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動, 我國的教師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上都有了很大變化。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 在中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此其在教學也會有新的內容與特點出現。如果想更好的落實新課改的創新理念, 語文老師根據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 通過學生發展的要求, 對教學的辦法和教學的對象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并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積極的培養, 可以使學生對需要學習的知識通過學習的活動做到很好了解。
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是創新教育的終極目標, 其是對受教育者進行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新課改提出的創新教育是以創造者的普通性和可開發性為依據, 對全新的人才觀進行倡導。創新教育理念認為所有受教育者都具備創新的能力, 并如果想提高創新的能力就要使用教育、引導和訓練的方法, 從而培養出創新的人才。新課改的實行主要是針對語文教學中的語文知識的掌握和創新意識能力的相互結合, 通過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有利于語文知識的更加穩固。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創造潛能進行有效的開發, 保證學生更全面更好的發展。通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還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 也要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所以課改的發展就需要語文老師對創新進行有效的加強, 這樣也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語文作為最基礎的學科, 從小學開始就在培養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 這是教師對學生多年培養的最基本的能力。初中階段, 依然離不開這些能力的延伸, 語文教學中教師只需在課堂上稍加點撥即可。但可以看到, 初中階段在強調著常用的3500字的同時, 還在按照模式化地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尋找重點詞句, 如同背誦公式一樣套用著相應的語言和詞語, 學生沒有更多的思考, 也不會更好地欣賞文章, 這樣的教學很少去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 學生的感受和興趣, 這樣單純的教和單純的學的教學方式必將產生學生的厭學情緒, 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 造成學生學習不精, 忽視學生個人素養和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 必將葬送學生語文學習的靈性, 讓學生像學習八股文一樣地學習語文, 導致語文課堂死氣沉沉, 語文學習沒有突破, 以至于影響學生到高中、到大學的學習, 進而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欣賞能力提升。因此, 這種現狀必須改變, 才能看到語文的希望, 看到中國語言的精妙發展。
(一) 進行理念更新, 提高教師創新意識
語文教學中, 老師是教學的主要傳授者, 對老師來說自己一定要具有創新的能力。所以語文老師就要具有最先進的教學觀念, 而且在工作中還要提高創新意識的培養。比如:在語文課本的學習中《濟南的冬天》這一課來說, 老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使用不同的辦法。第一種是將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重點, 讓學生主要以閱讀為基礎, 對課本進行全面的了解, 從而做出全面的了解。另外一種是讓學生通過文章的結構模式對文章進行詳細的了解。這兩種思路, 教師可以在一個課時內進行授課, 雖然這兩種教學形式不同, 思路不同, 但是教學的結果都是非常有效的, 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掌握。此外, 教師應具備的創新思想和精神通過這種“同課異構”的方式可以極大地體現出來。
(二) 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要以教育心理學等相關理論作為依據, 在教學時, 將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相結合, 引入一些具有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直觀、具體的場景, 對學生的內在積極性進行調動, 讓學生在對教材進行認知時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從而令學生在情感的推動下, 對教材內容展開擴展的想象和思維, 從而對教學的內容更好的掌握, 并對自身的知識面進行擴充, 同時促進了學生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所以, 教師在教學時, 針對知識點進行相關的知識情境的創設, 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的內容, 同時促進初中語文的課堂建設。
(三) 互動教學,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交往互動”的形式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 教育教學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 其在開展教學時更應立足于“交往互動”的形式。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 也應立足于這種形式, 為學生提供互動學習的平臺, 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蕭伯納說過:“只要我們進行思想的彼此交流, 那么我就會有擁有兩個思想, 甚至多個思想。”所以, 老師在授課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并為他們創造良好的交流環境, 學生通過相互的交流可以使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合作, 互相之間取長補短, 這樣有利于雙方對同的提高。比如, 在初中課本《秋天的懷念》授課的時候, 通過把學生分為四人一組, 進行交流溝通, 對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神態等進行全面的分析, 從而領會人物的特點。一個小組綜合一個結論, 再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從而保證學生更好的掌握課程的寫作特點。通過人與人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相互交流可以使學生學到不一樣的學習辦法, 從而進行取長補短, 從而提高語文的能力, 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想這種教學方法更好的實現發展, 老師還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熟悉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 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空間和學習的平臺, 并讓學生更好的實現相互之間的交流。
(四) 增強實踐, 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
通過對課改的不斷實施和使用, 這樣可以使初中語文教學更具有新的創新能力。作為初中語文課文課程的傳授者來說對新課改的推動要進行深入的實行, 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 從而有利于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升。老師一定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思想的束縛, 不僅要加強對理論知識的講解, 還可以為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學生通過平臺的交流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授課之余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與語文知識有關的活動, 從而加強學生語文的實踐機會。例如:開展各種演講、辯論賽和書法比賽等等, 還要進行相關的獎勵措施, 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有利于學生在參加活動的同時還可以將語文知識盡心熟練的掌握, 了解語文知識的奧秘與深遠的影響。提高實踐的能力。
根據上文所講述的, 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對新課改的推行,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辦法的思路也要發生不斷的變化, 這樣有利于提高語文課程教學的成績。作為初中語文課程的老師要以新的課程標準為基礎, 以創新的方式為動力, 對語文知識進行全面詳細的了解與掌握, 不再使用老舊的教學方法, 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點, 通過不同的教學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優勢, 更好的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