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國醫大師談逐漸丟失的中醫瑰寶--中醫外治療法


尚德俊,第二屆國醫大師。

1932年3月生,1955年9月畢業于山東醫學院醫學專業。全國政協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屆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專業委員會原主任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9年獲國家衛生部頒發的金質獎章和證書,1978年被評為全國醫學科研先進工作者,1988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997年1月被確定為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名中醫藥專家。2014年10月,國家人社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外治療法的文獻及原則

外治療法是一個很獨特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在外科領域的應用,是很重要的治療方法。數千年來,我們國家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這是很多治療方法所沒有的,在外科領域更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種治療方法。

 

臨床實踐是發展我國中醫藥學的基礎,是形成中西醫結合研究思路的源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重尤重圍藥”。我介紹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外治療法重要文獻,第二,外治療法的應用原則,第三,外治療法的作用原理,第四,外治療法的劑型與應用,第五,外科外治療法的種類與應用。


外治療法重要文獻。

1.《黃帝內經》:漬法、熨法、浴法、刺法、灸法等外治療法。

 2.張仲景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有洗法、熨法、熏法、燒針、灸法(“灸其核上”)等多種外治療法。

 3.晉代,葛洪著《肘后備急方》(公元3世紀):有溻漬、淋洗、冷敷、熱熨,以及藥膏外敷等。

 4.南北朝時,我國最早的外科學專著——《劉涓子鬼遺方》(公元5世紀),載有治療外科疾病、皮膚科疾病的外治方劑83首。應用軟膏、膏藥治療外科疾病。

 5.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燾的《外臺秘要》,均廣泛應用外治療法治療各種疾病。薄貼法:《千金翼方》首先載有“薄貼”專論,包括有糊膏、軟膏、硬膏等外治法。溻漬法:包括有溻洗法、溻漬法、淋洗法、洗浴法、坐浴法等。熱熨法:中藥煎湯乘熱,“溻洗熨之”。灸法:消腫排膿,治療化膿性感染疾病。此外,還有竹筒拔法等外治療法。應用溻漬法、外敷藥、熱熨法治療外科疾病在唐代盛行。

 6.宋代,《太平圣惠方》(公元992年),應用淋、浴、熨、膏等外治療法治療外科、骨傷科疾病。宋代出現了“外科”名詞。陳自明著《外科精要》(公元1263年),總結了治療“癰疽”(外科化膿性感染疾病)的經驗,強調外科疾病辨證論治,以內治療法和外治療法相結合治療,奠定了我國外科學發展的基礎。

 7.金元時代,齊德之著《外科精義》(1335年),對外治療法頗有研究和體會,進一步總結形成了外科外治療法。載有熏洗、膏藥、摻藥以及熱罨法、熱熨法等。

 8.清代,祁坤的《外科大成》(1665年),載有膏藥、藥膏、藥條(釘)、藥線、摻藥,以及灸法、熏洗法、藥筒拔法等療法。“外科之法最重外治”——治療外科疾病的獨特療法。積累了豐富的內容和寶貴的經驗。從現代外科角度,對外科領域的外治療法進行總結和研究。

 


外治療法的應用原則。

 

我們初步體會:第一,外治療法一定要現代醫學的明確診斷和辨證論治相結合。用現代醫學的一些診斷方法明確診斷,再研究中醫辨證論治,也就是病與癥相結合。我感覺現代醫學的明確診斷和辨證論治相結合,是我們臨床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結合。這有什么好處?要總結現代醫學的病,病的治療經驗,更重要的是這個病與證相結合的治療經驗,便于總結辨證論治的治療規律。你光有現代醫學的明確診斷還不行,一定確定什么證,是熱證還是陰證。這就把現代醫學跟中國醫藥學,病與證融合在一起,便于總結病證的治療經驗。這點很重要。

