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玉機真藏論·第十九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

   黃帝問道:春季的脈象如弦,如弦只什么?

●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岐伯回答道:春季與肝臟相通,所以春季的脈象也就是肝臟的脈象。五臟的肝臟、五季中的春季、以及東方在五行中都屬木,他們都具有萬物生發(fā)的氣象。(春季的氣候溫暖潮濕,從東方吹過來的東方,是溫暖而濕潤的,生物在這樣一個外部條件下就會開始生長,這樣一種物質(zhì)和能量的狀態(tài)就稱之為木,這一狀態(tài)的特點是萬物由細胞的生長速度減緩,變?yōu)榧毎纳L速度加快,剛剛起步)因此,脈氣來時表現(xiàn)為軟弱輕虛而滑,端直而長,這就是弦脈。如果不是這種脈象,那就是病脈。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

   黃帝問道:那么怎樣才是反常脈象呢?岐伯回答道:如果脈搏來的時候充實而強勁,這就是太過。(充實而強,說明血液到達體表比較很多,春季的氣溫還不是很高,血液還分配與體表的量應(yīng)該還少一些,由于血液分配的過多因而叫太過)表示疾病在外部(相對五臟而言)。如果脈搏來的時候不充實而軟弱無力,這就叫不及。(軟弱不及,就是血液到達體表的量還比較少,心臟的泵血功能也還沒有相應(yīng)地更上來?)不及說明疾病在內(nèi)部(相對體表而言)。黃帝問道:春季脈象太過也不及,就會生病,這種病的臨床表現(xiàn)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道:春季脈象太過,使人記憶力減退,精神恍惚,以及出現(xiàn)頭痛暈眩等巔頂部位的疾病;如果春季脈象不及,就會使人胸部作痛,向后牽引肩背,向下就而引起兩脅脹滿。

●帝曰:善。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

   黃帝說道:將的好,夏季的脈象如鉤,怎樣才算鉤呢?岐伯回答道:夏天的脈象和心臟相通,五方中的南方和夏季也是相通的,南方在五行中屬火,萬物之所以生長茂盛是由于夏氣的原因。因此夏季的脈象應(yīng)該表現(xiàn)為充實旺盛,而退去時顯得輕微,這就叫作鉤。如果不是這種脈象就是病脈。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黃帝又問道:那么如何才算是反常的病脈?岐伯回答道:脈氣來的時候充實旺盛,去的時候也充實旺盛,這就叫太過,表明疾病在外;如果脈氣來的時候不充實旺盛,褪去的時候反而充實旺盛,這種脈象就叫不及,表明疾病在內(nèi)。黃帝問道:夏季出現(xiàn)太過和不及的脈象,都會發(fā)生哪些疾病表現(xiàn)呢?岐伯回答道:如果夏脈太過,就會使人身體發(fā)熱,皮膚疼痛,如果熱邪停留不去,還會浸淫成瘡;夏脈不及,使人心煩不安,虛氣上逆而成為咳吐涎唾,氣下陷就表現(xiàn)為放屁過多。

●帝曰:善。秋脈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黃帝說道:講的好,秋天的脈象如浮,怎樣才是浮?岐伯回答道:秋季的脈象和肺臟、西方、以及五行的金相通應(yīng)。萬物之所以成熟而收斂是由于秋氣(秋季的氣候)的驅(qū)使,因此,脈氣輕虛而浮,脈搏的頭部急速,而脈搏的尾部如同榆莢飄散,這就叫浮。是秋季的正常脈象,如果不是這種脈象就是病脈。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傍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黃帝問道:怎樣才算是反常脈象呢?岐伯回答道:脈搏來的時候浮軟而中部堅實,兩旁空虛,這就叫太過,表明疾病在外部;脈搏來的時候浮軟而微弱,這就是不及的脈象,表示疾病在內(nèi)。黃帝問道:秋脈太過與不及時,會有哪些臨床的癥狀呢?岐伯回答道:秋脈太過就會,胸中之氣就會上逆,使人肩背疼痛,胸中郁悶不舒;秋脈不及就會使人呼吸氣短,咳嗽喘息,虛氣上逆會出現(xiàn)咯血,還會聽到喉間有喘息的聲音。

