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發展到今天,絕大多數攝友已經接受了數碼后期,理解了在數碼攝影時代,后期軟件其實就是數碼暗房的這一概念。但有的攝友心中卻始終還有這樣一道坎兒,認為后期合成改變了畫面原有的景物、讓畫面看起來很假。
事實上后期合成也分為兩類:一種是創意后期合成,比如超現實攝影風格,另一種是“類現實主義風格”。
超現實攝影風格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好機友攝影也發送過不少此類文章。其實就是把各種完全不相關的元素按照攝影師的想法結合在一起,來表達一種觀念或者思想,比如下面這樣的畫面:
“類現實主義風格”其實是最近興起的一種風光攝影藝術形式。這類照片你第一眼看上去,會覺得就是現實中的場景。但仔細看,就會感覺到一種不合理、不正常的超現實感受。所以此類照片的特點就在于可以讓你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產生恍惚感、朦朧感。比如Benjamin Everett的攝影作品:
而另外一種則是修飾性的后期合成,也就是本文即將提到的幾種合成方法。這些合成方法與上文介紹的兩種攝影風格所利用的合成手法不同,它們是為了讓畫面看上去更真實而存在的。為什么進行照片合成后反而會更真實?這些合成技法都有哪些?下面就讓好機友攝影為您細細道來。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我們所謂的畫面“真實”與否,是根據肉眼觀察到的景象為基礎的。也就是說越接近肉眼看到的效果,那么我們就認為這個畫面越真實。
而人眼近似于一個22-24毫米的鏡頭。光線經過眼睛,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人所看見的圖像。視網膜靜態寬容度大概只有10檔,和低檔數碼相機差不多。
但是人眼不斷在掃描,并在掃描的同時根據外界的明暗調整瞳孔。經過動態調整的人眼,寬容度可以高達24檔,遠遠超過任何現代相機的傳感器。
不僅如此,人眼能夠分辨一千萬種顏色。也就是說,目前世面上的任何一款相機所拍出來的照片,在不經過后期合成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達到人眼的觀察效果的。所以那些可以讓照片更接近人眼觀察效果的后期合成技法,才是讓照片更“真實”的關鍵。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哪些后期技法可以讓畫面更加“真實”
1、HDR合成技法
HDR合成技法其實就是將前期通過包圍曝光功能拍攝的多張亮度不同的照片進行后期合成,從而增加畫面的寬容度。也就是讓照片最亮的部分和最暗的部分都有細節。
還記得上文說的人眼的寬容度接近24檔嗎?那么通過HDR合成技法,其實就是為了讓畫面的寬容度盡量接近人眼。
2、景深合成
各位攝友可能會發現,當鏡頭焦距比較長,或者是使用的光圈比較大時,肉眼看上去明明是清晰的畫面,但拍攝出來的照片卻有一部分是模糊的。當畫面中的景深比較淺時,就會出現除了對焦主體外其余景物都是模糊的情況。
事實上人眼在觀察某一景物時,周圍的景物同樣不會是完全清晰的。但由于人眼切換焦點的速度非常快,并實時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畫面,就會有種近處遠處都清晰的錯覺。那為了讓照片也實現,近景、中景、遠景都清晰的效果,就需要使用到景深合成。
3、焦距合成
人眼的視角比較奇妙,在能移動眼球以及外加余光視角的情況下,能看到較為廣闊的視角,且景物變形并不大。而如果要用超廣鏡頭來拍攝,透視夸張效果很明顯,遠景在相機取景框里會顯得非常小,這并不符合人眼視角的感受。
所以有些時候如果我們想盡量還原出現場觀看感受,就需要用到透視、焦距合成了。近年來有不少世界頂尖的風光攝影師開始使用這一新的合成技術去還原現場觀看感受。
在拍攝同一個場景時,利用不同的焦距拍攝,例如使用16mm拍攝前景,然后用21mm拍攝中遠景的雪山景物,而在拍攝時值得注意的是在用這兩個焦距拍攝時,要有一個重合的過渡區域。