 我舉個例子:過去的外科疾病的四大類——癰、疽、癤、疔,疔瘡是什么病,直到現在搞不清楚。疔瘡是最初決定研究的內容,我要看看外科里頭癰、疽、癤、疔,到底什么是疔。壞了,麻煩了,太廣泛了,化膿性感染疾病也叫疔,腱鞘感染腫了也叫疔瘡,廣東那邊把梅毒叫楊梅疔,這個疔瘡直到現在不知道是什么病。后來我把這個研究題目放棄了。你研究出來沒有用,它反映的太廣泛了,指的病癥太多了,所以一定要現代醫學的診斷和辨證論治相結合。

 第二,一定要重視臨床辨證論治。因為外科疾病和內科疾病、小兒科疾病還不是完全一樣,外科疾病除了他全身性的辨證還有局部辨證,這要結合起來。結核病屬于陰疽那一類的,跟紅腫熱痛不一樣,治療原則不一樣,差的很遠,所以我們對外科疾病必須要重視臨床辨證論治。

 第三,要掌握病情,選擇適當的外治療法。外治療法很多,哪一種外治療適合病人的發病部位?腿上的丹毒、紅腫、發高燒,這個可以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用外敷一種膏藥,解毒洗藥可以洗患處,效果很好。背部怎么辦?貼膏藥,有清熱解毒膏,陽證、熱證、紅腫熱痛比較明顯的用大青膏。會陰部、肛門部疾病坐浴,輕度的痔瘡坐浴效果好。應根據不同的發病部位來選擇適當的外治療法。

 外治療法的作用原理。

 外治療法藥物的治療作用,主要決定于藥物的種類。1解毒消腫、促使內消;2,收束腫毒、促使成膿;3、開結拔毒、促潰排膿;4、消毒殺菌、祛腐生肌;5、生肌斂口、促進瘡口愈合。外科用生黃芪比較多,生黃芪能夠促進后期瘡口的愈合。6、活血通絡、行氣止痛。骨科用的比較廣泛;7、祛風燥濕、殺蟲止癢。

 


外治療法的藥物劑型及種類與應用

外治療法的劑型與應用。

 

1.散劑:現稱粉劑。將不同的藥物研成粉末調制成軟膏、糊膏等外敷,或作“圍藥”應用,或為“摻藥”。如提膿袪腐藥、生肌收口藥等。

 2.軟膏:是將藥物和油類煎熬或搗勻成膏的制劑,有油蠟膏、油調膏、豬脂膏等。常用軟膏作為貼敷藥,或“圍藥”應用。

 3.糊劑:以散劑,用蜜、醋、麻油、酒、雞子白、豬脂等調制成糊狀膏劑。可作為貼敷藥,和“圍藥”應用。

 4.膏藥:現稱硬膏,如常用的黑膏藥。用植物油為基質,將中藥煎枯,去渣存油,在高溫下加入鉛的化合物(黃丹、鉛粉、密陀僧)煉制而成。常用的膏藥有虎骨膏、追風膏、鎮江膏、伸筋膏、消核膏等。用膏藥摻入藥粉貼敷,治療外科、骨傷科和皮膚科疾病。

