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經說過: 凡真心相愛的,最后都散了;凡搭伙過日子的,最后都長久了。為什么呢?因為愛情是自私的,正因為是真心相愛,只要有一點小問題可能會導致分手。但是搭伙過日子的人往往是因為日久生情會慢慢愛上對方,他們寬容,更在意的是細水長流,所以往往最后能白頭偕老。
所謂真心相愛往往要求太高,好像理想太高而難以實現,共處久了則與心中理想的認同越遠,失望越深。不計較的人往往一開始更能從實際出發,反倒容易發現彼此相處的利處和有點。立足點不同。一見鐘情尤其容易分手,因為第一眼的印象太好而人都是有缺點的,只是你對他一見鐘情,容易頭腦發昏,自己催眠自己,最終醒來,夢想還是夢想,自己可以改變,但與人相處卻只能求同存異。
真心相愛的最后都輸給了搭伙過日子的。這告訴我們,要相信愛情,但是千萬不要高估了我們的愛情。
童話故事里面的王子公主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多見,即使有,你也未必能那么幸運碰到。即使一見鐘情,但是幻想是用來破滅的童話總會在現實面前變成普通話。再相愛的人,如果不能在相處中,享受對方的優點,接受對方的缺點,那么即使真心相愛,也未必能在一起。畢竟,愛情是建立的相互的感情基礎和經濟基礎上的。愛情不是鏡中月,水中花,她是需要一定的契機,才能由愛情變成婚姻,轉變為親情。
在這個快餐經濟的時代,燈紅酒綠,男男女女對于愛情的定義越發模糊。見第一次面就表白說:我喜歡你,我愛你,我們在一起吧。他們所說的“我喜歡你”就好像在說“你好”一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向你問好,還只是客氣了一下而已,喜歡也變成了客氣。難道真的如王家衛的電影一樣,“愛上一個人只需要一秒”。或者會有那么巧合的安排和純粹的感情,或者真的只需要一秒就能愛上,但是小編總覺得愛上一個人的那一刻也許只是一秒,但要持久地愛著一個人,卻并不是一秒鐘都能確定的。通常一見鐘情只是表面的感覺,而如果說要到真愛,我覺得是需要時間去了解和沉淀的。
曾經有人說過:最后和你步入婚姻殿堂的那個人,一定不是你最愛的人,但是卻是你最適合的人。就好像《那些年》里面,柯景騰和沈佳宜明明相愛了那些年,到最后,沈佳宜要嫁人,但是站在身邊的卻不是柯景騰;《前任攻略》里羅茜等了孟云10幾年,從花樣年華一直等到30多歲,等來的卻是孟云的結婚請柬,她一直在和命運抗爭,最后卻輸給了自己,她在自己的婚禮上只為得到孟云的一句“愛過”,終于甘心和最合適的那個他攜手前進。作為觀眾的我們總是比主角還要感慨,因為現實過于殘酷,所以我們希望能在電影虛構的世界里找到一些美滿,如果連電影都不美滿,我們怎么相信愛情呢。
其實無論電影結果怎么慘,明星們怎么分手,劈腿,那都不關我們的事。只要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還在一起,我們就要相信愛情。只要愛你的那個人,能給到你安全感,把你們的感情建立在過日子上,我們都要相信愛情。因為唯有相信,才有可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