,進行對比研究。

(1)不良偏離度

不良貸款偏離度=逾期90天以上貸款/不良貸款,指標低于100%說明五級分類真實,高于100%則分類不真實,偏離越大說明不良水分越多。之所以把這個指標放在首位,是因為五級分類真實性是資產質量分析的起點,在資產質量分析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

在監管部門要求“逾期90天以上貸款劃歸不良貸款”的窗口指導下,2018年上半年股份制銀行不良偏離度明顯下降,除原已達標的招行、興業外,另有中信、光大、浦發三家銀行在本期也已達標,目前,偏離度高于100%的銀行有華夏、民生、平安三家。

也就是說,招行、興業、浦發、中信、光大五家銀行在偏離度指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橫向資產質量對比更有實際意義,而華夏、民生、平安三家銀行在使用不良率、關注率等指標對比分析時,資產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打折扣、擠水分。

(2)真實不良1:不良貸款+關注貸款

關注類貸款介乎正常貸款與不良貸款之間,一方面其規模、占比可被視作判斷不良貸款走勢的前瞻性指標;另一方面,會成為銀行故意隱藏不良、少提撥備的處理手段。所以,我們把“不良貸款”和“關注貸款”加總來衡量真實不良情況。

從“不良+關注余額”情況看:整體余額增長不大,多數銀行較上年增長不大,光大、招行兩家實現余額下降,中信、興業真實不良仍然在較大幅度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中期,招行依然是唯一一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中實現不良余額和不良率“雙降”的銀行,光大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實現大幅下降,資產質量有明顯好轉的跡象。

   從“不良+關注率”情況看:包括光大、招商、民生、平安、浦發等在內的絕大多數銀行該指標較年初下降,僅有中信銀行的“不良+關注率”較年初提高50BP,整體顯示出銀行業資產質量好轉、不良正在出清。

(3)真實不良2:逾期貸款、逾期90天以上貸款

從“逾期貸款余額”來看:多數銀行逾期貸款在小幅、正常范圍內增長,平安銀行的逾期余額實現了下降,只有興業、華夏逾期余額增長較多。

從“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余額”來看:有四家銀行實現余額下降,其它銀行逾期余額均保持了小幅度的增長,整體銀行業沒有顯示出資產質量惡化,只有興業、華夏逾期90天以上貸款依然在增長。

從“逾期貸款率”來看:六家銀行實現了下降,招商、興業、光大銀行逾期貸款率是最低的。但興業、華夏的逾期貸款率在升高,這與上面“逾期貸款余額”數據相呼應。興業的資產質量在行業中一直領先,但邊際上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有惡化的逆向趨勢,這一點在“不良+關注”的分析中也有所體現。

從“逾期90天以上貸款率”來看:再次強化了我們的結論,即銀行業資產質量拐點已現,從2017年起就已經終結了長達四年的不良上升勢頭,這一結論在2018年中報得到確認。

5、撥備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貸款減值準備余額/不良貸款余額,監管的指導意見是不低于150%。這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標,可以評價貸款損失準備是否充分,進而判斷銀行業績含水量。而將當年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與當年新增的不良貸款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撥備政策是否審慎、即期計提是否充足。

從撥備覆蓋率情況看:2018年一季度末股份制銀行平均值191.11%,創造了自2015年中報以來連續12個季度的高點,二季度末股份制銀行平均值186.68%,同樣處在近年的高位。

招行撥備覆蓋率繼上年末達到262%后,2018年6月末末更是達到驚人的316%,興業209.55%,其它銀行不超過180%。平安銀行撥備覆蓋率從上年末的151%提高到175.81%、光大、浦發分別提高15、14個百分點,但浦發的計提壓力最大,是目前唯一一家低于150%監管紅線的銀行。

從當年新增撥備情況看:招行、浦發、光大、民生四家銀行主動增厚撥備,即上半年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遠大于上半年新增的不良加關注貸款,體現出較為審慎的財務和風險準備意識,也從側面進一步驗證多數銀行資產質量向好。

6、發展潛力

(1)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銀行資本總額/加權平均風險資產,反映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能夠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資本充足率越高,銀行未來資產擴張的空間越大。股份制銀行的監管要求是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

   除招行外,多數股份制銀行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承壓,有補充資本的需求。浦發銀行尚可,兩率壓力較小。

(2)業務結構調整

招行、平安、中信、華夏同業負債占比低,興業銀行同業整改任重道遠。相應地,銀行資產端的應收款項類投資體現出同樣特點,同業負債低的銀行,資產端整改壓力小,而興業、民生等投資科目占比高,未來整改壓降必然會擠占原本就緊張的表內貸款額度。表外理財余額招行、興業領先,招行已經開始凈值轉型、壓降存量,民生、平安、中信等余額在增長。

(3)效率指標

成本收入比=(業務管理費+其它營業支出)/營業收入,反映出銀行每一單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比率越低說明銀行單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獲取收入的能力越強。華夏、平安、光大成本收入比較高。

