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沐梓
來源:醫(yī)學界呼吸頻道
鉀作為機體最重要的無機陽離子之一,具有調節(jié)細胞內酶的活性以及神經、肌肉組織等的興奮性等多種生物活性[1]。當血清鉀≤3.5mmol/L時機體神經肌肉應激性降低,心肌興奮性增高,嚴重的低鉀血癥還可引起致命心律失常。
低鉀血癥屬于臨床急癥,維持血清鉀值在正常范圍已為臨床醫(yī)師所共識,目前臨床常用補鉀途徑主要有口服、靜脈、直腸等途徑補鉀。霧化吸入補鉀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到臨床中。下面就細數(shù)一下臨床中常用的補鉀途徑。
口服補鉀
(1)口服補鉀,使用方便、安全,尤其是慢性低鉀血癥的患者。目前口服補鉀常和其他途徑補鉀聯(lián)合應用,臨床對口服補鉀的研究常用于一些遺傳性肌肉麻痹性疾病等慢性病的治療。
(2)臨床應用中,口服補鉀易刺激消化道,引起嘔吐和腹瀉等癥狀,甚至反而加重鉀的丟失,應合理應用。
① 枸椽酸鉀或磷酸鉀對胃腸刺激較小適用于口服補鉀,枸椽酸根為體堿貯備的前身,低血鉀常伴有堿中毒,故應慎用,否則易加重堿中毒。
② 缺鉀同時伴有缺磷者,宜選用磷酸鉀[3]。
(3)口服補鉀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由于氯化鉀對胃腸道的刺激等原因拒絕接受,同時全麻手術后低鉀患者胃腸功能未恢復時,口服補鉀其消化道吸收效果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口服補鉀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靜脈補鉀
(1)靜脈補鉀在不能口服或缺鉀嚴重的病人中使用。靜脈補鉀優(yōu)點是能迅速提高血鉀水平,防止低鉀對心肌應激性及血管張力的影響。
(2)靜脈補鉀需同時輸入一定量的液體,可能會因此增加心臟負荷,甚至導致心力衰竭,還可能導致靜脈炎及疼痛的發(fā)生。所以,靜脈補鉀前需了解腎功能,尿量必須在30~40 ml/L以上或每日尿量大于500 ml。
(3)補鉀的劑量不宜過多。① 參考血清鉀水平,每天補鉀40~80 mmol不等,即氯化鉀3~6 g;② 鉀的濃度不宜過高,一般不超過40 mmol/L,即1000 ml液體中氯化鉀含量不超過3 g;③ 絕對禁止高濃度含鉀液體直接靜脈注射,以免導致心跳驟停。
(4)靜脈補鉀的速度不宜過快,一般速度限制在0.75~1.5 g/h,否則補鉀速度過快可致血鉀短時間內增高,引起致命后果。少數(shù)缺鉀者大劑量鉀靜脈注射時,需進行床邊心電監(jiān)護,如心電圖出血高鉀血癥變化時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5)宜選擇較粗的大血管,不宜在同一靜脈反復穿刺,由于鉀鹽刺激性較強,易使較小的淺表靜脈血管平滑肌痙攣。目前,微量泵的臨床應用解決了這一問題,經中心靜脈微量泵鉀治療方式可維持穩(wěn)定的鉀鹽微量注入,避免患者暴露于高鉀危險中[4]。
腸道給藥補鉀
(1)腸道環(huán)境偏中性或弱堿性,有利于鉀離子的吸收,但易引起患者便意,造成部分藥物流失而不能完全吸收。因此,有些患者不愿意接受腸道途徑給藥。
(2)國內多項[6]研究發(fā)現(xiàn)直腸給藥補鉀其效果與靜脈補鉀相同。血鉀值上升平穩(wěn),氯化鉀肛注不但解決了補鉀困難的問題,且為臨床低鉀所致的腸麻痹患者補鉀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3)直腸給藥補鉀常受體位、腸道功能、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的影響,造成部分藥物的流失,而降低補鉀效果。直腸給藥補鉀作為補鉀治療的一個補充,與其它補鉀方式同時使用,增加補鉀效果及安全性。
霧化吸入補鉀
霧化吸入給藥即把藥液變成細微的氣霧,隨患者的吸氣而進入呼吸道,氣霧直徑5 μm以下時,可被直接吸入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肺的有效吸入面積可達65m2 以上,經氣道給藥,藥液可以通過肺泡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具有最短的吸收距離、最大的吸收面積等吸收特點,同時避免口服給藥的肝臟首過效應。
有研究提示[5]霧化吸入補鉀治療效果與靜脈給藥補鉀有同樣的治療作用,為臨床低鉀患者補鉀治療提供新的思路與途徑。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8:2005.
[2] 石旒澎。臨床心律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594-595.
[3] 李樹貞。現(xiàn)代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770-771.徐言俊,曾加林,彭福強。不同補鉀方式治療嚴重低鉀血癥的臨床療效[J].廣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43(2):78-80.
[4]馮麗霞,王漫麗。高濃度深靜脈微量泵補鉀治療危重患者低鉀血癥的臨床研究[J].臨床誤診誤治, 2011,24(3):53-55.
[5]崔志俊。霧化吸入補鉀治療低血鉀癥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0,9(2):142.
[6]王彤光。老年肝硬化腹腔積液患者肛注補鉀41例療效分析[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5,14(06):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