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剛剛過百天,俄軍的戰略方式就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轉變。
在占領絕大多數烏東頓巴斯地區后,俄軍的戰斗人員也已經進入了北頓巴斯市區,這與小司機的表演團隊所拍攝的烏軍依然堅守北頓的宣傳視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之前法國的馬克龍私下建議小司機割地求和的信息被烏方主動曝光,令小馬相當尷尬,近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說出同樣的話來,這回輪到小司機團隊尷尬了。雖然基辛格的發言并不能完全代表美國政府,但他能把這種話公開說出來,至少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美國已經逐漸對烏克蘭喪失了信心。
從俄軍攻占馬里烏波爾以來,面對烏東地區一馬平川的地勢,更新的作戰模式,以火力開路、步步為營的策略對烏東頓巴斯地區展開了進攻,這種打法也明顯降低了俄軍的傷亡數,而烏軍在補給線被切斷、士氣低落的情況下得到基輔方面的命令卻是死守,連小司機也承認,烏軍每天都有至少100人陣亡。看來,這樣的仗真的沒法打了。即使有美西方輿論不斷制造出烏克蘭反攻大捷、俄羅斯后續不力等輿論,但虛假的輿論畢竟無法改變戰場的現實。因此,烏軍近日連續出現大批士氣放棄戰場甚至投降的情況,連美國政客也暗自搖頭,他們知道小司機已經快扶不上墻了。
為了盡可能拖延這場消耗戰,美歐的軍事指揮官們又突發奇想,讓烏軍出動三個旅部隊反攻赫爾松,意圖實現孫子兵法上的圍魏救趙,以此來牽制烏東地區的俄軍。然而,俄軍卻采取引蛇出洞的戰法,對貿然進攻赫赫爾松的烏軍予以重創,有專業人士分析,這次反攻赫赫爾松的決策,是典型的歐洲戰法,必須依靠強大的空中力量的配合,然而,從戰爭一開始烏克蘭基本上就喪失了制空權,所以,這場反攻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本意是通過不斷輸血式的軍事援助,讓烏克蘭在戰場上拖住俄軍,并以此來消耗俄羅斯。然而,在俄烏沖突的第二階段接近尾聲之時,俄軍加大了對烏境內西方軍事援助物資的打擊力度,這種打擊,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降維打擊,無論是空中蘇57隱身戰機的空射,還是來自黑海軍艦的遠射,還是地面口徑巡航導彈的精準打擊,將近期美歐送來的榴彈炮及美制遠程火箭炮,瞬間就化為一堆堆廢銅爛鐵,真不知道美歐們是心疼千里迢迢送來的武器被團滅,還是開心自己又能再多賺一筆軍火費了。
據今日俄羅斯、路透社報道,俄羅斯國防部5日表示,俄軍再對基輔進行了空襲,摧毀了東歐國家提供給烏克蘭的T-72坦克和其他存放在修理廠的裝甲車。烏軍稱,當天上午6時左右發現來襲導彈并進行攔截,擊落了一枚巡航導彈。這也是繼3月份烏軍襲擊俄羅斯本土后,基輔第二次受到俄軍導彈襲擊。應該說,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在襲擊基輔方面還是相當克制的,此次猛烈導彈襲擊基輔的武器庫,無疑證明了俄軍在即將進入戰爭第三階段的重點及手段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目前,俄軍優先打擊的目標包括:火車站、后勤保障中心、兵營,運輸中的軍事裝備、油庫、鐵路隧道等,由于俄軍精確制導及空中力量占有絕對優勢,后勤被對手牢牢控制的烏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被摧毀、戰場消耗、底層走私及被繳獲的軍事裝備越來越多,對于美歐來說,烏克蘭戰場已經成為無底洞了。本想消耗俄羅斯,結果發現自己已經快要消耗得差不多了。就像當初本想打擊俄羅斯金融經濟,結果發現俄羅斯越打越有錢了,這樣的結果是美歐實在不愿意看到的。對于俄軍來說,步步為營,重點打擊烏軍后勤補給,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在此,各位不妨作個預測,俄軍第三階段將劍指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