人均創利方面,上半年招行人均利潤62.52萬,超過50萬的有三家,分別是興業、浦發、民生銀行,華夏銀行人均利潤僅有23.71萬。

二、總結和展望

從行業整體看,股份制銀行的數據,不論是不良加關注率、逾期貸款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率,還是不良偏離度、撥備覆蓋率指標,均指向同一個結論,即影響銀行估值的最關鍵因素——資產質量,已經出現明顯好轉。這一結論在2017年得到確認,本次2018年中報繼續得到強化和支撐。從凈息差看,上半年已經出現溫和回升態勢,隨著去杠桿政策寬松和貨幣政策邊際調整,市場利率下行,將進一步推動息差水平的上升。

從過往十五年銀行發展來看,股份制銀行作為一類非常獨特的經營主體,如同扔進平靜湖面的巨石,對激活金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身也獲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目前,經濟和金融發展到了有一個新階段,金融供應異常充分,下一步股份制上市銀行的發展,將面臨著新的分化,筆者將八家銀行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招商銀行不論是戰略、體量、結構、質量,均處于絕對領先,目前堅定地走在零售金融和科技金融的道路上,以打造客戶最佳體驗銀行為目標,放眼十年其領頭羊地位無可撼動。興業銀行同業負債依賴度高、非標業務存量大,結構調整勢在必行,上半年同業利率下行,興業銀行成為直接受益者,下半年業績會有起色,但上半年逾期貸款增加較多,一向風控優秀的興業新添了資產質量隱憂。

第二梯隊:光大銀行中報表現最為亮眼,存款、貸款、營收、利潤均實現快速增長,一向落后的凈息差也提升11個BP,而且關注類貸款大幅減少,資產質量顯著好轉,美中不足的是凈息差仍處在股份制銀行中的低位,負債成本較高問題沒有解決。中信銀行表現中規中矩,資產質量是否會好轉有待驗證。平安銀行在零售領域迅速發力、卓有成效,資產質量出乎意料開始好轉,但相對激進的擴張策略,是否會在未來形成信用風險包袱,值得觀察。

第三梯隊:浦發銀行受成都分行事件影響充分暴露不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撥備計提壓力極大,146.52%的撥備覆蓋率不使得其沒有額外利潤釋放空間。民生銀行的問題依然是股東管理層和資產質量,但好的方面是上半年凈息差邊際改善超過預期。華夏銀行在競爭中全方位落后,深陷資產質量泥潭,需要持續提升盈利能力、調整業務結構。

總體來說,2018年中報股份制銀行業績分化更為明顯,未來走向更為不確定。面向未來,銀行業將在什么領域展開激烈角逐?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重要方向:

方向1:零售金融

轉型零售這是新時代背景下銀行的現實選擇,是銀行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必須應對的問題。零售業務具有客群廣泛、分散、差異的特點,以及低資本消耗、高風險收益的天然戰略優勢,同時,零售客戶一般只需要幾家主要銀行的服務,不像公司客戶那樣需要很多家銀行,零售對銀行需求的相對單一性,決定了只有少量銀行在零售競爭中勝出。這是富國銀行和招商銀行成功的秘訣,也是平安堅定的選擇。在具有海量零售客戶基礎上,利用技術手段提升客戶體驗,使得銀行未來轉型科技金融成為可能。

方向2:資管投行

在實體經濟如此困難、傳統對公業務利潤薄如刀片的大環境下,資管和投行是一個很好的方向。隨著去杠桿去通道政策推進,原本表外大資管、表內偽投行的非標模式難以為繼,表內外無序的信用創造和擴張至此終結,真正體現服務客戶能力的資管和投行業務的難度增大,商業銀行最終只能回歸服務經濟的本源。也正因如此,下一步誰能將零售和其他業務相結合,做好真正的資管和投行業務,誰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增加勝算。

   在國內外宏觀經濟不明朗和監管政策強壓下,銀行業不確定性在增加,戰略風險成為當前銀行面臨的最大風險,戰略能力和戰略定力競爭將成為硝煙背后的最激烈的競爭。誰能把握先機率先推進改革實現轉型,獲得更多穩定的零售客戶流量,獲得資管投行領先優勢,誰將占據競爭的制高點,改變下一個十年的競爭格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排行榜| 股份制銀行排排坐:招行第一,興業超過浦發搶回老二的位置
各家銀行風控能力比較(上)
【業界】8家上市股份行競爭力PK
幾招判斷銀行實力和潛力(以招商、浦發、興業、平安為例)
(轉發)2018年度銀行業定量數據分析
銀行三季報探秘:誰在悄悄縮表、誰在穩穩盈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闵行区| 从化市| 安泽县| 福贡县| 阳春市| 贡山| 绍兴市| 甘德县| 尚志市| 镇远县| 山西省| 景德镇市| SHOW| 龙口市| 井研县| 祁连县| 五原县| 漳州市| 漯河市| 仁化县| 沭阳县| 宁津县| 光山县| 当涂县| 宁波市| 东光县| 寿阳县| 霍山县| 余干县| 微山县| 鄱阳县| 满城县| 张北县| 万州区| 仪陇县| 安达市| 临汾市| 修文县| 沁阳市|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