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16年,英國拍賣圓明園被毀前照片,猶如仙境,起拍價高達176萬!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座園林,與一個家族、一個王朝的命運緊密相連。如果說有,那非圓明園莫屬。

“一座圓明園,半部清代史”,這絕無夸張的成分。

從康熙年間開始,經過雍正的大力建設,再到乾隆年間更是連番擴建,可以說圓明園是在清朝最鼎盛時期興建起來的。

然后到咸豐皇帝手中,隨著大清國的衰弱,帝國列強的入侵,圓明園也就此遭劫,被西方強盜搶劫燒毀。

迄今已過去160多年,圓明園的美麗,只留在中國人的夢想里。

六年前,英國公布的一組圓明園被燒毀前的照片,再一次讓人們清晰地看到圓明園的景物,猶如仙境一般的美麗,在世界各地引起廣泛關注,一直持續到今天。

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2016年9月15日,這一天是中國闔家團圓的節日----中秋節。

而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卻正在舉辦一場轟動全球的蘇富比拍賣會。

之所以提起這次拍賣會,是因為一組圓明園被燒毀前的照片,首次出現在拍品中。

這組照片的拍攝者是英國攝影家費利斯·比特,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曾經是英國的戰地攝影記者,因而隨同英法聯軍進入了北京。

在費利斯·比特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漪園內的文昌帝君廟、承花閣琉璃塔,以及圓明園的曇花閣。

這些上世紀記錄著神秘東方中國園林的照片,一經面世,就以其大氣宏弘、美輪美奐而震驚了世人。

人們站在這些照片前面,就猶如置身于仙境之中一樣,其景色之美、建筑之奇,讓整個世界都為之轟動。

這組照片中,有些是費利斯·比特在1860年10月18日之前拍攝的,而有些就在那天的早上。

就是這一天,英法聯軍為掩飾他們的強盜行徑,舉起了罪惡的火把,將圓明園付之一炬。

由于這些照片的珍貴和稀缺性,以及所攝景物實在是過于美麗,其中一張照片就以高達20萬英鎊(相當于176萬人民幣)的天價起拍,創下了蘇富比拍賣會照片類的新紀錄。

只是幾張照片,就引得人們爭相搶奪,可以想見,這些人見到真實的圓明園會是何等的瘋狂。

而圓明園也確實有讓人瘋狂的資本。

圓明園先后歷時150年之久,始于康熙,終于道光,在五位皇帝前赴后繼、持之以恒、不計成本的加持下,終于修建完成。

1707 年正月,康熙帝將自己御苑暢春園北側的一座莊園賜給皇四子胤禛,并題名圓明園。

當時它只是一座占地約500多畝的藩賜園,名聲極低。

然而隨著其主人的登基,圓明園被打造成為離宮。

和“暢春園”一代而衰的御園命運不同,“新任”御園圓明園圣寵不斷。

經過多年的擴建,最終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從1724年開始,雍正開始對圓明園進行大規模整修擴建。

最初,是在園內南部修建“正大光明”和“九州清晏”為主要建筑的宮廷區。

接著又向東擴展,開鑿出水系繁復的福海和各條溪流,至此園中面積已達3000余畝。

雍正在執掌大清權柄的第三年的農歷新年,乘坐一輛鍍金的馬車,在另外11輛馬車的護送下,從北京出發到達御園,親王和大臣們送給他3000個燈籠以示慶祝。

自此,雍正就長期居住于此,并傳諭各部大臣:“朕每日在園辦理政事,與宮中無異”,圓明園正式成為清帝“以恒蒞政”的宮廷御苑。

即使如此巨大的規模,圓明園依然沒有完全建成,其全盛時期,最終是在乾隆年間實現的。

乾隆帝在做皇太子的時候,就是居住在圓明園內的長春仙館。

其中的桃花塢,是他讀書學習的地方。

他經常泛舟福海之上,暢游蓮葉之間,因而對圓明園感情極為親密,想要擴建和修葺圓明園的愿望也特別強烈。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最喜風雅、愛好冶游的皇帝,特別是他數下江南后,醉心于江南山水難以自拔,自稱“園林之樂,不能忘于懷”。

于是回到京城后,更是舉全國之資大修圓明園。

在他的手里,圓明園不斷擴建江南園林式的景點,最終形成了圓明園著名的40個景區。

但是乾隆并不以此為滿足,1744年開始,他又在圓明園附近先后增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

長春園是圓明園中最華麗的所在,是乾隆為自己歸政之后修建的“頤養天年”之所。

乾隆皇帝通過移天縮地,將自己念念不忘的江南風景一一納入其中。

園中有三分之一的景觀均與江南有著密切的聯系,如“獅子林”“如園”,就為仿造江南園林所建。

隨后,他還命令為清政府服務的兩個外國人——意大利人郎世寧、法國人蔣友仁,合力建造了一組規模宏偉的西洋樓建筑,以展示他作為帝王開放的胸襟和“中國之大,何其不有”的氣魄。

