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香
來源:醫博士
肺癌(LC)是全世界第五大死亡原因,不幸的是,有一半的患者在診斷時已經出現了遠處轉移,最常見的是腦、骨、肝。據估計,60%的早期疾病患者可能出現微轉移。
LP轉移至骨骼肌非常少見(<1%),且預后較差,患者平均壽命為6個月。已經有三種理論來解釋腫瘤細胞對肌肉組織的低親和力:免疫理論(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作用)、代謝理論(可能涉及氧波動、改變pH和乳酸生成)和力學理論(由于高壓和可變血流引起的肌肉收縮可能的保護作用)。
癌癥肌肉骨骼轉移(MSM)的臨床表現不同,從無癥狀或疼痛和/或可觸及的病灶,或可導致受影響區域的功能限制,到影像學的偶然發現。可疑MSM患者的初始診斷方法通常始于胸部CT掃描。
Surov等提出MSM表征的5種放射學模式:I型:肌內腫塊;II型:膿腫樣病變;Ⅲ型:彌漫性肌肉組織浸潤;Ⅳ型:多鈣化病變,V型:肌內出血模式。此外,還應考慮其他檢查手段,如MRI(有助于區分MSM和原發性惡性肌肉病變),18F-氟脫氧葡萄糖PET-CT(檢測MSM和皮膚損傷的靈敏度更高)。然而,一個明確的診斷需要病變的組織學分析。
以下介紹了3例LC伴MSM患者,采用了不同方法進行診斷。
病例一
患者57歲,女性,主訴為呼吸困難。患者右胸部有一個無痛腫塊,胸部CT顯示右肺門病變伴多縱隔侵犯,左側腹肌斜肌腫瘤,CT影像類型為I型(如1A)。
病例二
患者83歲,男性,手掌指淺屈肌疼痛腫瘤(35×26×46mm),右側前臂功能缺失4個月,病理符合肺腺癌(腫瘤分類CT4NXM1B1)。患者接受局部姑息性放療和鉑鉑/培美曲塞化療(圖1B1和B2)。
病例三
患者73歲,男性,PET-CT顯示左肺上葉中央空化(40×25mm,SUVmax28.38,圖1C)。高代謝灶位于左側髂腰肌,SUVMAX13.43,提示MSM。
在所有3例中,獲得組織學標本以表征,結果與高級別未分化腫瘤、橫紋肌浸潤腺癌和鱗狀細胞癌一致,均起源于肺。患者的臨床進展不同:第1例經靶向腫瘤治療后2周死亡,腫瘤變小(圖1B2);后2例達到臨床穩定。
圖1:(A)軸向和冠狀位CT:左側腹斜肌肌肉骨骼轉移。(B)軸向T2-MRI:手部指淺屈肌肌肉骨骼轉移;(B1)前處理;(B2)后處理。(C)胸部PET-CT:左側髂腰肌肌骨轉移
討論
鑒于MSM的低患病率,必須作出更詳細的鑒別診斷,包括更常見的惡性和良性實體(肉瘤,原發性肌肉淋巴瘤和粘液瘤/血管瘤)。雖然沒有臨床指南可用于MSM的具體管理,但治療是基于臨床腫瘤學原則、以影像圖片、定位和預期壽命為指導,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化療、放療(用于疼痛控制和縮小腫瘤大小)。
正確識別LC患者的MSM是臨床管理和預后的關鍵。基于這個原因,任何肌肉病變的可能的腫瘤病因學,無論是否有癥狀,在LC患者中都必須通過影像學和組織病理學證實。
醫博士編譯自:de Vega SB, Lobato AI, Lopez CR, et al. Skeletal Muscle Metastasis: An Uncommon Finding in Lung Cancer. Archivos de Bronconeumología. 2018; doi:10.1016/j.arbres.2017.11.011. [Epub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