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后,曾經頒布了一系列消除封建、發展資本主義的維新法令。并且取得了成功。也正因如此,在日本才出現了一個興辦教育、開辦工商企業和大練新兵的建設高潮。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何會走向成功?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讓我們將自己的目光移到公元1867年的一個深秋,就會發現,這正是日本的一個多事之秋。大街上有無數的日本人都穿著紅紅綠綠的衣服,敲著皮鼓,唱著自編的歌曲,只要看見富商的米店就會馬上沖了進去,將其砸一個稀巴爛。而這次暴動則涉及到日本的京都、名古屋,大阪、橫濱、江戶等各大城市。
當然,更為湊巧的是,也就是這一年,日本的老天皇死了,皇太子睦仁剛剛登基,并被稱為是明治天皇。盡管當時的明治天皇只有15歲,但他所面對的形勢卻非常嚴峻和復雜。而此時,在日本西南部的一些諸侯和武士們正想著怎么樣推翻德川幕府,建立起以天皇為首的新政權。
當然,話說到此,肯定有讀者會感到非常奇怪,明明在日本已經有“天皇”,為什么還說要建立起以天皇為首的新政權呢?事實上,盡管當時的日本也擁有天皇,但其實卻是一個花架子,根本沒有任何實權。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并且,統治日本多年的德川幕府不僅僅對內統治著日本國民,對外還自稱“太君”,代表著日本的國家形象。當然,最讓日本國民反感的是,統治日本的幕府,辦公卻不在首都(京都),而是在江戶(今天的東京)辦公,根本就沒有把天皇放到自己的眼里。
于是乎。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一幕場景出現了,即:某年的陰歷十月十三,十四兩天,有日本西南諸侯的幾個代表悄悄在京都集會,他們正在商量如何把德川幕府趕下臺。說來也巧,恰在此時,他們還又弄到了一張明治天皇的“討幕密詔”(當然,這一份密詔到底是真是假,已經無從知曉)。于是,他們不禁喜出望外。其中,有一個諸侯的武士便說,“只要有天皇的詔書,我們攻打幕府可就名正言順了。”
隨后,這些開會的日本諸侯們便紛紛把自己的兵馬集中到了京都,并派遣部隊將德川幕府駐扎在皇宮的警衛隊武裝予以解除,然后,他們就簇擁著明治天皇,召開了一場御前會議。宣布“王政復古”,大權都應歸天皇所有。然而,對此,德川幕府卻并不甘心,他們的軍隊很快就兵臨京都城下。雙方便展開了一場激戰。當然,如果論人數還是德川幕府的勢力大,但是,由于幕府雖然統治日本多年卻并不得民心。所以,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兩軍在戰斗的過程中,形勢就逐漸產生了變化,直至幕府的軍隊遭到慘敗。 從此,日本開啟了一個明治維新的嶄新時代。
總之,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何會走向成功?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的作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