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民國期間的特色建筑
395. 永安堂
永安堂大廈,建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坐西向東。解放前,它曾是僅次于愛群大廈的廣州第二高樓。它是著名愛國僑領胡文虎在國內生產和經銷“虎標”萬金油等良藥的主要場所。
號稱“萬金油大王”和“報業大王”的胡文虎(1882-1954年),出生于緬甸仰光,祖籍福建省永定縣,是南洋著名的華僑企業家、報業家和慈善家。1908年繼承其父胡子欽留下的一間永安堂中藥鋪,根據中西藥理,刻苦鉆研中、印、緬古方,利用西方先進的制藥技術,并重金聘請醫師、藥劑師,將其父創制的“玉樹神散”秘方改良成既能涂又能內服,攜帶方便的“虎標”萬金泊,曾風靡全世界。
據估計,當時地球上全人類有半數以上的人們購買和使用過“虎標良藥”。廣州永安堂就是胡文虎在他的事業鼎盛期在廣州設立的分機構。此外,胡文虎還創立了群星燦爛的星系報業集團,形成遍及全球的龐大報業網。而且胡文虎一生樂善好施,慷慨大度,捐獻的財物不計其數,僅為抗日貢獻的錢財,英國學者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可見其赤子之心,愛國之切。
廣州解放不久,有人誣指胡文虎為“漢奸 ”,廣州永安堂因此被列為“敵產”,由省總工會進駐作為工會大廈。1992年省政府正式決定將永安堂歸還胡的女兒胡仙。1995年胡仙將永安堂捐贈給廣州市政府將其作為少年兒童圖書館。在捐贈儀式中,廣州市向胡仙頒發了“愛心雋永”紀念匾;并將永安堂命名為“紀念胡文虎先生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探訪側記:其實很早就主意到了“永安堂”這棟建筑,步行或開車路過解放橋時都可以看見這棟比較特別的建筑,只是不知道其間的“故事”。這一圈看下來,覺得沿江路每棟有一定歷史的建筑都有其獨特的“故事”的,只是我們沒有心情去關心,沒有時間去了解而已。
396. 協和堂
協和堂,位于西增路協和中學內,為民國期間廣州私立女子師范學校校址之一, 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開辦 。協和堂建筑面積 350 多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外墻紅磚砌筑,樓高二層,前后開門,綠琉璃瓦頂,前后附四柱星檐角亭,外墻裝飾簡樸、素雅大方。協和中學內有幾棟樓房風格與協和堂類同,形成特色建筑群。
探訪側記:第一次探訪時,門衛不給進去,不進去拉倒!反正這類建筑見得比較多了,也沒有再編個什么理由進去的動力了;后來看到報紙,說學校5月30日是開放日(為招高中生做宣傳用的),想想就不看看吧!不要浪費機會,這次倒是大搖大擺地進去了,還受到了禮遇!如果我是校長,就會堅持至少每季度開放一次,而不是在招生時開放一天,這多少有些臨時抱佛腳、急功近利的嫌疑。
397. 蝴蝶樓
蝴蝶樓,位于魚窩頭鎮廣州市雙錢糖業有限公司內北側。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據記載,“蝴蝶樓”是解放前被人稱為“市橋皇帝”的大惡霸李塱雞(李輔群)以武力霸占魚窩頭,興建福隆糖廠時所建。該樓磚木水泥結構,樓頂布滿槍眼,墻厚堅固。除了可以住人,還兼有防御功能。因為中間的門廳及樓梯通道連接左右兩邊形式相同的多邊形隨樓,看上去仿佛像一只展翅的蝴蝶,所以人們稱之為“蝴蝶樓”。建國后魚窩頭鄉政府曾在此辦公。
探訪側記:探尋的難度系數是★★★。探訪之前就有二個想法,一是這廠子應該是倒閉了,珠三角現在哪里還有什么糖廠呢?另外就是琢磨著如何與門衛打交道,因為蝴蝶樓是在工廠內。到糖廠倒是簡單,南部快速干線下來,沿南沙大道南行幾公里,坐轉魚窩頭大道,直走就有路標指示去雙錢糖業公司了。結果印證了自己的想法:廠子倒閉了,機器拆賣了;與門衛打交道并不輕松!其四個詞不離口:安全、領導批準、周一上班再來,介紹信,但憑著自己的耐心與真誠,經過多次的軟磨與商談,其最終還是領我去蝴蝶樓看看了!其間本想整點“小惠”給他,被其嚴拒!