●帝曰:善。冬脈如營,何如而營?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

   黃帝說道:將的好,冬季的脈象如營,怎樣才是營呢?岐伯回答道:冬季的脈象和腎臟、北方、以及五行的水相通應(yīng)。萬物之所以閉藏是由于冬季氣候的驅(qū)使(冬季氣候嚴寒,生物要維持體溫必須生產(chǎn)更多的能量,要減少散熱,因而生物潛藏)所以,冬季的脈象沉而濡緩,如同部隊的營壘,沉靜而含有生動之氣,這就叫營。如果不是這種脈象就是病脈。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shù)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亻亦),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饑,眇中清,脊中痛,少腹?jié)M,小便變。帝曰:善。

   黃帝又問道:那么怎樣的脈象才是反常的脈象呢?岐伯回答道:脈搏來的時候如同石頭彈丸一樣堅硬,博指有力,這就叫太過,表明疾病在外;如果脈搏的搏尾虛弱,似數(shù)非數(shù),這叫不及,表明疾病在里。黃帝問道:冬季出現(xiàn)太過與不及的脈象,都會有哪些疾病表現(xiàn)呢?岐伯回答道:冬季脈象太過,會使人身體倦怠無力,脊背疼痛,少氣懶言。冬季脈象不及,會使人心虛如懸,好像饑餓時的感覺,兩脅肋下空軟的部位清冷,脊背疼痛、少腹脹滿,小便異常。黃帝說道:講的好!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傍者也。

   黃帝問道:四季氣候每年有規(guī)律的更迭變化,分別與肝心肺腎四臟相通應(yīng)。(人體為了適應(yīng)各自不同的環(huán)境,身體內(nèi)部要做不同的調(diào)整,從而產(chǎn)生四時不同的脈象,如果調(diào)整對了也外部的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一致就是順,如果內(nèi)部調(diào)整錯了與外部環(huán)境相反就是逆,比如冬季毛孔開放。)但是脾臟的脈象和哪個時令相通呢?岐伯回答道:脾臟在五行中屬土,在五方中屬中央,它的作用強大而獨特,稱為孤臟,具有滋養(yǎng)灌溉其余四臟的作用。

●帝曰:然而脾善惡可得見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帝曰:惡者何如可見?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臟,中央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黃帝問道:那么脾臟正常與否,可以從脈象中反映出來嗎?岐伯回答道:(脾臟具有滋養(yǎng)其他臟腑的功能,如果其他四臟的脈象正常也就說明脾臟的功能正常。)因此,脾臟的正常脈象是看不到的。但是脾臟不正常的病脈是可以感觸得到的。黃帝問道:那么脾臟的病脈的表現(xiàn)如何呢?岐伯回答道:脈搏來的時候如同水流那樣滔滔洪盛,那就是脾脈太過,表明疾病在外。如果脈搏來的時候如同鳥啄擊樹木那樣短促有力,這就是脾脈不及,表明疾病在內(nèi)。黃帝問道:先生講道脾臟為孤臟,在五方中位居中央,具有滋養(yǎng)四旁的作用,那么它的太過與不及都有哪些臨床表現(xiàn)呢?岐伯回答道:脾脈太過就會使人四肢沉重不能舉動;脾脈不及就會發(fā)生九竅壅塞不通的癥狀,病名重強。(脾脈太過,說明精微物質(zhì)過多,那就說明能量產(chǎn)生的少了,不能把這些精微物質(zhì)使用掉,必定陽虛,因而四肢不舉。如果精微物質(zhì)過少,那么細胞的修復(fù)生長以及身體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所需要的物質(zhì)就不夠,因吃進去的食物則堆積在體內(nèi),引起九竅壅塞不通)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shù),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轉(zhuǎn)不回,回則不轉(zhuǎn),乃失其機,至數(shù)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臟腑,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黃帝驚悟肅然而立,再次行了一個大理:太好了。我懂得了診脈的根本要領(lǐng)和天下最重要的道理。《五色》、《脈變》、《揆讀》﹑《奇恒》等書上所講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就是人體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要和外部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yīng),應(yīng)該協(xié)調(diào)一致,要按照四時更迭的次序,人體系統(tǒng)要做出正確的調(diào)整狀態(tài),身體的調(diào)整應(yīng)該依次為春、夏、秋、冬四季所對應(yīng)的狀態(tài)依序而行,而不能按照相反的次序而依次調(diào)整,如果按照相反的次序運行調(diào)整,就會失去生機。這個道理非常重要,不顯山不漏水,非常微妙,要把它刻在玉版上,藏于樞要內(nèi)府,每天早上誦讀,稱它為《玉機》。

