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檢察日報》2001年02月15日,作者:蔣生元
埃及金字塔是享譽世界的標志性建筑,其獨特和雄偉的造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外國游客。然而,埃及社會近年來出現了另外一座“金字塔”,那就是,埃及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富人手里,構成了“金字塔”的塔尖,而窮人數量日趨增多,成了“金字塔”的基座。
開羅美國大學的社會學家阿明在13日出版的《埃及新聞報》上載文指出,埃及全國6500萬人口可以分為3個階層,第一個富裕階層占人口總數的20%,但他們擁有的財富卻占社會財富總量的55%。這些人腰纏萬貫,揮金如土,他們或從政,或經商,不僅擁有豪華汽車和漂亮別墅,有的甚至還擁有大型游艇、私人飛機。第二個階層是中產階層,這一階層20%的人口占有了27%的社會財富,而剩下60%的人口構成了第三個低收入和貧困階層,他們擁有的財富僅占18%。
值得注意的是,埃及政府公務員的月收入目前在80埃鎊到600埃鎊(約合人民幣170元到1300元)之間,占了低收入階層的大多數。其中,新分配到政府部門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為130埃鎊(約合人民幣280元),沒有大學學歷的其他公務員的月收入在80埃鎊到120埃鎊之間。此外,農民也處在低收入和貧困階層。
根據埃及社會研究中心專家莫內姆的計算,一個埃及家庭平均每月支出房租、水電、食品和其它必需品的花費是400埃鎊(約合人民幣850元)。這意味著,如果某個家庭月收入少于400埃鎊的話,這家人就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莫內姆在調查中還發現,在近年來揭露出來的埃及公務員受賄案中,除了少數貪得無厭的高層官員外,絕大多數是收入可憐的低層公務員。
為了改變埃及社會日趨嚴重的貧富分化現象,埃及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例如,擴大社會保險面,受保險人數由1981年的900萬增加到去年的1740萬,使不少人即使失業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提高每月最低生活保障金,由1981年的25埃鎊增加到去年的80埃鎊(約合人民幣170元),使一些人避免了因家庭極端貧困而走上邪路或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