乾隆建造皇室私家園林的興致始終不減,1772年,他將圓明和長春兩園南部的幾個小園合并,建造“綺春園”。

至此三園聯環,圓明園規模終于大成,面積達5200多畝。

圓明園整個的設計宗旨,真正體現了江南園林“曲水流觴”的真諦。

此時的圓明園,水面已達2000余畝,整個園子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宛若江南水鄉般煙水迷離。

疊石成山,聚土成島,使圓明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同時又處處展現江南風光。

最著名的四十景中,“西峰秀色”是模仿廬山壯麗景色的,“坦坦蕩蕩”則全仿杭州花港觀魚,而“坐石臨流”更是出自紹興蘭亭的曲水流觴。

這些小園林變化多姿,各有其趣。

“上下天光”和“鏤月開云”背山面水,“柳浪聞鶯”和“接秀山房”為左山右水,“澹泊寧靜”和“九孔橋”是面湖面溪。

疊石臨湖的有“杏花春館”、“紫碧山房”,“湖山連望”、“一碧萬頃”前有山障后臨闊水,“武陵春色”則座落于環山之中。

每年荷花盛開的季節,上萬株荷花高低錯落在圓明園的寬廣的水面上。

天藍、水清、葦綠、荷紅成為皇家賞荷盛景,正正應了那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因為對圓明園的喜愛,風流倜儻的乾隆帝大約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圓明園度過的。

其后的皇帝住在圓明園的時間,也遠多過住在紫禁城的時間。

當圓明園極盛之時,它不但是一處具有空前規模、美輪美奐的皇家園林,同時也成為封建皇帝發號施令的行政中樞。

圓明園的建筑裝飾極盡奢華,多以金、銀、寶石、珍珠、珊瑚、翡翠、水晶、瑪瑙、象牙等珍寶,刻作山水、樓閣、花木蟲鳥、人物等花飾,鑲嵌在紫檀或漆器上。

建筑物內更是充滿精美的陳設、難以計數的罕見珍寶和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當然隨皇帝長駐在此而來的,還有大量的檔案文獻、歷代圖書、名人字畫、珍貴文物,布滿整個園區,圓明園又成了一座收藏豐富宏大的博物館。

隨著傳教士和外邦來使的介紹,圓明園的名字逐漸被西方國家所知,最終盛名遠播的它被譽為“萬園之園”。

法國文豪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歷盡波劫,殘垣斷壁到如今

雖然“圓明”二字在字義上是“圓融和普照”,意味著完美和至善,但圓明園卻并未因此而洪福齊天。

數次劫難以及百余年的人為破壞,使得圓明園的大部分建筑蕩然無存,少數遺跡僅供憑吊,奇珍異寶盡數流失,這段屈辱的歷史也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

1860年10月6日,“有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當法軍進入圓明園宮門時,眼前的一切讓他們驚呆了。

法軍司令孟托邦在給朋友的信中說:

“無以計數的壯麗豪華建筑一座連著一座,綿延16公里,花園湖泊星羅棋布,宮殿里收藏著無數的各種奇珍異寶……在歐洲,沒有任何東西能與這里的豪華相比擬!”

而一名英國隨軍牧師則發出驚嘆:

“假若你能幻想神仙也和常人一般大小,此處就可算做仙宮樂園了。我從未見過一個景色,合于理想的仙境,今日方算開闊眼界”。

法軍當晚就動手搶劫,隨后趕到的英軍也不甘示弱,兩軍開始明火執仗的瘋狂搶劫。

據《泰晤士報》隨軍記者報道:他們“誰也不知道該拿什么東西。為了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鑲有珠玉的時鐘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瓶因太磊不能運走,竟被打碎?!?/span>

搶劫持續了10天,他們的營帳里堆滿了搶劫來的珍寶。

這些珍寶有的被現場拍賣,有的被帶出國外,有的則作為禮品獻給了英國國王和法國皇帝。

為掩蓋劫掠罪行,英軍統帥額爾金聲明:“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span>

于是在10月18日,他下令放火焚燒圓明園。

在其后的3天,北京上空被濃厚的煙霧遮蓋。

一位英法聯軍的軍官在記述中寫道:

“遮天蔽日的濃煙籠罩在整個城市的上空,好像是出現日食一般。秋風將焚燒圓明園的灰燼吹向天空,飄落在城市每一個角落。”