●五臟受氣于其所生,傳之于其所勝,氣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

   五臟的病氣是從我所生之臟傳遞過來,傳給我所克之臟,病氣留滯于生我之臟,死與克我之臟。當疾病發(fā)展到將要死亡的時候,病氣一定會傳變,當要傳變到克我之臟時就會死亡。這是由于病氣的傳變以經(jīng)與正常的順序相反了,(已經(jīng)是轉(zhuǎn)而不回,回則不轉(zhuǎn),乃失其機)所有才會死亡。

●肝受氣于心,傳之于脾,氣舍于腎,至肺而死。心受氣于脾,傳之于肺,氣舍于肝,至腎而死。脾受氣于肺,傳之于腎,氣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氣于腎,傳之于肝,氣舍于脾,至心而死。腎受氣于肝,傳之于心,氣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例如:肝臟接受心臟傳變過來的病氣,又將病氣傳給脾臟,病氣留置于腎臟,最后傳變到肺臟,病人就死亡了。心臟接受從脾臟傳過來的病氣,又將病氣傳給肺臟,病氣留置于肝臟,最后傳變到腎臟,就會死亡。脾臟接受從肺臟傳變過來的病氣,又把它傳給腎臟,病氣留置于心臟,最后傳變于肝臟就會死亡。肺臟接受從腎臟傳變過來的病氣,又把它傳給肝臟,病氣留置于脾臟,最后傳變到心臟就會死亡。腎臟接受從肝臟傳變過來的病氣,又把病氣傳給心臟,病氣留置于肺臟,最后傳變到脾臟就會死亡。這些都是由于病氣逆行傳變的原因。如果把一個晝夜分為五個時間階段,再把這五個時間段與五行相配屬起來,五臟也是與五行相配屬的,再按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就可以知道疾病死亡的時間了。

●黃帝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其所勝之次。

   黃帝問道:五臟之間是互聯(lián)互通的,病氣的轉(zhuǎn)移也是有一定的次序的。五臟有了病變,各自把病氣傳給自己所克之臟。如果五臟有了病變而不能及時給予治療那么長則三個月、或者六個月,短則三天、或者六天病氣傳變五臟之后就會死亡。這就是疾病按照五行相克的次序傳變。

●故曰:別于陽者,知病從來;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所以說:如果能夠從脈象中辨別胃氣的盛衰的,就可以知道疾病從何臟而來,(如脈象中弦多胃少,是病在肝)。能夠辨別真臟脈的,就可以預(yù)測各臟之病的死亡日期。各臟病出現(xiàn)真臟脈時,到了各臟所不勝的日期就會死亡。

●是故風(fēng)者,百病之長也。

   在各種致病因素中,風(fēng)邪首當其沖。

●今風(fēng)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fā)也。或痹不仁腫病,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發(fā)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fēng),發(fā)痹,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瘈。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法當死。腎因傳之心,心即復(fù)反傳而行之肺,發(fā)寒熱,法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

