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回文
外文名
backwritting
同義詞
回環
回環運用得當,可以表現兩種事物或現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關系。即,單詞(文字)在句子中的相對位置不變,只是改變順序,讓兩句在結構上類似,語義上相反的效果。
例子(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經八十一》
例子(2):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 《易經.系辭》
例子(3):非人磨墨墨磨人。
回文詩詞有多種形式,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等。
“通體回文”指一首詩從末尾一字倒讀至開頭一字,另成一首詩。
“就句回文”指一句內完成一個回復過程,每句的前半句與后半句互為回文。
“雙句回文”就是下一句為上一句的回讀。
“本篇回文”就是一首詩詞本身完成一個回復,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復。
“環復回文”指先連讀至尾,再從尾字開始環讀至開頭。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其二: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培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
這是兩首通體回文詩。又可倒讀出下面兩首,極為別致。
其三: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點亂,纖纖捧碗玉顏鴕。
其四:
窗晴斗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
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清代的黃伯權(清本著名詩人黃遵憲之侄)還創作過一首《茶壺回文詩》,其詩如下:
落雪飛芳樹,幽紅雨淡霞。
薄月迷香霧,流風舞艷花。
其詩又可回讀為:
花艷舞風流,霧香迷月薄。
霞淡雨紅幽,樹芳飛雪落。
此外,清代詩人陳瓊仙曾以秋天的景物為名創作27首回文詩,總標題名為《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詩,它寫詩人于月下泛舟,樹木與山巒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動著,詩人品茗彈琴,在竹聲中詩興頗濃。詩云:
輕舟一泛晚霞殘,潔漢銀蟾玉吐寒。
楹倚靜蔭移沼樹,閣涵虛白失霜巒。
清琴瀹茗和心洗,韻竹敲詩入夢刊。
驚鵲繞枝風葉墜,聲飄桂冷露浸浸。
其詩可回讀為:
浸浸露冷桂飄聲,墜葉風枝繞鵲驚。
刊夢入詩敲竹韻,洗心和茗瀹琴清。
巒霜失白虛涵閣,樹沼移蔭靜倚楹。
寒吐玉蟾銀漢潔,殘霞晚泛一舟輕。
[批注] 玉連環
回文詩的一種,由八字首尾連成環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為起端,皆可成文在回文茶詩中,最有名的要數清代張奕光的《梅》:
香暗繞窗紗,半簾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樹幾開花。
傍水籠煙薄,隙墻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詩倒讀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墻隙,薄煙籠水傍。
花開幾樹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簾半,紗窗繞暗香。
詞·菩薩蠻蘇軾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