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分娩;心動過速;產裖期
【
1 病例報道
患者,27歲,因停經9+月,陰道流水20+分鐘而入院,孕期不定期產檢,自訴無心慌、心悸、胸悶、氣促等。查體:脈搏80次/分,血壓11 0/70mmhg,一般情況好,雙下肢膝關節以下凹陷性水腫。產檢:胎心140次/分,宮口未開,胎膜已破,S-3,宮縮規律,身高152cm,胎兒估計3000克?;颊呓Y婚3年,自然流產3次,家屬考慮,又身材矮小,要求立即手術分娩。術中心電監護脈搏80~100次/分,血壓110/50-120/60mmhg,手術順利。術后當天總液量2500毫升,術后15+小時患者訴心慌,心悸,胸悶,氣促,無咳嗽,咳痰,查:半臥位,脈搏120~146次/分,二尖瓣聽診區可聞及Il級收縮期雜音,雙肺濕羅音,腹軟,腹部切口干燥,再次追問病史,曾有風濕熱病史,近10天半臥位才能入睡。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心臟彩超檢查:左心房,左心室增大,房間隔向右房稍膨出,二尖瓣膜回聲增厚,增強,胸片示:右肺肺炎,左側中等量積液,左室擴大,予高濃度面罩吸氧、西地蘭靜注、速效利尿劑、抗感染治療,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心率的變化及子宮收縮情況,住院10天,臨床治愈出院,術后定期隨診,無異常,出院診斷:1.孕3產1孕40周頭位剖宮產術2.胎膜早破3.急性左心衰4肺水腫5.風心病。
2 討論
妊娠合并心臟病孕產婦病死率為1.95%,占非產科因素死亡的首位,為孕產婦四大死亡原因之一[1],心衰最易發生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產褥期[2]。
患者妊娠期未定期產檢,未發現合并心臟病,手術期心率平穩,患者心衰癥狀出現在術后15+小時,據報道:死亡率最高的時期為妊娠晚期及產褥早期,臨床亦遇到Ⅰ-Ⅱ級患者,妊娠及分娩期無明顯心衰癥狀,而死于產褥早期者[1],分析原因:產后約一周心逼出量稍增加,胎盤的排出,子宮的縮復,及盆腔循環的減少,然使供給心臟的血液增加,又基于靜脈壓的再調整,妊娠期體內積蓄的大量液體,需經體循環排出體外,未意識到合并心臟病,術后大量的液體補充,加重心臟負擔,出現心衰。
總結以上:完善產前檢查,提高產前診斷工作,對產前產后的處治起到指導作用。分娩方式首選剖宮產術。加強產褥早期者的病情觀察,及早發現心衰癥狀,如輕微活動即感胸悶、心悸、氣急;休息時心率超過110次/分;呼吸頻率超過20次/分;夜間常因胸悶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鮮空氣;肺底出現少量持續性濕羅音,咳嗽后不消失[2];即應考慮有早期心衰,積極處理。術中、術后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速度。預防心衰,控制感染是產褥期處理的兩大關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