   當風(fēng)吹著寒氣侵入人體之后,首先使人的毫毛豎立起來,皮膚汗孔關(guān)閉,就會出現(xiàn)發(fā)熱而無汗的癥狀。(風(fēng)吹著冷空氣侵入人體后,人體時不可能預(yù)先知道寒氣來襲的,它的反應(yīng)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風(fēng)吹著寒氣則速度快,力道足,所有等身體開始感覺到時,冷空氣已經(jīng)侵入到身體里了,這時身體才指揮皮膚關(guān)閉毛孔。對于已經(jīng)侵入到體內(nèi)的冷空氣,身體必須產(chǎn)生能量,把他加熱到與體溫相同,因而身體的產(chǎn)熱機制開始啟動。身體沒有非常精細的系統(tǒng)能夠只在冷空氣侵襲的局部產(chǎn)生熱量,只能是一片區(qū)域都加熱,但是這時毛孔是關(guān)閉的,所有發(fā)燒。必須出汗把冷空氣凍傷的體液帶出體外財行。)在這個時候可以用發(fā)汗的辦法驅(qū)除邪氣。如果不及時治療,邪氣就會侵入絡(luò)脈和肌肉,這時就會使局部麻痹不仁,或者腫痛。這個時候,可以用熱浴、熱熨、拔火罐、艾灸以及針刺等方法來驅(qū)散肌表的邪氣。如果這個時候還不及時治療,那么病邪就會往里走,由于肺臟與皮膚有著特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所以病邪首先侵入到肺臟,而成為肺痹,產(chǎn)生咳嗽氣喘等癥狀。如果這個時候還不及時治療,那么病邪就會傳給肝臟,而成為肝痹或者肝厥病。表現(xiàn)為脅肋疼痛以及嘔吐食物等癥狀。這個時候可以采用按摩或者針刺的方法治療。如果這個時候還不趕緊治療,那么病邪就會從肝臟傳變到脾臟,成為脾風(fēng)病。出現(xiàn)黃疸、腹中熱、心煩、大小便色黃等癥狀。這個時候還可以用按摩、藥物、以及藥物熱浴等方法治愈。如果還不趕緊治療,那么病邪就再傳給腎臟,成為疝瘕病,出現(xiàn)少腹部郁熱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濁等癥狀。這個病又叫蠱病。這個時候還是可以用按摩、藥物等方法治愈的。如果這個時候還不及時治療,那么病邪就會傳變給心臟,成為筋脈牽引拘急的瘛病。這個時候還是可以用艾灸、藥物的方法治愈的。如果再不治療,按一般的規(guī)律滿十天之后就會死亡。如果病邪又腎臟傳變到心臟后,又有心臟傳變到疾病開始的肺臟,出現(xiàn)發(fā)熱惡寒的癥狀,那么按一般規(guī)律推算,三天就會死亡。以上就是疾病傳變的一般次序。

●然其卒發(fā)者,不必治于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如果是驟然爆發(fā)的疾病,就不必拘泥于以上的傳變次序而治療了,它的疾病傳變次序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些疾病也不按以上的次序傳變,比如:由于憂、恐、悲、喜、怒等情致過度而導(dǎo)致的疾病。這類致病因素可以導(dǎo)致疾病突然發(fā)生,而且發(fā)生之后又很嚴重。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假若由于大喜過望而使心氣渙散,心氣不足,腎氣就乘虛而加倍克制它,怒太過則肝氣橫逆,木氣有余,于是就加劇對脾土的克制;悲傷太過使肺金加劇對木氣的克制,恐懼太過則傷腎,于是脾土加倍克制它,憂慮太過則肺虛,于是心氣加倍克制它。這些就是五種情志太過引起的疾病變化規(guī)律,或以有余而加倍克制其所克之臟,或者由于情志過渡,而使自己虛,因而被克己之臟加倍克制。所以五臟有病,又能各兼及它臟,因而有五五二十五種變化。可見,所謂傳,只是乘虛侵犯的另一種說法。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

   肩、脊、腰、髖以及四肢等全身的主要骨骼都枯槁了,胸、臂、臀、腿等全身主要肌肉都削瘦了,這是先天之本腎和后天之本脾兩臟都衰弱的表現(xiàn)。如果再有胸中氣滿喘息,呼吸不暢,以致于呼吸時聳肩舉背而使身體隨之形動的,(正常人的呼吸別人是看不出來的)這使肺臟之氣(肺臟功能不行了)衰弱的表現(xiàn),見到上述癥狀,大概六個月就會死亡。如果出現(xiàn)肺臟的真臟脈,就可以預(yù)知具體的死亡日期了。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nèi)痛引肩頸,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

