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既是生命必需的過程,也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于兒童來說,睡眠質量更是直接影響其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表明睡眠障礙與兒童的身體、認知、情感發育息息相關,長期睡眠障礙得不到糾正甚至可能導致孩子患上多種疾病,但很多父母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睡眠問題的重要性。
孩子的睡眠并不是孩子平躺在那里就可以啦,它是一個很復雜的、受到多種因素調控的生理過程。而所謂的兒童睡眠障礙是指孩子在睡眠過程中發生某些狀況,以致無法順利入睡或者維持高質量的睡眠。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入睡或睡眠維持困難:
這一方面的影響因素較多,比如孩子在睡前玩了讓自己過于興奮的游戲;沒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導致生物鐘紊亂;還有就是父母作息時間不規律,孩子也很有可能被影響。
白天過度嗜睡:
孩子的睡眠結構和大人不一樣,調查數據顯示:6到12個月的寶寶每天需要大約1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5歲左右的兒童則每天大概需要12個小時,而10歲以上的青少年則需要約9-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如果孩子的睡眠時間沒有達到上面的標準,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白天過度嗜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是指孩子在睡眠的過程當中,上呼吸道反復出現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最常見的原因是腺樣體或者扁桃體肥大。晚上孩子睡覺的過程中肌肉放松,這些肥大的腺體有可能阻塞呼吸道,造成低通氣和呼吸暫停。
睡眠期間動作或行為異常:
比如意識不清迷迷糊糊的喚醒、夜驚和睡行癥(也就是夢游),以及磨牙、睡眠相關節律性運動障礙等等。
不同年齡的寶寶睡眠障礙的原因有所不同。
嬰幼兒:
饑餓、排大小便后沒有及時更換尿褲、溫度太高孩子出汗多、感冒發燒、白天睡眠太多等(很可能和缺鈣沒關系)。
兒童:
與父母同床睡、睡眠呼吸暫停、身體不適或疾病、噪音、睡眠環境改變等。
青少年:
睡眠呼吸暫停、學習壓力、家庭原因、身體不適或疾病、噪音、含咖啡因食物等。
如何能幫助這些可愛的小寶貝們入睡快、睡得好呢?
輕柔哺乳:
對于小嬰兒來說,他們的睡眠基本上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有的時候一天得睡十六七個小時。建議家長給嬰兒晚上進補的時候動作要輕柔。
白天好好玩:
等寶寶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家長就要有意識地開始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生物鐘。不能讓孩子老是睡反覺,白天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說說話,讓寶寶在白天消耗掉一部分精力,這樣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會更踏實一點,睡眠時間會變長一些。
保持距離:
一位哲人說過: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孩子也如此。孩子在煩躁的時候可以緩一緩,不要立刻給他回應,有可能孩子在鬧一會之后自己就睡著了。如果說孩子哭鬧時間略長了可以去看看,但是不要馬上把房間的大燈打開,可以在昏暗的光線下,抱一抱孩子,哄他慢慢地入睡。如果孩子越哄越精神,越哄越鬧,停不下來,家長們就得看看,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
立規矩:
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需要給孩子立下規矩,比如說培養固定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到點就睡覺。這樣有助于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
睡前需求要滿足: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可以讓他抱著他喜歡的玩具,這樣孩子會更有安全感,有助于睡眠。但是并不是任何玩具都可以給孩子抱著的,特別是有小部件的玩具不可以,比如說小紐扣、小零件等,防止孩子在睡覺的過程中誤食誤吸,造成窒息。
耐心:
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創造有利于睡眠的環境,比如注意室溫不要太高或太低;是否有噪音;睡前不要讓孩子進食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可樂、巧克力等。關注孩子的生活細節、健康情況、心理狀態等等。
兒童睡眠障礙不僅僅影響到孩子自身,也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很大困擾。因此建議家長們要有意識的多了解孩子的睡眠模式及其動態變化,比如入睡是否困難?入睡困難的持續時間、變化和程度、是否用過藥物或嘗試過其它干預措施等等,記錄睡眠日記對于孩子睡眠問題的改善也很有幫助。
崔晨
兒科醫生
醫學博士
崔晨醫生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曾就職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高端私立醫療機構。通過大量的臨床病例實踐和各種危重癥搶救的實施,積累了豐富的兒科各類常見病的診治及常見危重癥搶救的臨床經驗。
擅長新生兒及小兒常見病的診斷與治療。掌握語言:普通話、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