花絮——蝴蝶樓與陳壁君
日偽期間,漢奸汪精衛把南京作為偽都,廣州則作為大后方,而汪精衛的妻子陳壁君則經常乘飛機往返于兩地,有所謂“兩月駐京(南京)、兩月駐穗”之說。汪精衛在1944年死后,陳壁君處理完有關事務就馬上飛回廣州坐鎮。當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陳為防不測,在她的寓所(法政路30號)及附近實施緊急戒嚴,并在臥室放置烈性毒藥一瓶,作為隨時自殺之用。
1945年9月10日,國民黨軍統設局誘捕陳壁君,計劃由鄭鶴映執行。事前,鄭鶴映將戴笠來電轉示的蔣介石的手諭給陳壁君,稱將派飛機接他們到重慶。12日,陳壁君等乘車出門,誰知不是往機場而是上船。一上船,又被告之,請陳壁君等到郊外安全地帶暫時休息。12日晚,陳壁君等在魚窩頭“蝴蝶樓”,一住就是8天。到了9月21日農歷中秋節,陳壁君等又被“送返”廣州。10月14日,陳壁君等被送到南京被軟禁。
398. 南方大廈
南方大廈地處廣州沿江路,12層高的南方大廈是珠江邊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的東邊是愛群大廈,西邊有古老的廣州海關、郵政局和文化公園,再往前是沙面。附近還有西濠二馬路、人民南、十三行等著名廣州路段,長期是廣州最著名的商業中心。南方大廈酒店前身是“大新公司”,創建于1918年,1938年在戰火中被焚毀。解放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重建,1954年國慶節正式開業,命名為南方大廈。
探訪側記:以前住在荔灣區,并且當時很少有大型商場,因此南方大廈就成了我們的選擇!那時的南方大廈是非常熱鬧,現雖然幾經“轉變經營方式”,但終究是回天無力啊!人少,特別是缺乏消費能力的人流的支撐,顯得有些衰敗。在沿江路上拍南方大廈有些困難,那就到濱江路再拍一下吧!
399. 愛群大廈
愛群大廈,在廣州舊城區珠江北岸堤岸邊、現“沿江西路”和“長堤大馬路”兩條馬路交匯的三角形基地上。愛群大廈已有幾十年的歷史。1934年動工興建,1937年夏竣工。該樓高64米,共15層。建筑風格獨特,外形仿美國摩天大樓,具有端莊、明靜、簡潔、和諧的特色。在30年代她曾奪廣州建筑物之冠,被當時新聞界譽為“開廣州高層建筑之新紀元”,并以設備最新式、完善、豪華而著稱。愛群大酒店在當時執旅館業之牛耳,在海內外都有較大的影響,素有“南中國之冠”的美譽。
當年大酒店落成之日,國民黨軍政要人李宗仁、孫科等都親自題詞慶祝,富商名流爭相捧場致賀,故翰墨題詞,琳瑯滿目。前往觀盛者熙熙攘攘,轟動一時。舊時代的“愛群”是顯露權力和身份的場所,平民百姓是難以涉足的,就連其門前騎樓下的長廊,一般人都不敢隨意踏入。50年代至60年代初,愛群大廈這座器宇軒昂的高級賓館,既是廣州的特征之一,又是涉外活動的重要場所。1985年3月,“人民大廈”復名為“愛群大廈”。1988年11月5日“愛群”復名為“愛群大酒店”,由88歲的著名書法家秦咢生書寫招牌。
探訪側記:曾經在其上的旋轉餐廳吃過飯;曾經在其設備已屬一般的房間住過一晚,感受這歷史的滄桑與無奈!不過,其自助餐不怎樣,其住的也不怎么樣,但是非常便宜!只是隨著消費力的遠去,隨著自身硬件環境的限制,其衰落下去了。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400. 東亞酒店