   全身的主要骨頭都枯槁了,全身的主要肌肉都削瘦了,胸中氣滿,呼吸困難,如果再出現(xiàn)心中疼痛,向上牽引肩和頸項的,這是心氣衰弱的表現(xiàn),大約一個月后就會死亡,如果再出現(xiàn)心臟的真臟脈,那么就可以預(yù)見死亡的具體日期了。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nèi)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胭。真臟見,十月之內(nèi)死。

   全身的主要骨頭都枯槁了,全身的主要肌肉都削瘦了,胸中氣滿,呼吸困難,如果再出現(xiàn)心中疼痛,向上牽引肩背的,說明心氣衰弱。如果再加上全身發(fā)熱,肌肉出現(xiàn)破潰,這是脾氣敗絕的反應(yīng),如果再見到脾臟的真臟脈那么十個月之后就會死亡。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nèi)消,動作益衰。真臟來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

   全身主要的骨頭都枯槁了,全身主要的肌肉都消瘦了,如果再出現(xiàn)兩肩下垂不能抬起,肩部骨髓消耗殆盡,動作日益無力。這是腎氣嚴重衰敗的表現(xiàn),如果真臟脈還沒有見到,那么預(yù)計大約一年內(nèi)死亡,如果摸到了真臟脈,那么就可以預(yù)測具體死亡日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nèi)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胭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全身的主要骨頭都枯槁了,全身主要的肌肉都消瘦了,胸中氣滿,呼吸不暢,腹中疼痛,心中氣郁不暢,是肝病影響到脾臟的表現(xiàn),肩項或者全身發(fā)熱,豐厚的部位的肌肉潰爛,如果出現(xiàn)眼眶下陷,說明肝氣衰竭。如果見到肝臟的真臟脈,而眼睛看不見人的,反映肝氣枯竭殆盡,所以很快就會死亡;尚若眼睛還能分辨出人來的,那么到了肝臟所不勝的時辰或者日期,比如庚辛日或者一天中的申酉時就可能死亡。以上所說的都是從形體衰敗和出現(xiàn)真臟脈后來預(yù)測病人的死亡日期的。

●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如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

   但是,如果由于正氣暴虛,邪氣突然侵入人體而致的突發(fā)病,以致五臟之氣不能到達全身,筋脈閉塞不通,血氣不能正常運行。比如:從高處跌落下來,溺水而致的疾病,這些是沒辦法預(yù)測死亡日期的。(是由于非正常原因而產(chǎn)生的突發(fā)病,不是由于人體生物鐘而致的疾病,因而不能預(yù)測死亡日期)另外,如果見到脈搏斷絕不來,或者脈數(shù)異常,一呼或者一吸脈搏動五六次的,雖然形體沒有衰敗的現(xiàn)象,真臟脈也沒有出現(xiàn),仍然是死證。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zé)責(zé)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shù)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諸真臟脈者,皆死不治也。

肝的真臟脈來,表現(xiàn)為脈體的中外都急緊,好像把手按到刀刃上一樣,堅銳而毫無柔和之象,由象按到繃緊的琴弦那樣僵硬而不柔和,病人的面色青白,沒有光澤,如果發(fā)現(xiàn)皮膚的毫毛焦枯可以折斷時,很快就會死亡。心的真臟脈來表現(xiàn)為:脈象堅硬而搏指有力,好像按到一串薏苡子那樣短而圓實,病人的面色紅黑,卻沒有光澤,如果發(fā)現(xiàn)皮膚的毫毛焦枯可以折斷的時候,意味著病人很快就會死亡。肺臟的真臟脈來的時候,表現(xiàn)為脈大而空虛無根,好像用羽毛觸撫人的皮膚那樣輕虛無力。病人的面色白紅卻沒有光澤,(本色加一個克己之色)如果發(fā)現(xiàn)病人皮膚毫毛焦枯可以折斷的時候,意味著病人很快就會死亡了。腎臟的真臟脈來的表現(xiàn)是這樣的:脈象堅硬,搏擊手指堅硬有力而不連續(xù),象手指彈擊石塊那樣短促堅硬而不柔和,病人的面色黑黃卻沒有光澤,如果發(fā)現(xiàn)病人皮膚的毫毛焦枯可以折斷的時候意味著病人很快就會死亡。脾臟的真臟脈來的表現(xiàn)為:虛弱無力,而且忽快忽慢,節(jié)律不均勻,病人的面色青黃卻沒有光澤,如果發(fā)現(xiàn)病人皮膚的毫毛焦枯可以折斷的時候,意味著比如很快就會死亡。上述五種真臟脈一旦出現(xiàn),都是無效救治的死證。

