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幾年來,“課程”一詞成了基礎教育界的高頻詞。從2001年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式進入實驗以來,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
在你們的學校里,老師們最常聽的話是不是也是“課堂教學是主陣地”呢?學校擁有了課程權利和課程責任,老師,你在參與學校課程建設中,有沒有遇到困惑呢?
課程建設,既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也是學校層面課程改革自覺性的體現。在一所學校,當老師和學生成為課程開發和決策的主體,所追求的也是一種開放的學校文化,實現人的全面個性發展。
本周,小編就帶你走進“學校課程建設”專題!
今天讓我們跟隨專家學者與課程一線實踐者的腳步,告訴你,究竟課程建設是什么樣,該注意什么呢。一起來看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的精彩分享吧!
設想:
如果讓你建一所新學校,你會怎么做?
我們會設想,學校要體現什么樣的“教育味”,體現什么 樣的“校本味”。專業一點,還會考慮選擇哪一種建筑風格,如古典主義還是新古典主義,現代主義還是后現代主義。然后請建筑師做出整體規劃,根據規劃設計圖紙,進行實施建造,并在建造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設計,進行改進。
學校課程也是這樣建設的。以某小學的一屆學生為例:新生報到后,首先要圍繞我們的辦學理念, 根據上級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形成學校六年一貫的課程規劃總體方案,然后分類型、分年級、分主題設計課程教學方案。方案設計好后,需要將方案付諸實施,然后評估該方案是否合適。這就是學校課程建設的基本內容。
提問:
建一所學校難還是教一屆學生難?
無論是建學校,還是辦學校,它們都是人類的專業實踐。盡管在具體的行為層面不好比較,但在人類專業實踐的觀念或程序層面,兩者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建學校需要有觀念、規劃、設計、 施工、驗收的程序。同樣地,辦學校也需要有教育觀念或理念、課程規劃、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與評價的程序。
其實,從人類的專業實踐來說,課程與建筑其實有先天的關聯。造一所學校屬于建筑專業,而辦一所學校屬于教育專業,人類的專業實踐智慧是相通的。就具體的專業實踐過程看,稱得上“專業”的實踐包括三個環節:專業方案的擬訂、方案實施與結果評估。
分析:
學校課程建設是否有必要性?
區分任何一項實踐活動專業與否的標志首先是有無專業方案,就像治療的方案叫處方,建筑的方案叫圖紙。決定某項實踐活動專業化程度的依據首先是方案的專業化,因為預設的方案決定著后續的實施與評價。一個人要從事某項專業活動,如果沒有好的專業方案,即使實施得再好,也不是專業人員,頂多算個“民間藝人”。
因此,學校課程建設是一種專業實踐,辦一所學校就必須建設學校自己的課程。學校課程建設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的區別所在。
如上所述,如果將學校課程建設作為一種專業的實踐,首先需要編制專業的教育方案,然后就是專業地實施并評估該方案。
教育部頒發的學校課程設置方案而言,按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設計,學校一級的課程開發從宏觀到微觀,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學校課程規劃方案
第一層是學校課程規劃方案——也是一所學校建筑整體規劃的圖紙。
即某小學、某初中或某高中依據自己的教育哲學或理念,對全校學生在該階段要學習的全部課程進行整體的規劃。
學校課程規劃方案具有長遠 性、全局性、戰略性、方向性、概 括性和鼓動性。這是三級課程管理 政策背景下學校一級課程管理的重要標志,也是學校課程領導力的具 體體現。
第二層:學期或學年課程綱要
第二層是學期或學年課程綱要——也是一幢樓如何建設的設計圖紙。
即教師對學生在某一學期或學 年所要學習的某門課程 (語、數、 外等國家課程或某門校本課程)的 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進行的整體設計。
就國家課程而言,教師必 須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學情與教材 一致性地設計某一學期或學年某門 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 以規范并指導學生的學習和自己的 教學。
就校本課程而言,教師必須 依據學校教育哲學,在評估學生的 課程需求與可獲得的課程資源后, 一致性地設計某門校本課程的目 標、內容、實施與評價。“課程綱 要”有別于“教學進度表”,前者是 學校層面課程開發的具體體現,也 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重要標志, 而后者只是使用教材的具體安排, 無法體現教師對本班級學生學習的 個性化設計。
第三層:單元或主題或課時方案
第三層是單元或主題或課時方案——也是一層樓或一間房如何建設或裝修的設計圖紙。
即教師在開展專業實踐之前, 依據國家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要 求以及對應的“課程綱要”,對某一課時或某幾課時、某一知識點、某篇課文、某個單元或主題實施教學 而進行的專業設計文本,或是按照校本課程的綱要,進行單元或主題 或課時的教學設計。
三層課程方案充分體現了學校課程建設的專業性,也體現了課程 育人的復雜性與一致性。也正因為如此,教學與建筑一樣,是一種專 業,而不是職業。校長、教師都應像建筑師、設計師一樣,是專業人員。
學校課程建設首先是方案編制 與開發,而方案的編制也許最難的是學校課程規劃。
學校課程規劃是指學校依據相應的國家課程方案和本校的教育哲學、本校學生的課程需求、所在社區的課程期待,以及可得到的課程資源的評估,對本校學生在某一學段的課程學習按學年進行整體的謀劃。
在規劃學校課程體系時,需要明確以下幾點:
需要建立一個由利益相關者 (包括學生代表、教師、家 長代表、社區代表以及學校領導) 和專業人員組成的學校課程委員會,這是學校課程建設的領導與決策機構。其職責是編制學校課程規劃方案與審議教師開發的每一門校本課程綱要。
需要開展一系列的專題研究,如相關政策的厘清、學校優劣勢分析分析、學校教育哲學的明晰、學校已有課程發展 經驗的梳理、學生課程需求的分 析、現有課程滿意度評估、可獲得 資源的分析等。
最后呈現的學校課 程規劃的文本至少要說清楚本規劃的依據、課程方案或計劃及說明, 以及該方案的實施與保障措施。
什么樣的學校課程規劃是專業的?
評議一份學校課程規劃方案, 需要考慮三個維度:
一是合目的, 即符合國家或地區課程方案的課時及相關要求;明確宣稱學校教育哲學 (愿景、使命與目標);體現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素質教育的追求。
二 是合一致,即完整呈現了依據、方案、實施與保障等要素;目標部分清晰地描繪出畢業生的形象;很好地回答了學生課程需求與社區課程期待;整合了可得到的人財物、時空、信息等資源;方案整合了三類課程并體現一定的結構且與目標一致;依據、方案、實施與保障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三是合可行,即實施建議清晰、具體且提綱挈領;保障措施全面、可落實且是關鍵;整 個文本比較清晰地回答了“誰做, 做什么事,把事做正確是什么樣子”。
學校課程規劃 是一種專業實踐,符合專業的特性,即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學校課程規劃只是一種理想的方案,需 要實踐的檢驗、修訂與完善,需要建立持續的課程審議與完善機制。 這一過程,也許就是學校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本意。
摘自《中國民族教育》篇目《學校課程建設:為何與何為》崔允漷
作者| 崔允漷 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本文編輯 | 楊琳竹(實習生)
責任編輯 | 衛彥瑾
《中國民族教育》有著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前沿的教育實踐,最權威的教育解讀!
在其7—8月的雜志中更是通過大量的專家視角和學校案例來具體詮釋學校課程建設,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