東亞酒店,在長堤大馬路長堤大馬路320號,是廣州解放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1949年10月14日成為廣州解放日,15日清晨,蕭響三等從東亞酒店三樓的窗口升起了廣州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紅旗,迎接人民解放軍進城。東亞大酒店由旅澳華僑馬應彪集資于1914年興建,落成后稱“先施有限公司環球貨品粵行東亞大酒店”,為當時廣州規模較大的酒店。樓高7層,外表為歐洲古典建筑,內則全部用古色古香、做工精細的酸枝家具,外洋內中,陳設奇麗,堪稱百粵之冠。民國時期,是富商巨賈、達官貴人經常出入的場所。
探訪側記:其就在人民路與沿江路的交叉之處。衰落的人民南路的商業,似乎更加凸顯了酒店的歷史。
401. 廣州酒家
廣州酒家,始建于1939年,位于文昌南路與上下九步行街交匯處。酒家以經營粵菜和中秋月餅而聞名,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廣州酒家前身是西南酒家。1938年毀于戰火,1939年重建,取名為廣州大酒家。1954年公私合營后成為國營企業,文化大革命后沿用現名。先后被評為中華老字號、全國十佳酒家等稱號。2005年被公布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探訪側記:最好的探訪就是去吃頓飯,可惜這次沒有!最近的一次都已10年矣!
402. 新亞酒店
新亞大酒店,開業于1927年,由美國和新加坡華僑集資興辦。開業之初,“新亞”以高品位、高質量立店,成為上世紀20年代廣州首屈一指的高級豪華酒店,與上海“和平飯店”齊名,在粵港澳乃至東南亞一帶享負盛名。劉少奇、李宗仁曾下榻這里,可謂名人匯聚。 被被評定為“中華老字號”。
探訪側記:其就在人民路與沿江路的交叉之處,與新華大酒店相鄰。衰落的人民南路的商業,似乎更加凸顯了酒店的歷史。
403. 廣安錢莊
廣安錢莊,位于梯云東路 188 號。始建于 1928 年。坐北朝南,鋼筋混凝土結構四層樓房 。天臺的牌坊和通風亭已拆除,外立面有兩根貫通三、四樓的愛奧尼式柱,樓房每層的墻上鑲有壁畫四幅,共有十六幅,內容都是才子佳人或者山水花鳥。房屋外立面保存完好,內部間隔有所改變。廣安錢莊由周氏族人創辦,只對周姓人氏開放,經營國內外周氏家族儲款、匯款。1956 年公私合營時,成為旅店。
探訪側記:這錢莊不去看還好,一去看至少有二個方面的損失:一是,梯云東路給人的感覺是破破爛爛,加之到處是占道經營的小商鋪,隨意亂停的運貨小面包車。這廣安錢莊,其破爛程度真是出乎所料啊!其二,就是以后到酒店真還要少點一些所謂的“高檔海貨”,在這里看到一些大酒店來拿貨的小面包車,所以,不論是大酒店還是小排檔,其貨源大致就如此了。
另外的記錄是:有一次是從恩寧路回家,不小心走到了這梯云東路,那真是著急啊——拿貨的、卸貨的車不管你,只管裝貨就可以了!沒有想到一個錢莊竟然是如此!