●黃帝曰:見真臟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于手太陰也。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于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臟也,故曰死。帝曰:善。

   黃帝問道:見到真臟脈就要死亡,這是為什么?岐伯回答道:五臟之氣,都要依靠胃腑的水谷精微來營養(yǎng),所以說胃氣是五臟的根本。(氣,能量五臟之所以能夠完成各自的功能,是必須靠各自的能量來完成,比如心臟之所以能夠泵血,靠的是心臟肌肉的收縮擠壓心房和心室把血液輸送到全身。中醫(yī)中的脾胃的功能是食物消化吸收與前加工功能,也就是營養(yǎng)的消化吸收與轉(zhuǎn)化功能,因而脾胃為后天之本)如果胃氣充足,五臟的功能旺盛,在手太陰肺經(jīng)的寸口上就會反映出正常的脈象。(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血液中營養(yǎng)物質(zhì)充足,無胃氣就是血液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稀少。)但是五臟之氣,是不能自行到達手太陰肺經(jīng)的,必須借助于胃氣才能到達。因此五臟之氣能夠在他們相應(yīng)的時令中到達手太陰肺經(jīng),從而表現(xiàn)出弦、鉤、毛、營等脈象,這些都是依靠胃氣來完成的。如果邪氣太盛,精氣必然衰竭。所以病情嚴重時,胃氣衰敗,不能和五臟之氣一起到達手太陰肺經(jīng),那么某一真臟之氣就會單獨暴露與寸口,這就是所謂的真臟脈。真臟之氣單獨出現(xiàn),反映邪氣勝過正氣,所以很快就會死亡。黃帝說道:講的好。(真臟反映某一臟的功能嚴重衰敗了?)

●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后其時。

   黃帝問道:大凡看病,必須首先察看病人形體的強弱、神氣的虛實、色澤的榮枯、脈象的盛衰、遺精是才得病不久還是成年老病,而后才能對癥下藥,及時治療而不錯過良機。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病人的形體與神氣相一致的,反映體內(nèi)陰陽協(xié)調(diào),這類病人容易治愈;面色顏色潤澤鮮明的,反映身體的心臟功能正常,這類病人容易治愈;脈象與四時應(yīng)該的脈象一致的,反映身體能夠與自然協(xié)調(diào)一致,這類病人也比較好治療;脈象柔弱滑利的,是有胃氣的反映,這類病人也好治療。對于上述四種容易治療的疾病,都要根據(jù)不同的時令季節(jié),而選擇適當?shù)闹委煷胧2∪说男误w與神氣不一致的,為難治之癥;(神氣是指病人沒有精神,或者精神飽滿,比如聲音洪亮,動作有力等?)面色枯槁,失去光澤,說明心臟的功能嚴重衰竭,不能輸血與面部,心臟功能正常是人體存活的基石,這類病人也比較難治;脈象實而堅硬,缺少和緩之象,說明病情在加重;脈象與四時應(yīng)有的脈象相背的(春季現(xiàn)毛脈等),說明人體已經(jīng)不能與自然協(xié)調(diào)一致了,也是比較難治之癥。對于上述四種難治的病證,必須詳細診察,而明確告訴家人。

