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內(nèi)心狀態(tài)可從其說話中偵知。改變說話方式,可以改變內(nèi)心狀態(tài)。很多人內(nèi)心的困境,其實是本人的一些錯誤信念造成。
以下的5個步驟,幫助我們運用語言去把處于困境的心態(tài),改為積極進取、更有清晰的行動目標和途徑。例如,一個人說做不到某一件事:
①困境:我做不到X,
②改寫:到現(xiàn)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③因果:因為過去我不懂得--,所以到現(xiàn)在為止,尚未能做到X。
④假沒:當我學懂--,我便能做到x。
⑤未來:我要去學 --,我將會做到x。
注:第三步因果的"必須是某些本人能控制或有所行動的事。
"我做不到"事實上是描述一件過去的事實:在當時我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我不想去做"。但是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總想保留"做得到",或者"想去做"的權(quán)利。發(fā)生了的事無法改變,然而往事對我未來的影響卻可以改變,因此"我做不到"不應(yīng)成為一個包袱,阻礙我們向前走。上面的五個步驟,讓我們放下過去的包袱,勇往直前。
回頭看第一句"困境"時的話:"我不會游泳",可以感覺到說話者是把自己困在一個狹窄的小圈子里,而外面就是游泳,他卻無可奈何,說的話完全是靜態(tài)的。再看看第5句"未來",說話者的目標"游泳",已經(jīng)完全在掌握之中,他不單只有目標,而且有清晰可行的達到目標的途徑,所說的話,充滿了動感,他已經(jīng)回復(fù)到正常的"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的狀態(tài)了。
①困境 :"我不會游泳。" 負面詞語:雖指到此刻為止我不能游泳,但因為沒有時間指標,說出來就像是一句永恒的真理-般,在我們的大腦里,也正是做出這樣的效果,使得我們無法作出突破。
②改寫:到現(xiàn)在為止,我尚把事情劃清楚時間指標:那只是未學會游泳-"過去的事,未來大有可為" 另外把"不會"轉(zhuǎn)為"尚未學會",就是對潛意識指出這事情是可以學會的。 (但仍是負面詞語:)
③因果:"因為過去我未能找把事情的因找出來了:"找老師"到一個好老師和"安排時間"。這兩點都是自己排出時間,所以到現(xiàn)可以控制和自己可以有所行動的 在為止,我尚未學會,注意一句已變?yōu)閮删洌鴥删溆斡尽?都是負面詞語
④假設(shè):"當我找到一個好老師"仍是③的兩句,只不過是把負面師和安排出時間時, 詞語改為正面詞語(兩個),另外, 我便能學會游泳。"把連接詞"因為"改為"當"。"當(who)比"如果"(1f)好,因為"如果"包含做不到的可能,而"當"字則已經(jīng)暗示一定做得到。
⑤未來:"我要去找會游泳的朋友,請他們介紹經(jīng)驗,并且作出安排, │ 正面詞語 │使自己每個星期六下午都可以去上課。我將學會游泳。
提升內(nèi)心力量
身心一致的狀態(tài),就是我們的意識與潛意識處于一個完全和諧合拍、共鳴共振的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里,我們蘊藏的內(nèi)心力量, 能夠更有效地發(fā)揮出來,為人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成功、快樂。與此相反的狀態(tài)是,"知道應(yīng)該做但不能下決心去做;知道不應(yīng)做但忍不住偷偷地去做"的狀態(tài)。這是因為:
理性和感性的立場不一致。
意識與潛意識的價值排位有異。
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guī)條(BVR),是隨著每天出現(xiàn)的事情有所學習而不斷變化的。因而此時此刻我對這一件事的BVR,仍然可能會有意識和潛意識層面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