404. 南園酒家
南園酒家,在海珠區小港路曉港公園的西側。具有嶺南傳統風格的園林式酒家建筑。假山、小橋、魚池,回廊迂回曲折,廳堂布置雅致,具有濃郁的嶺南建筑韻味。
探訪側記:特意去吃了頓飯。
405. 北園酒家
北園酒家,廣州四大園林酒家之一,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當年,陳濟棠主粵時期的廣州市商會會長鄒殿邦在十七中學右側的一座別墅中開設北園酒家。因地處羊城北郊,毗鄰白云山麓,樹木茂盛,環境清靜,更有小河從前面流過,故有"山前酒家、水尾茶寮"之稱。吸引了市內不少官僚政客、富商巨賈、社會名流、中西醫生、著名粵劇藝人常到酒家光顧。1947年因北園酒家原址在廣州淪陷時被毀,故在原址附近的小北花圈口重建開業。
1957年國家投資改建,由著名建筑工程師莫伯治設計。把北園擴建成當時廣州第一家古色古香、富有嶺南庭園特色的園林酒家。朱光市長還為酒家書寫"北園"招牌。1964年日本著名佛教大師、書法家天門海翁即席揮寫"和平友好"條幅相贈。同年7月郭沫若出國赴越南訪問在酒家飲早茶,贈詩一首"北園飲早茶,仿佛如到家,瞬息出國門,歸來再飲茶。"劉海粟87歲高齡時,曾到此宴飲,即席揮毫"其味無窮"大字相贈。中山大學著名教授商承祚書贈"味道之腴"以表示對菜式的評價。先后被評為中華老字號、國家特級酒家。
探訪側記:路過很多次,但都沒有進去看過、吃過。下次再找個時間去吃頓飯或者“早茶”吧!在廣州這么多年似乎很少去喝什么早茶,特別是在1998年以后,工作一多,加之非廣州籍同事的增加,似乎就沒有再特意“嘆早茶”了。
406.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是廣州著名的傳統園林式酒家,建于南漢國“昌華苑”故址,因附近有小溪,故名“泮溪”。酒家倚湖畔而建,以游廊連接的廳堂、別院掩映在湖光水色之間。1959年擴建,由莫伯治設計,薈萃江南庭園特色精華,經過兩年營建,成為馳譽中外的“江南第一家”。
泮溪酒家從60年代初成為最宏大、最負盛名的園林建筑,至80年代末仍然保持全國最大園林酒家的地位。這里薈萃江南庭園特色及其裝飾藝術的精華。泮溪酒家的外圍粉墻黛瓦,綠榕掩映。大門上墨綠色灑金牌匾,是當年朱光市長留下的墨寶。酒家內的布局迂回曲折,層次豐富,幾組園林重景顯耀著民族的睿智。先后被評為"中華老字號"、"國家特級酒家"。
探訪側記:泮溪酒家坐落荔灣區龍津西路,去吃過幾次飯。這次探訪,對著大門照相,服務員也大方應對。
407. 陳嘉庚堂
陳嘉庚堂,由華僑陳嘉庚先生捐資興建的嶺南大學附屬小學禮堂。1919年6月落成。為紀念陳嘉庚先生對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將該禮堂命名為“陳嘉庚堂”。
陳嘉庚,華僑企業家,1874年出生于廈門市集美鎮一個華僑世家。廈門大學,集美大學,集美中學等均由陳嘉庚創辦。陳嘉庚還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地區著名華人企業家,生前曾為東南亞地區華僑領袖,愛國人士。1949年應毛澤東的邀請,回國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開國大典。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歲。后安葬于福建集美鰲園。
探訪側記:在中山大學,很自然地就到了陳嘉庚堂。
408. 太平餐館
太平餐館,地址在北京路342號,是廣州第一家專營西餐的餐館。20世紀初創辦于北京路太平沙南關大巷,后因股東拆股,徐寶泉于1925年在財政廳前現址處開辦“新太平餐館”,與太平沙處的“太平餐館”老館競爭。后來,“新太平餐館”被老館收購,1927年7月將其改為“太平餐館第一支店”,爾后,太平沙的太平餐館結業,這里的太平餐館第一支店則改名為“太平餐館”。蔣介石、周恩來、林森、李濟琛、陳洛棠等許多名人都曾在此就餐。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亦曾在太平餐館設宴。
探訪側記:第一次是匆匆路過拍照而已;第二次再路過時就進到餐館里面看了看,很多人在吃西餐。我啥也沒有做,只是進去撒尿而已,看來熟悉環境就是好!至少可以應急,俗氣但實用。老婆倒不喜歡這“太平餐館”,似乎與什么“太平間”拉上了關系,唉!如果是這樣,那“太平洋”、“天下太平”這詞就不能用了?
