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至真要大論》強調“審察病機,無失其宜”,“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只要病機相同,即使病癥不同,也可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治療方法。因此,陳老在強調辨證論治的同時,也很重視對某些通治之方的研制和發掘。
水腫一癥,陳老指出,凡水腫癥,都與肺、脾、腎三臟關系密切。蓋肺氣閉郁則水津不行,脾失健運則水津不化,腎失溫煦則水濕凝聚,濁陰不降,皆可造成水濕泛濫而發為水腫。若邪阻氣滯,濕郁水泛,此為實;或正虛氣弱,濕儲水溢,此為虛。臨床所見,局限于一臟者少,波及三臟者多,純虛純實者少,本虛標實者多,且中心病機都是氣滯水停,這就為通治之方的研制提供了病理基礎。
陳老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合五皮飲加減化裁制成“泄洪飲”方,全方藥有麻黃、陳皮、生姜皮各10克,細辛5克,茯苓皮30克,制附子、大腹皮、桑白皮、白術各15克,紫蘇梗20克。
全方扶正與祛邪兼顧,發汗與利水同施,肺、脾、腎三臟并調,確屬治療水腫的理想配伍.陳老以此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無不應手取效。如治羅xx,女,20歲。因感冒發燒注射青霉素過敏,經搶救脫險后繼發水腫,經西醫住院治療二月不愈。癥見全身浮腫發亮,皮下有明顯波動,狀如盛水皮囊,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滑,脈沉。陳老子此方加肉桂5克,干姜10克治之。4劑而腫勢退盡,精神大增。因患者素易感冒,遂以金匱腎氣丸合當歸補血湯善后。
此方之創制,雖以“通治”為要旨,但陳老在運用時仍強調方隨證變,靈活化裁。
表寒較甚,兼惡寒,無汗、脈緊者,麻黃可增至15克,另加桂枝、杏仁各15克;
寒濕郁表,兼全身酸痛困重者,加羌活、獨活各15克;
脾陽不運,兼納呆、口淡、吐清水者,加干姜15克;
水邪壅盛,形腫腹滿者,加防己10克,椒目、葶藶子各15克,生大黃5克。總以切合病機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