 5.水劑:以水為溶媒,將藥物浸泡或煎煮,使藥物溶解在水中,溻洗、淋洗、熏洗、坐浴,應用廣泛,療效顯著。如硝礬洗藥治療丹毒、血栓性淺靜脈炎、足癬等疾病。

 6.醋劑:以醋為基質,與其他藥物調制、浸泡或煎煮而成藥劑。單用醋或是醋浸泡藥物作為洗劑;或用醋與散劑調和,或與藥物煎煮制成糊劑、軟膏外敷等。

 7.酒劑:以酒作為基質,與其他藥物調制、浸泡或煎煮而制成的藥劑。常用的為高粱酒。用酒浸泡或是煎煮藥物作為洗劑;或用酒與散劑調制成糊劑、軟膏外敷等。

 8.油劑:將藥放在油內浸泡或是煎熬而制成液體狀藥物。如應用花椒油治療濕疹,或用冰片雞蛋黃油治療慢性濕疹等。

 9.乳劑:用植物油與水或液體藥物相混合攪拌成的乳液狀藥劑。乳劑可作為外涂藥應用。治療外科和皮膚科疾病。

 10.藥捻:藥捻又稱藥線,用綿紙或是棉線等制成線狀,外蘸藥粉制成的線狀劑。將藥捻插入瘡口內,具有提膿拔毒、祛腐生肌和排膿引流的作用。現代很少應用。

 11.藥錠:用藥粉調制成圓錐形固體劑型,應用時再研磨成混懸液,外涂患處。如紫金錠等。治療外科化膿性感染疾病。

 12.新鮮植物劑:將新鮮采集的植物藥搗爛成泥糊或是取其汁液外敷治療的藥劑,在我國外科領域頗為重視。如應用鮮野菊花葉搗爛,或鮮馬齒莧搗爛,或鮮蒲公英搗爛(加少許冰片)外敷患處,治療疔、丹毒、急性乳腺炎等急性炎。

 13.煙熏劑:將藥物制成藥條、藥餅等,點燃后,以煙熏患處治療疾病。如用艾葉煙熏治療慢性潰瘍;用“癬癥熏藥”治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皮膚瘙癢癥。

 


外科外治療法的種類與應用。

 我們從現代外科的角度對外科外治療法做一些總結,大致有十二種常用的外治療法。1.膏藥療法,2.圍敷療法,3.貼敷療法,4.摻藥療法,5.藥捻療法,6.藥筒療法,7.熏洗療法,8.熱熨療法,9.艾灸療法,10.火針烙法,11.砭鐮療法,12.煙熏療法。

 

1.膏藥療法,膏藥外貼應用甚為廣泛:①急性炎癥;②慢性勞損,腰腿痛;③關節扭傷、骨折等;④手術后腸粘連,用冰片0.25克,放入肚臍(神闕穴),將黑膏藥化開,乘熱貼敷臍部;⑤皮膚病,將黑膏藥加熱,摻入少許冰片或是樟腦,外貼患處,治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等。

 2.圍敷療法,是指外敷急性化膿性感染疾病(留頭)四周的藥物,是貼敷瘡面以外的一切外敷藥的總稱。清代,徐洄溪的《醫學源流論》有“圍藥論”專論,指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圍藥”。

 “留頭”的作用:①束毒聚膿,控制炎癥;②潰膿后,有利于排膿引流,束毒排膿;③有利于換藥,觀察瘡口,消除感染,束毒消腫。陽證:用寒性圍藥,如金黃膏、芙蓉膏、大青膏等。陰證:用熱性圍藥,如回陽玉龍膏等,多用蔥湯、酒、醋調敷。

 3.貼敷療法,是應用糊膏、軟膏等攤于敷料上,外貼患處的治療方法。到了宋代,《太平圣惠方》和《圣濟總錄》才有“貼熁藥”的名稱和專論。

 “貼熁藥”主要用于:①急性感染,有瘡頭者,用溫熱藥膏敷貼,促使消散潰膿;②瘡頭周圍紅腫處,用寒性藥敷貼,促進炎癥消散吸收;③敷貼急性感染周圍,“須當中開孔”,有利于排膿,熱毒外泄。