409. 廣東迎賓館
廣東迎賓館,是廣州市中心唯一園林式酒店,此處源溯于南朝梁武年間,為昔日王府之地。一九五二年建館,接待中外政客無數,1994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四星級賓館。
探訪側記:感覺是環境是不錯的,只是酒店的設施有些老化了。
410. 粵海關大樓
粵海關大樓,俗稱大鐘樓,位于沿江西路。粵海關是我國政府最早設立的海關。1685年(清康熙24年),清政府在廣州設立粵海海關作為管理對外貿易的行政管理機構,咸豐十年(1860年)粵海關稅務司在現關址正式建立公署。它原建于1860年,是兩層簡陋的樓房。1872年,樓房因被白蟻蛀蝕改建。1899年又遭火災毀壞重建。民國元年又遭大火,樓層嚴重受損,已難修補。民國三年粵海關大樓工程在現址奠基重建。
粵海關由英國建筑師戴衛德.迪克設計,古羅馬風格的建筑,成為近代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筑代表作之一。大樓主要材料全部由英國進口,最吸引入的還有頂層13米高的鐘樓。因而粵海關大樓又叫大鐘樓。頂筑穹隆頂鐘樓,鐘樓四面各砌塔司桿雙柱,置大型四面時鐘,內有5個大小不一的吊鐘,為1915年英國制造。
探訪側記:在沿江路南方大廈這邊有很多文物。這座建筑還是很渾厚、大氣的!與之相比,現在的建筑似乎顯得較為單薄。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了很多照片。
411. 新華大酒店
新華大酒店,座落在珠江北岸,地處繁華的人民南路,連接十里商埠之稱的長堤,建于1925年,比愛群大廈的歷史還要長十多年,被譽為目前全國最寬最大的騎樓,在每段圓拱柱之上的墻面,都有一塊巨大的卷渦形拱心石。
探訪側記:其就在人民路與沿江路的交叉之處。衰落的人民南路的商業,似乎更加凸顯了酒店的歷史。
412. 思明東校西校
思明東校,在花都區花山鎮東村路六巷1號,是花都區唯一的一所由海外僑胞集資創辦的初級中學,至今已經有80年歷史。
探訪側記:其實就是現在的“華僑中學”,在GPS中設置目的地,就基本可直接達到,但還有一定的差距,不過不要緊,遠遠就看見的一漂亮建筑就是它了。正巧趕上一批大巴、小車出來,原來是其78級的同學聚會!保安查問來干什么,答曰回校看看,就善意地“蒙蔽過了關卡”,女兒說我騙人技術還可以,呵呵。到學校轉悠了一下。一教師誠邀到辦公室坐下“飲茶”,主是熱情但客不受,到現在還有一事不解——這建筑怎么這樣紅啊!?
