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喚起了很多觀眾對于上古神話的喜愛,說起上古神話,繞不開的就是這部先秦志怪古籍《山海經(jīng)》。《山海經(jīng)》的內涵十分豐富,記載包括了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yī)等多方面的知識,其中,我們熟悉的“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精衛(wèi)填海”等神話傳說均是出自于此。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作者唐七也明確說過三生三世的系列故事都是起源自《山海經(jīng)》,那么,這些在電視劇中活靈活現(xiàn)的神仙和神獸,在《山海經(jīng)》中都是怎樣的呢?
青丘與九尾狐
有著“四海八荒”第一絕色之稱的女主角白淺是青丘狐帝幺女,青丘帝姬,青丘東荒女君。不同的是,書中的九尾狐卻是音如嬰兒的食人獸,若是吃了它的肉便能不中妖邪毒氣。《山海經(jīng)》中記載:“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食之不疥。”
有一個與小說描寫類似的神話傳說,據(jù)東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馀外傳》和《藝文類聚》卷九九所引《呂氏春秋》佚文記載:大禹在涂山時遇到一只九尾白狐,并聽到涂山人唱歌,歌曰:“綏綏白狐,龐龐九尾,成于家室,我都攸昌。”大禹娶了九尾白狐做妻子,九尾白狐也被涂山氏當作自己的祖先,因此后世的狐貍多愛稱自己為“涂山氏后裔”。如《聊齋志異·青鳳》中的老狐貍精自稱“我涂山氏之苗裔”。
《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載:“青丘國,其狐四足九尾。”郭璞注:“世平則出為瑞也。”又曰:“青丘國在其北,其人食五谷,衣絲帛。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在先秦,九尾狐一直被當作祥瑞之兆,并非后世習以為常的狐媚形象。
迷谷:
《山海經(jīng)》中的迷谷是一種樹。據(jù)《南山經(jīng)》中記載:“南山經(jīng)之首曰鵲山,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榖為構樹,樹皮可以造紙,迷榖形狀如構樹,有黑色的紋理,能夠發(fā)光,人佩戴上便不會迷路。
迷谷樹
折顏:
書中的折顏是開天辟地以來大洪荒時代孕出的第一只鳳凰,父神親自將其養(yǎng)大,善釀酒,懂醫(yī)術。《山海經(jīng)》中有:“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它長得像雞,有著五彩的羽毛,頭上的
花紋石“德”字形狀,翅膀的花紋是“義”字形狀,背部花紋是“禮”字形狀,胸部花紋是“仁”字形狀,腹部花紋是“信”字形狀,“仁、義、禮、德、信”符合古人對于仁人君子的全部構想,其飲食自然,自歌自舞,因此它的出現(xiàn)也會使天下安寧。
避子桃:
電視劇中少辛想吃桃子,桑籍便去折顏處討要桃子,折顏偷偷給了桑籍“避子桃”。《山海經(jīng)》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到過避子桃,卻提到了一種功能和避子桃類似的草藥:“有草焉,其葉如蕙,其本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蓇蓉。食之使人無子。”
畢方鳥:
小說中的畢方鳥是白真的坐騎,它是修為第一的神獸,本來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束縛,卻因為愛慕白淺而甘愿成為白淺四哥白真的坐騎。《山海經(jīng)》中記載:“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火。”畢方鳥是傳說中樹木的精靈,外貌與鳥相似,青色羽毛,只有一只腳,不吃五谷,常常銜著火到人家家里去制造火災。
窮奇:
折顏說:“他(夜華)五萬歲便能將饕餮窮奇那四頭兇獸一概斬殺了,前途不可限量。”《山海經(jīng)》中記載:“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是食人。”《海內北經(jīng)》中又說“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發(fā)。在蜪犬北。一曰從足。”傳說中窮奇吃人是從頭開始,吃人的時候人是披著頭發(fā)的,也有說是從腳開始吃。
十里桃林:
看過電視劇的大概對于折顏的十里桃林都十分向往,《山海經(jīng)》中亦有記載:“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廣員三百里,其中多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少辛:
“又東三十里,曰浮戲之山。有木焉,葉狀如雩而赤實,名曰亢木,食之不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東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小巴蛇的少辛的名字大概來源于此,而《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巴蛇卻是一種很生猛的生物,《海內南經(jīng)》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巴蛇能夠吞下大象,并且在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頭,有才德的君子吃了巴蛇的肉,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類的病患。
昆侖虛:
白淺化身司音拜墨淵為師學藝的地方便是昆侖虛,《山海經(jīng)》有言:“昆侖虛在其東,虛四方。一曰在反舌東,為虛四方。”《海內北經(jīng)》中亦有;“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
俊疾山:
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有一段描寫很美:“她一飲而盡,這世間再沒俊疾山上的素素,那不過是青丘之國白止帝君的幺女白淺上神做的一場夢,帶著無盡苦楚和微微桃花色。夢中如何,夢醒之后,便忘干凈”其中提到的俊疾山在《山海經(jīng)》也有記載,傳說中的俊疾山是日月升起的地方,《大荒東經(jīng)》:“東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國。”
《山海經(jīng)》內涵豐富,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希望借著電視劇的熱播,能夠喚起人們對于古代優(yōu)秀典籍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