150年修建的圓明園就這樣被一場大火化為灰燼,這個“故事”,就是我們都熟知的火燒圓明園。

然而,事實上,1860年的掠劫和火燒不過是圓明園劫難的開始。

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攻占北京,又一次火燒圓明園。

聯軍的大肆劫掠,再加上惡霸兵痞和太監的偷盜、拆運,使幸存的和同治年間重修的建筑也蕩然無存。

后人痛心地表示,圓明園連歷三劫,先是歷經1860年、1900年兩次火劫。

然后是各類古木、木制建筑材料被偷盜的“木劫”,而“木劫”之后卻又再歷“石劫”。

這次劫難的始作俑者,卻是本當保家衛國的軍人。

1919年9月,陸軍十三師開了一個極壞的頭,他們拆毀了藻園門至餑餑門的磚墻及園內山石,并且將這些磚石出售。

隨后的駐西苑邊防軍炮三營也開始跟進,而陸軍十六師也不甘示弱,多次派出車輛和人員,強行拆運城墻上的石料。

以權謀私的這個領域里,高官顯貴從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軍閥王懷慶拉走大量磚石,修建自己的私宅達園。

步軍統領聶憲藩拉走長春園太湖石352車,京師憲兵司令車慶云拉走圓明園太湖石數車;

公府秘書長王蘭亭也拉走石料百余車,貝勒載濤更是將圓明園大批石雕運往其賜園朗潤園。

社會各界紛紛打起圓明園遺物的主意,拆東墻補西墻,圓明園遺物屢被挪作他用。

1922年9月7日,京師警察總監致函遜帝溥儀的內務府,稱北京市地方長官“京兆尹”劉夢庚準備“借用圓明園故址內少許廢舊山石,或酌給價值”,請內務府“可否之處,希即酌示”。

溥儀的生父醇親王載灃批示,稱不能同意,因“該園太湖石應加意保存,礙難撥借”,并請警察總監“婉言代答”。

然而劉夢庚只是客氣了一下而已,隨后他就派人拉走了長春園太湖石623車、綺春園青云片石104車。

在這一時期內,拆運圓明園建筑材料來構建自己“豪堂雅舍”的大人物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曹錕、張作霖……

幾乎所有盤踞過北京的軍閥、政客皆有所染指。

而更多的游民散客則操起了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揮沙揚塵,篩土尋找散落、埋沒在塵土中的細碎寶物。

時有諺云:“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span>

到1928年后,圓明園作為“北郊石料場”的“貢獻”達到頂峰。

時值北伐戰爭結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

國民政府委員經亨頤提出議案,拍賣故宮這個“天字第一號逆產”。

好在這個議案沒有付諸實施,然而民國政府在圓明園的價值變現上,卻邁出了一大步。

當局成立“清理圓明園園產事務所”,專門負責將園內的廢舊磚石變價批賣,這一舉措進一步加劇了圓明園遺物的流失。

拆運圓明園的石料,成了光明正大的“政府行為”。

在利益的推動下,那一時期興建或翻修的燕京大學、中山公園、香山慈幼院、北京圖書館等,也就全都帶有了圓明園的印記。

圓明園最徹底的破壞是在1940年,當時北京被日寇占領,偽滿當局為解決缺糧問題。

而獎勵農戶進入圓明園平山填湖,進行開荒種稻,最終磨滅了圓明園歷經150多年打磨出的湖光山色。

當解放軍1948年底進入圓明園時,這里更像是京郊一片普通的農地,曾經的繁華已無半點殘留。

圓明園文物知多少

圓明園的壯美早已消失,圓明園的華貴更是無人問津。

然而圓明園流失在外的文物拍賣卻不時的掀起波瀾,甚至是滔天巨浪,時刻提醒著世人,有這樣一個絕無僅有的園林存在過。

有人將溥儀退位時清宮內實存文物約為150萬件作為一個衡量標準,同時又因為清朝皇帝居住圓明園的時間遠長于在清宮的時間來推算,認為圓明園內文物數量應不少于150萬件。

然而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人們卻是能夠從現有和已知的圓明園舊藏中,來一窺昔日圓明園藏品的盛況。

目前散落在國內的圓明園文物約有500余件,主要分布在北京大學和各大公園、博物館。

大多為圓明園的裝飾點綴石件、建筑石構件、湖石、碑刻等石質文物,只有極少量的精美工藝品。

而絕大多數價值連城的金銀玉器、古玩字畫等珍貴文物都已流散海外,其中以英、法、美三國收藏的數量最多,器物最精。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中專門有一個東方藝術館,里面收藏著1860年維多利亞女王收到的英軍圓明園文物“獻禮”,當然還有一部分是拍賣得來的文物。

東晉時期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是其中最為知名的藏品,實屬我國古代卷軸畫中的稀世珍品,然而現在屬于英國。