 4.摻藥療法,是將藥粉摻布于膏藥上、油膏上外敷,或直接摻布于瘡面上的一種方法,是重要的外科外治療法。

 解毒消散法:急性炎癥初期, 將解毒消散藥(內消散等)摻布于膏藥上貼敷,使炎癥腫消毒散。

 提膿祛腐法:瘡口有膿、壞死組織,將提膿祛腐藥(九一丹、九黃丹等)蘸于油紗布條上,插入瘡口內,蓋大黃油紗布,以提膿祛腐。

 生肌收(斂)口法:瘡口干凈,或是慢性潰瘍,將生肌收口藥(生肌散、生肌珍珠散、八寶丹等),摻布瘡面,蓋玉紅膏紗布,促進瘡面收口愈合。這是外科臨床的獨特治療方法。

 5.藥捻療法,瘡口、竇道、膿液壞死組織不易排出者,用藥捻(提膿祛腐藥)插入瘡口內的一種治療方法。

 6.藥筒療法,將竹筒用中藥煮后,取其迅速扣在患處的一種治療方法。是應用空氣負壓吸引膿液的排膿方法。此法也可適用于關節疼痛等疾病。

 7.熏洗療法,是應用中藥煎湯,乘熱在皮膚或患部進行熏蒸、淋洗、浸浴、坐浴的一種治療方法。

 外科急性炎癥:應用解毒洗藥、大黃溻湯等,使炎癥內消。

瘡口有膿液:應用解毒洗藥、豬蹄湯等,消毒殺菌,清潔瘡口。

瘡口久不愈合者:應用潰瘍洗藥、或是艾葉煎濃湯溫洗。

肛門疾病,痔瘺等:應用復方荊芥洗藥、硝礬洗藥等熏洗坐浴。

皮膚病,神經性皮炎、濕疹等:應用止癢洗藥、燥濕洗藥等。

 8.熱熨療法,是將藥物炒熱或是蒸熱,用布包好,或裝入布袋內,放患處的一種治療方法。

 如蔥熨法:將鮮蔥連根須,切細,用醋攪拌勻,炒熱,用布包好,熱熨患處。用于治療早期外科炎癥、急性乳腺炎、軟組織扭傷等。此外,還有麩熨法、鹽熨法等。目前,民間還有應用。

 9.艾灸療法,是我國傳統的治療方法。

 隔蒜灸法:外科感染初期,可消散腫毒、促使內消;有瘡頭未潰時,可促使局部成膿,開結拔毒,促潰排膿。

附子餅灸法:治療慢性潰瘍等。

香附餅灸法:治療結核性潰瘍等。

 10.火針烙法,是將針燒紅,快速烙刺患處的一種治療方法。火針主要用于外科化膿性感染疾病排膿引流,和治療淋巴結核等,臨床很少應用。

 11.砭鐮療法,砭鐮,是一種近似現代的鐮刀,用于砭刺切割。主要用于外科化膿性感染疾病切口排膿。自隋唐以后,由于火針烙法、竹筒排膿法等療法的廣泛應用,就很少以砭鐮法切開排膿。

 12.煙熏療法,是用藥物點燃后,利用煙熏患處治療疾病的方法。

 將中藥壓為粗末,用綿紙卷藥末,搓成藥卷,點燃后,借助熱力,煙熏患處或皮膚。主要用于治療慢性潰瘍、慢性皮膚病等。

 文獻記載有30多種外治療法,有關治療外科疾病的有12種外治療法。

 止癢洗浴,藥量大一點,一般我們熏洗藥一天熏兩次,水開鍋以后煮二十分鐘或者三十分鐘倒盆里頭可以熏洗患處,一天一付就行。如果全身洗一天兩付進行洗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外科外治療法的種類與應用
中醫外治適宜技術
最強中醫外治法,你都知道么?
李國強:中醫外治療法之—拔罐與膏藥(講稿)
免費傳授黑膏藥熬法
中醫藥治療慢性皮膚潰瘍與竇瘺的歷史沿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江阴市| 山东省| 临武县| 霍州市| 嘉定区| 卓资县| 武胜县| 阜城县| 黑龙江省| 元朗区| 祁连县| 阳江市| 宿松县| 蛟河市| 本溪| 鄱阳县| 集安市| 甘德县| 怀宁县| 林芝县| 寿光市| 陵水| 阳东县| 偏关县| 平顶山市| 柘荣县| 合阳县| 长海县| 蛟河市| 内黄县| 湖口县| 潼关县| 峨眉山市| 汾阳市| 灵丘县| 应城市| 台前县| 桐庐县| 虞城县|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