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批評”穿上“表揚”的外衣,先肯定后否定,這樣既能達到規勸的效果,又不至于讓受勸者難以接受。
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你的心事不要隨便說出來,當別人完全了解了你內心的想法后,你的脆弱或確定就會暴露無遺。這樣你就會失去了神秘感,時間久了不僅讓人感覺無味,而且很容易泄露你或他人的一些重要秘密。
你要說的心事還是要有所篩選,因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是你未來的“好”朋友,這一點必須了解。
常點頭,這并不是要你做個沒有主見的應聲蟲,而是避免成為別人眼里不合時宜的人。也就是說,聽別人說話時,多點頭,表示你在專注與附和,如果有不同意見,也要先點頭再提出,然后順著對方的思路說出主見的觀點。對于無關緊要的事,不必過于堅持己見,多點頭就可以了。
說話要有尺度,交往講分寸,辦事講策略,行為有節制。緊急言語慢開口。話到嘴邊留半句。第一,隱私或秘密不可輕易泄露。第二,留住自以為是的見解。第三,避免對別人不恰當的批評和指責。第四,不發毫無價值的牢騷。曾國藩說:“人生壞事有兩個因素,一是自傲,一是多言。”
在辦事過程中,如果發現對方的做法與主見的要求不符,可以通過巧妙的暗示,這比使對方惱怒的指責要高明得多。
我們做不到從不抱怨,但我們應該讓主見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積極的心態去努力進取。
無論目前擬從事哪一項工作,一定要使自己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把主見訓練培養成一個適合你期望職位的人,而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讓主見勝任這個職位。
只有勇敢者才可能是強者。
得饒人處且饒人,原諒了別人,其實也是善待了自己,心胸開闊的人是最容易感受生命幸福的人。
當一方發怒時,其中另一方應該離開現場,直到對方或雙方冷靜下來再談。
爭名奪利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有人為的圈套,也有自然的陷阱,它們如同一個巨大的漩渦,把無數人都卷進去。對此,最聰明的做法是:迅速遠離它!因為,在橫渡激流時,只有遠離漩渦的人,才會最先登上彼岸。
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成功。
鋒芒畢露必遭人忌,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裝扮起來,使世人一想到你就與某種特定的形象聯系在一起,而忘記了你的真實形象。因為人們習慣于同情弱者,對于過于完美的人和事總是心懷警戒。暴露些小缺點,出點洋相,反而可以增加你的親和力。
最好的方式是稱職地做好份內之事,保持卓越的表現,盡量維持低姿態,不要給別人以威脅感。
當你求人的時候,當你說小話的時候,你的內心精神支柱應是你內在的尊嚴。而內在的尊嚴是完全脫離他人對你的看法和評價而獨立存在的。內在的尊嚴是你自己生命價值的肯定,它和別人的看法無關。
你去求別人,并不說明別人比你更有價值,或說明別人比你更有尊嚴。它只說明:在你要辦的這件事上,別人由于種種原因比你有更多的主動權。
你表現低姿態只是想對方說明在這件事情上,你的實力不如對方,你需要對方的幫助,并不說明你的人格低賤。
你有你自己的優勢,而在你實力不足的領域之中,你就需要求別人辦事以解決自己的問題。正如你找醫生看病要付錢一樣,你找人辦事就要付出一定我外在面子——這是你向對方顯示低姿態的一種具體的代價。
如果你自己沒有驕傲之心,就不會覺得別人的驕傲是種冒犯。心太滿,就什么東西都裝不進去;心不滿,才能有足夠裝填的空間。
其實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要學會等待。
少說話,多用兩只眼睛看,是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門。
要想真正地戰勝逆境,就必須對自己說“我知道我不是逆境的犧牲者,而是它們的主人”。跌倒了,“一定”要爬起來!就算爬起來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個勇者,而絕不會被人當成弱者。
才能和成功是兩回事,不能在他們之間畫等號。我們要成功,不僅要有才能,還喲啊學會如何運用才能。
給地位低者以尊重,給貧窮者以財物,給落難者以援力,給求職者以機會等等,這才是收攏人心最有效的方式。
有些事情,“不知道”遠比“知道”要快活得多。“水至清則無魚”,這世上原本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所以,面對好奇,我們應該有選擇地繞行,否則,它將可能成為我們解不開的心結,成為一切“不愉快”的根源。
“吃虧就是占便宜”尤其年輕人要牢記,因為這是累積工作經驗,提高做事能力,擴張人際網絡最好的方法。
對于金錢的態度,最重要的并不在收入多寡或積累多少財富,而是如何妥善運用這些錢。
儉樸的生活方式,使一個人內心感到充實。擁有這樣恬淡的修養,在物質生活的需求上永遠得到,滿足,不再挖空心思地去索取什么,而是有更多的時間來從事更有意義的事。
比爾·蓋茨說:“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當‘立刻去做’從潛意識中浮現時,立刻付諸行動。”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收獲得更多。
當你向目標進發,感到困難重重,難以突破時,要想到,你離目標只有最后一公里,只要不半途而廢,再努一把力,堅持最后五分鐘,前面就是一片泥渴望已久的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