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我國明代本草學的集大成之作,載藥達1892種,其中屬李時珍新增補的藥物就有374種。自《本草綱目》成書以后,到趙學敏時又歷200余年,這200年間民間的醫藥知識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很有必要進行收集整理。趙學敏廣泛收集各種文獻中的藥物資料,又長期采訪各地的用藥品種和用藥經驗。1765年,趙氏編成了著名的《本草綱目拾遺》。至此,本草學的最后一個大家終于水落石出了。
趙學敏,字恕軒,號依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約生活于1719年至1805年,正是康乾盛世。他的父親曾任永春司馬,遷龍溪知縣。乾隆間(1736~1795)下沙大疫,他的父親延醫合藥,治好了數萬人。他的父親晚年得二子,長子即趙學敏,次子趙學楷。出于濟世利人的目的,趙父讓學敏習儒,學楷習醫。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鏡,他們的父親在養素園收藏了許多醫書,又專門開辟了一塊土地作為栽藥圃。這弟兄兩個自幼一年四季吃住在園中,接受儒學和醫學教育。趙學敏雖然被指定去學儒,但他的興趣卻集中在醫藥方面。他讀書的范圍十分廣泛,對天文、歷法、醫藥、卜算、方技之類的書籍也多有涉獵。閑暇的時候,他和他弟弟就以默畫針灸銅人圖作為游戲。學習醫藥知識對這哥倆來說,完全是一種樂趣。
酷愛讀書的趙學敏,自稱有“書癖”。他看書時整個心思到了入迷的程度,要是有所心得,就高興得忘了疲倦。遇到有用的資料,他就抄下來,藏進書箱。久而久之,箱子滿了,他就把這些資料捆起來,藏入書閣,到后來竟積累了幾千卷的醫藥資料。他白天看一整天的書,興猶未盡,晚上又挑燈苦讀。這樣玩命的學習,當然也使父母為他的健康擔心。因為怕遭到父母的呵斥和禁止夜讀,趙學敏就偷偷地躲在蚊帳里看書,把燈光遮掩起來,看書到深夜。油燈的煤煙不斷地熏燎,后來竟把翠色的蚊帳都熏成了黑色。長期的過度用目,損壞了他的眼晴。乾隆丙子(1756年),他患了眼疾,幾乎失明。經過六個月閉目養息,才算保住了眼睛。但他眼睛剛好,就憑借親身的體會,寫下了一本眼科專著《囊露集》。趙學敏對他這本眼科書甚是得意,認為可以超過前人所有的眼科書,只可惜這本書最后并沒有流傳下來。
數十年的積累,使趙學敏在很多方面有所建樹。乾隆庚寅(1770年),趙學敏初步完成了他個人的一套叢書,名為《利濟十二種》,這套書共有100卷,含12種醫藥書。這些醫藥書包括方書、本草、養生、祝由、眼科、煉丹及民間走方醫療法等多方面的內容。叢書子目的名稱是:
《醫林集腋》 十六卷 《養素園傳信方》 六卷
《祝由錄驗》 四卷 《囊露集》 四卷
《本草話》 三十二卷 《串雅》 八卷
《花藥小名錄》 四卷 《升降秘要》 二卷
《攝生閑覽》 四卷 《藥性元解》 四卷
《奇藥備考》 六卷 《本草綱目拾遺》 十卷
令人遺憾的是這十二種醫藥書只有二種流傳下來。這兩部書就是在醫藥史上占有頗為重要地位的《串雅》和《本草綱目拾遺》。
《串雅》是一部奇書,它揭開了鈴醫(即走方醫)的千古之秘。在我國醫學發展過程中,很早就有一類走方醫,他們不固定在某些地方行醫,而是四處游走,為人治病。
古代對走方醫又稱之為草醫、草澤醫、走方郎中、鈴醫等。“鈴醫”一名是取他們手持一個振搖可發響聲、借此招徠病家的“虎撐”(環狀的鈴)。這些鈴醫游食江湖,治病賣藥。多數鈴醫雖挾一技之長,但卻經常干些坑蒙拐編的勾當,所以被世人瞧不起,視如乞丐。趙學敏卻不然,他認為有些走方醫是有種種劣跡陋習,但也有的走方醫所用的治療方法的確“頗有奧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走方醫中用截(單方重劑截阻病邪)、頂(涌吐)、串(瀉下)、禁(禁咒)等方法治病,簡單易行,有時會取得神奇的療效。但他們內部絕對保守秘密,相戒決不外傳。
趙學敏在治學上從不帶成見。他趁他的一位以走方醫為業的宗兄趙柏云倦游歸家的良機,和他討論了許多為醫之道。并把他介紹的治療經驗記錄下來。編成《串雅》一書,這是歷史上第一部有關走方醫的專著。在這部書中,趙學敏次第記錄了走方醫常用的內治、外治、雜治、頂藥、串藥、禁藥、奇藥、針法、灸法、貼法、熏法、洗法、吸法、取蟲等等治病手段,又介紹了有關藥物偽品、法制、食品、雜品等情況。其中揭示了走方醫所用的簡便治法和藥物炮制、作偽的內幕。這些資料的披露,不僅為研究走方醫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而且也為中醫藥學提供了許多新的治療方法。
現存的趙學敏本草著作只有《本草綱目拾遺》一種,此書是補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之不足?!侗静菥V目拾遺》是清代本草巨著之一,載藥921種,拾《本草綱目》未收者716種,多為民間草藥,所收藥物必“審其確驗”,是《本草綱目》的繼續,并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作了補充和訂正。
《本草綱目拾遺》分為10卷,卷前首列“正誤”,糾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錯誤達數十條。例如:《本草綱目》的藥物分類無藤部,某些藤類的藥被歸人蔓部。趙學敏則認為:“不知木本為藤,草本為蔓,不容牽混?!币虼耍硗庠O了藤部。趙學敏更多地是指出李時珍對某些藥品有誤分者、誤合者。如他指出《綱目》草部有鴨跖草專條,但在雜草類又出現了耳環草,其實這兩個名稱說的都是一樣東西。
《本草綱目拾遺》以記載土產藥材而被重視,開各地整理地區藥材志的先河。《本草綱目拾遺》大量收集了許多民間的藥物。現在被廣為運用于活血祛瘀、通經活絡的雞血藤,就是趙學敏首次載入本草的。海參首次被載入本草是在明末,但關于該物的藥用記載則首推《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還比較系統地介紹了當時西洋的醫藥學知識。西洋傳來的若干藥品,也被收載。如治瘧有神效的藥物金雞納、潤咽清喉的胖大海、各種藥露(含揮發油之類的水劑)、刀創水(碘酒)、鼻沖水(氨水)等。
經趙學敏廣采博收,《本草綱目拾遺》中不見于《本草綱目》的藥物達到716種。《本草綱目拾遺》豐富了本草學內容,是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也是本草學中重要著作之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