放山居是英國著名的私人收藏家族,1861年,當時的放山居主人阿爾弗雷德購入一批圓明園瑰寶。

他對每一件文物都進行了編號,并在文物底部貼上“Fonthill”的收藏簽。

從那以后,放山居成為拍賣圈里公認的圓明園文物標志。

而當時的法國國王拿破侖三世和歐也妮王后,也有可以向外談論的珍藏。

他們從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處得到了敬獻來的大批圓明園“戰利品”,總共裝了七大車。

為收藏這些精美的東方文物,歐也妮王后在巴黎近郊的楓丹白露宮建造了一座“中國館”。

其中收藏文物1000余件,對外展出的有320件,無一例外都是1860年從圓明園掠奪而來的。

館內最令人矚目的,是一座高2米的金塔,通體鑲嵌著綠寶石,絕對的富麗堂皇,貴氣逼人。

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由中國數位著名的宮廷畫師于歷經11年,終于在1744年繪制完成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被收藏巴黎國家圖書館里,成為了法國的“國寶”。

這堪稱是我國有史以來成就最高的工筆彩畫,然而現在卻全部被蓋上了巴黎國家圖書館的館藏印章,表明它現在屬于法國。

而在美國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里,藏有一柄刻有“御制”兩個大字的康熙玉如意。

其整體成多孔真菌形狀,通體是用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顏色白中透綠,極為精美。

除此之外,在歐洲以及日本的一些博物館內,也收藏有大量的圓明園文物。

如果說,盛時的圓明園收藏了世界,那么現在的圓明園文物卻被世界收藏。

關于圓明園文物的流散現狀,有人曾戲言: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可能有圓明園文物。

距離圓明園被掠劫已經160多載,除了那些被直接送進博物館、傳承有序的圓明園舊藏之外,更多的圓明園文物被不斷拍賣、轉手。

很多因為年代久遠且未被刻意記載,而與其他時期掠奪的文物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考證。

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圓明園文物,就像它破碎的靈魂一樣,恐怕再難以拼湊在一起。

而圓明園因為其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一直處于人們談論的風口浪尖。

有一派被稱為“復建派”,另一派則被命名為“廢墟派”。

“廢墟派”的基本觀點是“勿忘國恥”,而“重建派”的基本觀點則是“展現輝煌”,兩派共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爭論高潮。

然而無論兩派如何爭論,圓明園的考古工作都在始終進行著。

而且為了加強圓明園文化價值的傳播,國家文物局表示,支持北京市政府采用數字化等虛擬方式再現圓明園昔日盛景。

作為梁思成先生的弟子,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姮,近年來一直帶領團隊進行圓明園遺址數字化復原工作。

80余位專業人員利用10000余件歷史檔案、4000幅復原設計圖紙和2000座數字建筑模型,將“圓明園四十景”中的大部分還原出來,甚至將建筑內部陳設和細部也復原了。

“數字圓明園”團隊稱,已還原景點逼真度均超過了85%。

拋開是否復建的巨大爭議,在現有遺址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復原,似乎是目前最可行的解決方法。

1860年的那把大火,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也喚醒了千千萬萬渾渾噩噩的夢中人。

火,焚毀了“任何筆觸都描述不出其華美瑰麗”的“萬園之園”,卻把圓明園”的創傷定格成一個恒久的象征。

矗立在北京西北的斷壁殘垣,已烙印進中國人的精神血脈,它象征著屈辱,但同時更是一種銘記、警醒和新的奮發。

文/藍風燭塵

參考文獻:

[1]崔煥平;楊寰,圓明園 水做的骨肉,中華遺產,2006(9);

[2]黃述斌,圓明園罹難160周年的思考,文史雜志,2020(1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16年,英國公布圓明園被焚毀前照片,美如仙境,引發全世界關注_【快資訊】
圓明園被破壞前是什么樣子?英國流出絕版老照片,宛如人間仙境
英國公布圓明園被毀前照片,畫面美得猶如仙境,引來了各國關注
英國公布的圓明園被毀前照片,猶如仙境,引世界關注
英國公布的圓明園被毀前的照片
英國公布圓明園被毀前的照片,猶如仙境一樣,引發世界關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岸区| 新巴尔虎右旗| 长葛市| 太白县| 平远县| 枣庄市| 襄樊市| 黑山县| 洱源县| 平阳县| 托克托县| 镇沅| 布尔津县| 黄冈市| 白沙| 高密市| 台中市| 固镇县| 灵石县| 阳新县| 南郑县| 延川县| 仲巴县| 克什克腾旗| 聊城市| 普洱| 建水县| 兰西县| 织金县| 农安县| 株洲县| 资中县| 敦煌市| 高邑县| 包头市| 南丰县| 荣昌县| 大竹县| 延边| 娄烦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