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診治癢證經驗
中醫(yī)將瘙癢歸因于風、濕、熱、蟲、血,認為瘙癢是由于風、濕、熱、蟲之邪客于皮膚肌表,引起皮肉間氣血不和,或由于血虛風燥阻于膚間,膚失濡養(yǎng)而成。針對此病因病機,根據張老多年臨床經驗,將其治療瘙癢的方法歸結為:疏、祛、清、養(yǎng)、洞、鎮(zhèn)、搜、殺等八法。
(1)疏者,疏風也
風為百病之長,其性走竄。風盛則癢。風邪客于肌膚,致使營衛(wèi)不和而作癢。其臨床特征為發(fā)無定處,走竄不定,遍體做癢,或發(fā)風團,時隱時現(xiàn),退后不留痕跡。如瘙癢癥、蕁麻疹。治以疏風為主。風邪得以疏,而癢何患不去?祁坤《外科大成》:“凡風熱客于皮膚,做癢起粟者,治以疏風?!币韵L散加減。
(2)祛者,祛濕也
濕為陰邪,其性黏滯,善流竄。水濕流于肌表,浸淫、蝕腐皮膚而作癢。其臨床特征為皮損浸淫四竄,多為水皰、膿皰、黃水淋漓,如濕疹。治當祛濕。然而濕邪之生者不同,治宜不同。濕熱為主者,當清熱利濕以止癢,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加減治療。若脾虛濕盛者,當健脾為主,脾胃健則濕濁自去,除濕胃苓湯加減。濕邪祛除,由濕所致之癢何以不止?
(3)清者,清熱也
熱勝則癢?!端貑枴ぶ琳嬉笳摗贰埃褐T痛癢瘡,皆屬于心”?!锻饪茊⑾摇方忉專骸爸T痛癢瘡者屬心火,蓋火之為物,能消爍萬物,殘敗百端故也”。其臨床表現(xiàn)為皮膚癮疹,灼熱作癢,甚則璨爛淋漓,結痛成片。如銀屑病。治療當以清熱,熱去則癢亦止也。葉天士言:“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币韵堑攸S湯合消風散主之。
(4)養(yǎng)著,養(yǎng)血也
“風盛則燥,風動則癢”,血虛易生風化燥致使皮膚失潤澤而作癢。臨床表現(xiàn)為皮膚粗糙、變厚、干燥、脫屑、作癢。如瘙癢癥。如對此應治以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
李中梓《醫(yī)宗必讀》言“: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祁坤《外科大成》亦言“:血虛作癢者……當潤燥。”許克昌《外科證治全書》“:肝家血虛,燥熱生風,不可妄投風藥,養(yǎng)血定風湯主之”。以當歸飲子或四物湯合消風散主之。
(5)潤者,潤燥也
津虧則皮膚失其濡潤,且津血同源,津虧則血亦虛,故津虧亦可化燥而作癢。其臨床表現(xiàn)除有皮膚粗糙、變厚、干燥、脫屑、作癢之外,還會有唇干、口渴、大便干等癥狀。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對于兼見津虧者,在疏風、清熱、養(yǎng)血的同時,治以生津潤燥而止癢。可在消風散或當歸飲子的基礎上,加滋陰之品。《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謂:“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6)鎮(zhèn)者,重鎮(zhèn)也
癢易擾神,致使患者煩躁不安、夜不能寐。如神經性皮炎。重鎮(zhèn)可以安神,可以平肝潛陽熄風?!端貑枴れ`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且心合神,肝主魂。神魂得安,何患癢不止?因此,對于頑固性瘙癢者,在疏風、養(yǎng)血、潤燥、清熱等基礎上,可加一些礦物類藥,重鎮(zhèn)以止癢。
(7)搜者,搜風也
肝血虛易生風化燥,肝陽亢亦易生風。而蟲類藥物具有搜風通絡之功效。因此在瘙癢難止之時,可加入蟲類藥物以搜風止癢。如烏梢蛇甘咸而溫,專入肝經,有祛風攻毒之功,且能引藥直達病所。蛇性走竄,亦善行而無處不到,故能引諸風藥至病所,自臟腑而達皮毛。全蝎善走散,人肝經,走而不守,能熄內外表里之風,亦能引諸風藥入達病所。
(8)殺者,殺蟲也
皮膚生蟲,蟲行皮膚,則易生癢。臨床癥狀可表現(xiàn)為浸淫蔓延,黃水頻流,狀如蟲行皮中,其癢尤烈,且有傳染性。如腳濕氣,治療此類疾病,可以用二礬湯外洗,蟲得以殺,則癢得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