而這個重合的過渡區域可以是水面可以是草原等等一些容易在后期利用克隆和填充工具修復的區域,目的是使這兩張不同焦距拍攝的圖片盡可能完美重合在一起,組成一張符合人眼現場感受的照片。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拍攝以及后期處理時不小心造成最后成片既不符合鏡頭透視,也不符合人眼的視覺感覺就會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各位攝友在運用此種后期技法時一定要謹慎。
“北極光攝影”頭條號已經上架了數十門針對不同機型的學習課程,包括5D4、D850、D810、A7M3、A7R3、D750、A7R2、D5、1DXM2、80D等熱門機型,這些價格不過幾十元的課程,只需要少抽2包煙、少點一頓外賣,就能夠幫助您快速玩轉萬元相機拍出大片,單擊下面的各個鏈接條目即可跳轉。
頭條專欄6D2課程 頭條專欄D750課程 頭條專欄A7R3課程
頭條專欄D810課程 頭條專欄A7R2課程 頭條專欄80D課程
頭條專欄A7M3課程 頭條專欄5D3課程 頭條專欄5D4課程
4、全景合成
這個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就是利用多張圖片拼接來展現宏大場景的氣勢和寬廣。因為用相機拍攝時,往往會覺得景色不夠寬廣,而使用超廣角鏡頭或者魚眼鏡頭拍攝時,畫面畸變又會讓照片的真實性降低。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全景拼接來進行拍攝,可以同時兼顧較小的畸變以及較寬廣的視角。
全景拼接的辦法有不少,例如lightroom以及Photoshop里面都有很不錯的全景拼接功能,還有一個工具軟件就是PTGui(全景制作軟件)。
值得注意的是,全景拼接在拍攝時候要盡量保持三腳架及云臺的水平儀氣泡在中心點。這樣能為后期處理拼接時省卻很多麻煩。
除了一些合成技法可以讓畫面更接近肉眼觀察的效果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合成方法,雖然改變了畫面原本的景色,但由于在構圖以及光影上與原片融合的比較好,也可以說后期尺度把握的比較合適,所以依然可以被大家所接受。接下來一起看看后期合成的尺度應該在哪些方面重點把握。
1、景物一定要是真實的
對于紀實類合成畫面來說,最基本的原則是,景物一定要真實。什么叫做景物真實?本來這里沒有樹,你給P了個樹上去,這就叫不真實。嚴格上來說,就不屬于紀實類攝影,屬于創意類風光攝影。
如果說你在同一個地點,冬天拍了一張照片,前景被雪封蓋;后來前景沒有雪的時候你又拍攝了一張照片,光影效果更好,但前景卻沒雪了。這時你把兩張照片合成為一張前景有雪,光影效果又好的畫面,這種照片的尺度把握就比較好。因為合成后的場景,確實是現實中可以存在的真實場景,只不過是沒有被攝影師所看到。
2、光線要符合客觀規律
不管是創意類型的,還是偏寫實性的風光攝影作品,都會遵循光線,光學規律,這一點也同樣很重要。攝影是光的藝術,如果違背了光學規律這點,整張圖片將會分崩離析,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只是單純的一個拼湊品。更何況這樣的照片,一眼看上去就會非常的假。
例如攝友可能會嘗試換天空,如果能把光線匹配上,并且后期處理得自然得當,換天空真的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天空云彩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任何兩個時刻的天空是完全一樣的。
但如果不能把光線匹配上,單純為了天空好看而換,那么不管后期如何強悍,這樣的畫面只能是看上去別扭而又失敗的,各位攝友也不應該去模仿、嘗試。所以后期合成要符合光線的客觀規律尤為重要。
講到這里關于后期合成對于畫面真實性的作用,你一定已經有所了解。總之不用刻意回避后期合成,以上介紹的這些后期合成方法既可以提高畫面的美感,又能夠讓其更接近肉眼所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