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括:
腳氣,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可能會非常折磨人,夏天可能會更甚。
不同類型的腳氣臨床表現各有差異,主觀癥狀也因人而異,比較常見的癥狀包括:
1.皮膚角化鱗屑、 脫皮增多,干燥開裂;
2.局部皮膚起水皰或出現趾間浸漬、糜爛、滲液;
3.伴有瘙癢,伴有局部細菌感染患者還可伴有燒灼、疼痛感。
濕熱環境是足癬的促發因素,例如足部多汗、經常著不透氣的鞋子。不透氣的鞋子包括:各種材質的塑料涼鞋(如PVC)、pu皮革皮鞋等。
紐約某外科醫院專門研究腳踝的Rock博士講到:”腳(沒有穿襪子)穿入鞋子,不管是不是塑料材質,人體熱量,人的汗液使其潮濕,加上缺少陽光,這些都在為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提供了完美的環境。使得鞋子內的腳變得危險。這危險不包括對塑料過敏的部分人。”
這些材質的鞋不僅不透氣,而且還可能因為含有一些毒素如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而導致腳部發癢。
童鞋就是其中的重災區。除鄰苯二甲酸酯外,甲醛和重金屬鉛也是童鞋質檢中“榜上有名”的常見有毒成分。童鞋如此,可以想象成人的鞋問題又有多嚴重!
很簡單,就是針對病因,換上布鞋和真皮的鞋。
能穿布鞋盡量穿布鞋。而且布鞋要穿純正的完全布底的布鞋(冬天除外),透氣性最好。
皮鞋一定要穿真皮的鞋子,以保證透氣性。
其他鞋子也一樣,盡量穿透氣性好的,鞋墊是布的或者真皮的。
在家里等場合,盡量穿純布鞋或純布拖鞋。
買鞋子的時候,一定要看標簽!
我記得大概從高中開始,每年我都會被大腳趾發癢折磨,但是因為很少看醫生,所以也從沒當做毛病來對待。直到前些年,我學習功能醫學,看到環境毒素(其中有提到塑料中的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時,我突然懷疑,可能我穿的鞋子有問題(小時候一直穿塑料涼鞋,讀書和以前工作時因為經濟原因和節約也幾乎沒穿過真皮的鞋),才會導致我腳一直發癢。
之后,我就主動要求老媽給我雙布鞋穿,春夏秋冬回到家就穿布鞋。出門穿的鞋,我發現自己不能穿皮革的鞋,穿皮革的鞋就感覺悶熱不透氣,而穿純皮皮鞋(即使裹得很嚴實),則完全沒問題,自此以后就只買皮鞋,運動鞋則一定是買透氣的、品牌的。當然,穿鞋子盡量穿襪子,絲襪也好。
夏天不得已穿涼鞋,因為現在很少能買到真皮涼鞋,所以就在辦公室備上一雙布鞋,到辦公室換上布鞋。回到家則趕緊換上布鞋。(穿任何塑料和皮革的制品都會讓我的腳感覺發熱,而換上布鞋則就不會有問題)
就這樣,自從改穿布鞋,杜絕皮革鞋之后,二三十年的腳趾發癢(后來我才想起來自己可能是得了二三十年的腳氣而不知道),完全好了!
有了這個教訓,我給女兒買鞋時就非常小心,因為她的腳也非常怕熱,低年級時連運動鞋都不能穿,到那里都脫鞋,所以我給她買鞋的時候會非常在意材質,夏日布拖鞋也經常是她的常備。今年發現,她的腳慢慢地能適應運動鞋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