●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后其時。

   黃帝問道:大凡看病,必須首先察看病人形體的強弱、神氣的虛實、色澤的榮枯、脈象的盛衰、遺精是才得病不久還是成年老病,而后才能對癥下藥,及時治療而不錯過良機。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病人的形體與神氣相一致的,反映體內(nèi)陰陽協(xié)調(diào),這類病人容易治愈;面色顏色潤澤鮮明的,反映身體的心臟功能正常,這類病人容易治愈;脈象與四時應(yīng)該的脈象一致的,反映身體能夠與自然協(xié)調(diào)一致,這類病人也比較好治療;脈象柔弱滑利的,是有胃氣的反映,這類病人也好治療。對于上述四種容易治療的疾病,都要根據(jù)不同的時令季節(jié),而選擇適當?shù)闹委煷胧2∪说男误w與神氣不一致的,為難治之癥;(神氣是指病人沒有精神,或者精神飽滿,比如聲音洪亮,動作有力等?)面色枯槁,失去光澤,說明心臟的功能嚴重衰竭,不能輸血與面部,心臟功能正常是人體存活的基石,這類病人也比較難治;脈象實而堅硬,缺少和緩之象,說明病情在加重;脈象與四時應(yīng)有的脈象相背的(春季現(xiàn)毛脈等),說明人體已經(jīng)不能與自然協(xié)調(diào)一致了,也是比較難治之癥。對于上述四種難治的病證,必須詳細診察,而明確告訴家人。

●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

   所謂脈象與四時相背,就是春季見到毛脈;夏季見到腎脈;秋季見到心脈;冬季見到脾脈,這些脈象都表現(xiàn)為似要斷絕無根,或者沉陷澀滯不起,這叫做與四時相反的脈象。

●未有臟形,于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也。

   此外,在各自相應(yīng)的季節(jié)里,沒有相應(yīng)的五臟脈象出現(xiàn),例如春夏季節(jié)反而出現(xiàn)冬季的沉澀脈象;秋冬季節(jié)脈象反而出現(xiàn)浮大的脈象等,都是與四時陰陽必須相違背的反映,也叫做四時的逆脈。

●病熱脈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

   若是患熱病的病人,脈應(yīng)該數(shù)急,反而沉靜;泄瀉的病人脈象應(yīng)該小,反而大;失血的病人脈象應(yīng)該虛弱,反而實;病在里,脈象應(yīng)該柔弱,反而堅實的;病在外,邪氣外盛脈象應(yīng)該堅實反而虛弱的,這些脈象與癥候不一致的疾病,都是很難治愈的疾病。

●黃帝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愿聞其情?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帝曰:愿聞五實五虛?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后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后,飲食不入,此謂五虛。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后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黃帝說道:我聽說根據(jù)疾病的虛實,可以預(yù)先判斷病人的生死,我希望您詳細地說說這個問題。岐伯回答道:五實是死癥,五虛也是死癥。黃帝問道:請問五實和五虛各指什么?岐伯回答道:脈盛、是心實;皮熱,是肺實;腹脹,是脾實;大小便不通是腎實;心中昏蒙,神志不清,是肝實,這些就是五臟邪氣過盛的五實。脈細,是心虛;皮寒是肺虛;氣少,是肝虛;大小便失禁,是腎虛;不思飲食,是脾虛;這就是五臟之氣衰弱的五虛。黃帝問道:就是得了五實或者五虛的病人,有的病人還是可以治愈的,這是為什么?岐伯回答道:經(jīng)過治療,如果病人可以進食一些米粥,胃氣漸漸恢復(fù),腹瀉停止的,那么得五虛的病人就可以治愈。如果患五實的病人,經(jīng)過治療,身體出汗,大便也通暢了,那么就可以治愈。這些就是五實五虛轉(zhuǎn)危為安的變化特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玉機真藏論
《黃帝內(nèi)經(jīng)·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節(jié)選四
黃帝內(nèi)經(jīng)講座 4
《黃帝內(nèi)經(jīng)》白話文 (全文)【中篇】
《黃帝內(nèi)經(jīng)》原文及譯文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之二七種病脈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菏泽市| 会泽县| 景洪市| 阿城市| 安西县| 玉屏| 晋州市| 遂平县| 望奎县| 兰州市| 泰州市| 韶山市| 阿瓦提县| 平潭县| 那曲县| 洪洞县| 金塔县| 延边| 普陀区| 静安区| 木兰县| 平阳县| 西峡县| 东兴市| 平凉市| 旌德县| 施秉县| 苍南县| 阜南县| 枣庄市| 潜江市| 高州市| 丹寨县| 石门县| 远安县| 海丰县| 阳山县| 泗洪县| 石家庄市|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