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1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釋義】本條關于民事訴訟法的立法依據。
民事訴訟法立法依據有兩個:第一,《憲法》是制定《民事訴訟法》的法律依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立法活動的基礎。《民事訴訟法》也須以《憲法)作為基本依據。民事訴論法是落實憲法精神、原則的具體體現,同時民事訴訟法通過其具體實施以保障憲法的貫徹。
第二,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是制定民事訴訟法的實踐依據。我國民事審判工作早就確定:依靠群眾,調查研究,就地解決,調解為主的民事審判工作方針。 民事訴訟法在總結司法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將司法的經驗用法律條文固定下來。 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修改,是結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實際情況,保證民事訴訟法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我國實情,從而符合實際,切實可行。
【案例】胡娟菲與焦全言(城鎮居民,41歲)因口角發生爭執,胡娟菲用小竹條打傷焦全言右眼,經司法鑒定中心鑒定,鑒定意見:已構成9級傷殘,休治時間為傷后90日,護理期為傷后30日,營養期為傷后30日,不需要后續治療。2019年11月9日,胡娟菲被批捕。后檢察院提起公訴至法院,焦全言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胡娟菲賠償其醫療費4千元、誤工費6千元、護理費4千元、鑒定費3千元、營養費4千元、交通費800元,傷殘賠償金10萬元、精神損害賠償金4萬元,合計16.18萬元。
【分析】在本次判決中(刑事附帶民事案),焦全言的哪些賠償請求能得到法院支持?不能得到的賠償部分,該如何處理?
本文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及民事訴訟法第一條的角度,來分析。
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的,不影響承擔侵權責任(民事責任)。《最高法院關于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55條規定:對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人應當賠償的數額。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器具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的費用等。
從以上可以看出,被害人賠償的是受害人直接的損失,這樣規定的目的,第一,便于司法機關及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如果把其他民事賠償與刑事部分以其判決,會延時刑事判決。第二,便于受害人及時得到醫療費等急需的賠償部分。
焦全言因胡娟菲的犯罪行為造成其損害,其要求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并不在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賠償范圍內,但依據《侵權責任法》及《最高法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因侵權行為致被侵權人產生的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屬于法定的賠償項目。
《侵權責任法》第4條規定,刑事責任的承擔不影響民事責任承擔。刑事法律與民事法律的不同規定,導致賠償項目在刑事附帶民事判決中,未得到支持,受害人有權依據相關民事法律所享有的民事權利。焦全言的傷殘賠償金10萬元、精神損害賠償金4萬在行駛案件中,在刑事案件沒有得到賠償,并不是不賠償。可以以同一事實,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傷殘等級在刑事案件中得到確認,9級傷殘不需要重新鑒定。
根據《最高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條規定,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20年計算。但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規定,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萬元(系假設,實際以當地人保部門公布為準),焦全言傷殘等級為9級,胡娟菲應賠償焦全言12萬元(6萬元×20年×10%)。
焦全言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金4萬元,過高,一般人為2萬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