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 2017-06-19 查看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西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愿。
一直特別喜歡納蘭容若,他的人,寂寞如花卻又溫暖如雪,他的詩和詞沒有沾染世俗之氣,清新灑脫又情真意切,在他所有的文字中,我最喜歡這首詩。
人海茫茫中,擦肩而過,無意中瞥見了你滿含深情的眼眸,就再也忘不掉你容顏,就再也收不回奔涌如瀑的愛戀,相顧之間就是三生石上的一世情緣。
這種愛與被愛的感覺,無以言表,美好的讓人心醉、心碎而又心向往之。
最近經歷了一些事情,忽然有了另一些看法。
其實很多人讀詩,包括唱歌,讀到的詩,聆聽哼唱的詞,都是讀得、唱得自己的心情。讀的詩文唱得歌曲,與自己當時的心態和靈魂有了契合和共鳴。
人生之初,總是充滿幻想。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都是美好的。當你真正步入真實,看到的往往是太多的窘迫與無奈。
后退一步,懷念初見時的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是很多心態猶豫和懦弱的人常有的境況。
這也是很多童話故事里為什么只寫到: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不會寫他們婚后柴米油鹽的凡俗和一地雞毛時的不堪與狼狽。
如果人生的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境遇,都能如初見的模樣該有多好!
一段初見的時光,只聞身邊的鳥語花香,只看山間細水長流,靜靜感受春光明媚,淺看歲月鶯飛草長。美好的不似在人間。
但,人生真的能只如初見嗎?
顯然不能,因為一切都是在變的,人肯定也是會變的。
很多時候,初見,驚艷,驀然回首,卻已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總想著只如初見,其實是一種非成人的天真,著實十分美好,但絲毫沒有現實的意義。
畫扇與西風其實沒什么關系,畫扇被冷落,不是西風的錯,易變的不是故人心,不只是故人在變,也包括你自己。
其實,都在變,也同樣易變。
變不是錯,真的。是正常的規律。
變心是本能,忠誠是選擇,很開心你能來,不遺憾你離開。不能相濡以沫,那就相忘于江湖,從此,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我倒覺得,感人的是:“夜雨霖鈴終不怨”這句,感情這東西,變其實真的很正常,能以不變應萬變而心甘情愿地“終不怨”,這不是凄涼,是真摯的勇敢的付出。
我認為,感情的本質不是纏綿和相悅,而是理解和付出的勇氣。
理解和認同是感情的基礎,而付出,是感情的升華。
感情真的不是約束,最多可以包括自覺。而約束,不管是法律層面還是道德層面的約束,都是交易的變種,是世俗的東西,用于感情,真的不合適。
不要去抱怨什么薄幸錦衣郎,擬或是笑面風塵女,所有不能實現的誓言都是天真,所有能實現而沒有實現的諾言都是欺騙。
因此,千萬不要發什么誓,發誓的同時,其實就注定了要遺憾。連理枝和比翼鳥都只是進化中的偶然現象。
感情這東西其實當你發現它不在的時候一定不必留戀,變是它的本性,留不住沒有什么不正常,而這正是彰顯了長久感情的偉大!
你見過多少真正偉大的人和事,會遍地都是?
每個人都要經歷掏心掏肺的付出之后換來撕心裂肺的結果,從此以后,就會發現沒心沒肺的好處!
怎么什么事情一旦看開、看透都這么沒勁呢?
其實這就是殘酷而丑陋的生活本質!
張愛玲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總想把生活讀成詩,把愛寫成優美的散文,其實生活的真面目只是辛辣諷刺又理智深奧的雜文,只會詩和散文的注定不是高智商的學生!
試著去原諒生活中所有的遺憾和不美好,有得就有失,有苦就有甜。
醉過才懂酒濃,愛過方知情深。
不論我們能走多遠,珍惜那些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珍惜那些彼此溫暖的歲月。
人,之所以快樂,不是你擁有的多,而是你計較的少,樂觀的心態來自寬容、來自大度、來自善解人意,來自與世無爭。
人生沒有完美,想開了、看透了一切都是完美。
人字有兩筆,一筆寫執著,一筆寫放下。
人生,經歷了就好,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原諒所有,包容遺憾。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唯有一聲長嘆!
人生怎能如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