413. 萬源堂參茸行
萬源堂參茸行,位于光復南路西榮巷 2 號。建于民國。該樓房在新中國成立前是關姓私產,為參茸老板關松芝所建。首層經營參茸藥材生意,二層為寢室,三、四兩層為倉庫。門面一邊為廚窗,擺放參、茸及洋酒貨板,日本入侵廣州后,生意破產,其后一直用作住宅。
探訪側記:找到這里并非難事,難的是行車困難,于是將車停得老遠的,然后步行而至。步行也非容易事,不時要避開熙熙攘攘的人群,車輪滾滾的推車。這樓是有些特點,房屋外立面基本保存,內部間隔有所損壞,首層門面已改動。
414. 執信中學建筑群
執信中學,位于執信南路152號,于1921年孫中山先生為紀念朱執信而創辦的。執信中學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環境優雅,尤其是校內的文物建筑群古色古香,文化氛圍濃郁。建于1923年的舊圖書館和東座、南座教師辦公樓均為兩層紅墻綠瓦建筑,其外貌至今尚保持完好。
探訪側記:周末,雨天,學校基本沒有人,但舊圖書館在裝修中。保安沒有過問,就這么大搖大擺地進到學校。“功課”做得不深,不知道原在駟馬崗的朱執信先生的陵墓已于1936年遷葬于校內,看來下次還得去到學校里探尋一下。
415. 中山大學石牌牌坊
中山大學石牌舊址,位于石牌五山路斜坡處,建于1935。牌樓灰白色,分五門。中門石柱并有獅頭含環浮雕,柱內側有一鑲嵌大理石,上刻中山大學奠基于民國24年及校長鄒魯和諸董事姓名。牌樓主間橫額,原鐫刻“國立中山大學”,建國后改書“為人民服務”。
探訪側記:牌坊左側寫著是“華南理工大學”,右側寫著是“華南農業大學”,牌坊橫梁上的字顯然不是曾經的“國立中山大學”。牌坊腳下不再是來來往往的莘莘學子,而是穿梭的車輛,就我都穿行不下100次了,它顯得有些落寞。我想很多華工、華農人都找不到它的。但這座牌坊已在珠江邊和大學城復制了兩次,有些泛濫了,但只有這牌樓才更有蒼老的韻味。我想什么時候將其“為人民服務”改為“國立中山大學”,同時摘下“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二塊誤導人的牌子而給它正名呢?文物部門應該去做這個工作。
416. 康樂園早期建筑群
康樂園早期建筑群,含嶺南大學建筑群(馬丁堂、格蘭堂)、嶺南大學附小建筑群、馬崗頂洋教授建筑、模范村中國教授住宅群、孫中山銅像、七進士牌坊。康樂園是晉朝時期著名詩人康樂公謝靈運被貶后的居住之地。鐘靈毓秀,物華天寶。
走進康樂園,可以感受中式園林的古典美——大草坪中的惺亭,進士牌坊;可以在逸仙路上略影中大校園之古樓,參天大樹,青青草坪;可以到有歐式別墅群的馬崗頂緬懷大師,感受西方大學式的校園——草坪中分散的坐落著的一座座漂亮的別墅;這里是植物的王國,隨處可見參天的茂盛大樹,榕樹、樟樹、棕櫚樹、木棉樹、芒果樹。
探訪側記:經過考慮,為了完整起見,還是將“康樂園早期建筑群”單獨列一條,雖然其中的一些內容,如馬丁堂、七進士牌坊等已經有了單列。
417. 花縣縣立初級中學鐘樓
花城中學,坐落在花都區花山鎮北部,這里是花縣縣立中學、花縣鄉村師范學校舊址。
探訪側記:GPS可以直接找到。因是放假,校門緊閉,但透過欄桿,可見鐘樓。廣州稱“花城”,這學校沾了“花城村”的光,就叫“花城中學”了,“帽子”戴得很大!不明就里的人,以為是一所很大的學校呢!其實是一普通農村中學而已。
418. 中山醫學院校本部大樓
中山醫學院校本部大樓,坐落于中山二路的原中山醫科大學內,始建于1916年,是廣州市現存民國初期建造、體現中西合璧建筑技術、為數不多的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筑之一。
探訪側記:雨天探訪。這棟樓的建筑還是很有特點的,在中山二路上看得很清楚,而且看起來更有氣勢!雖然路過很多次,但真正進來拍照還是第一次。
419. 陸軍廣州總醫院舊建筑群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舊建筑群,含醫院門樓、華僑樓、解放樓和勝利樓。 1933年陳濟棠創辦了國民黨陸軍醫院,1949年廣州解放,先后改為陸軍總醫院、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并添建部分建筑。此建筑群是廣州保存較好的近代建筑。
探訪側記:沒有進到醫院內部,就在路邊大致看了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